1993年,作者甲与出版社乙就其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该合同的有效期自1993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1997年10月21日,甲又与丙出版社就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并付诸实施。则()A、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享有专有出版权B、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也享有专有出版权C、甲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D、丙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E、甲丙均未侵犯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题目

1993年,作者甲与出版社乙就其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该合同的有效期自1993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1997年10月21日,甲又与丙出版社就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并付诸实施。则()

  • A、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享有专有出版权
  • B、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也享有专有出版权
  • C、甲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D、丙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E、甲丙均未侵犯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相似考题
更多“1993年,作者甲与出版社乙就其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该合同的有效期自1993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1997年10月21日,甲又与丙出版社就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并付诸实施。则()A、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享有专有出版权B、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也享有专有出版权C、甲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D、丙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E、甲丙均未侵犯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相关问题
  • 第1题:

    1993年,作者甲与出版社乙就其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该合同的有效期自1993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1997年10月21日,甲又与丙出版社就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并付诸实施。那么,()

    A.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享有专有出版权;

    B.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也享有专有出版权;

    C.甲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D.丙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E.甲丙均未侵犯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参考答案:A, C, D

  • 第2题:

    某大学教授黄某完成一本汉语学术专著,字数约50万。2004年7月,黄某与北京市某出版社甲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合同约定,黄某将这本专著交由该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地区对该书享有专有出版权,合同有效期5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甲出版社享有该书版式设计的专有权 B.若该书于2004年8月首版,出版社对该书版式设计的专有权可持续至2014年12月31日 C.甲出版社享有该书的专有出版权,其他出版社在该书出版后5年内无权出版该书的蒙文版 D.甲出版社在合同有效期内,有权在中国大陆地区以汉语出版该书的修订版


    正确答案:C
    根据《著作权法》第36条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出版者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 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前款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10年,截止于使用该版式设计的图书、期刊首次 出版后第10年的12月31日。所以A、B项正确。
    依照《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8条的规定,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其 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 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在本题中,假如黄某将这本书的蒙丈版交给另一家出版社出版,这家出版社出版的 蒙文版图书,并未侵犯甲的专有出版权,故C项错误,D项正确。

  • 第3题:

    某大学教授黄某完成一本汉语学术专著,字数约50万。2010年7月,黄某与北京市甲出版社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合同约定,黄某将这本专著交由该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地区对该书享有专有出版权,合同有效期为5年。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甲出版社享有该书版式设计的专有权

    B.若该书于2010年8月首版,出版社对该书版式设计的专有权可持续至2020年12月31日

    C.甲出版社享有该书的专有出版权,其他出版社在该书出版后5年内无权出版该书的蒙文版

    D.甲出版社在合同有效期内,有权在中国大陆地区以汉语出版该书的修订版


    正确答案:C
    [考点]专有出版权 
    [答案及解析].C。根据《著作权法》第36条相关的规定,出版者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前款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10年,截止于使用该版式设计的图书、期刊首次出版后第十年的12月31日。所以A、B项正确。依照《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8条的规定,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在本题中,假如黄某将这本书的蒙文版交给另一家出版社出版,这家出版社出版的蒙文版图书,并未侵犯甲的专有出版权,故C项错误,D项正确。

  • 第4题:

    甲多次伙同丙、丁两人非法出版乙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余万册,非法经营额共计160余万元。由于甲所销售的非法出版图书存在质量问题,流入市场后,严重损害了乙出版社的经济利益和声誉。李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正确答案: 李某构成了收购赃物罪。李某在明知收购物品为骗来的情况下,采用畸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压价收购,属故意购赃行为,妨害了正常的司法秩序。

  • 第5题:

    李琳撰写了专著《知识产权实务问题研究》,并与某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

    • A、出版社对该书的装帧设计享有邻接权
    • B、出版社对该书的版式设计享有邻接权
    • C、出版社的邻接权保护期截止于该书出版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 D、出版社依法享有十年的专有出版权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甲出版社未经乙出版社同意,在出版《美德》一书时,使用了乙向出版社出版的《宽容》一书的版式设计,甲的行为()。

    • A、没有侵犯乙的权利
    • B、侵犯了乙的版式设计权
    • C、侵犯了乙的出版权
    • D、侵犯了乙的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甲非法出版乙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余万册,非法经营额共计160余万元。由于甲所销售的非法出版图书存在质量问题,流入市场后,严重损害了乙出版社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对甲的行为如何认定,为什么?


    正确答案: 甲的行为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因为甲在客观方面有伙同他人非法出版乙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的书籍的行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数额特别巨大,情节实属严重,因而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 第8题:

    作者甲将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甲又与丙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将此书稿交丙出版。现乙对甲和丙提出异议。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 A、甲的行为属于一稿多投,侵犯了乙的权利
    • B、丙明知乙已出版此书仍与甲签订出版合同,属侵权行为
    • C、甲一稿多投并不违法,乙不签订出版合同有悖著作权法的要求
    • D、乙应当尊重丙的专有出版权,不得再出版此书

    正确答案:C,D

  • 第9题:

    作者甲将其创作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该作者又与丙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将此书交丙出版。现乙对丙提出异议。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 A、甲的行为属一稿多投,侵犯了乙的权利
    • B、丙明知乙已出版此书,仍与甲签订出版合同,属侵权行为
    • C、甲一稿多投并不违法,乙不签订出版合同有悖于著作权法的要求
    • D、乙应尊重丙的专有出版权,不得再出版此书

    正确答案:C,D

  • 第10题:

    多选题
    作者甲将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甲又与丙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此书稿交丙出版。现乙对甲和丙提出异议。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A

    甲的行为属于一稿多投,侵犯了乙的权利

    B

    丙明知乙已出版此书仍与甲签订出版合同,属侵权行为

    C

    甲一稿多投并不违法,乙不签订出版合同有悖著作权法的要求

    D

    乙应当尊重丙的专有出版权,不得再出版此书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著作权法》第30条: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 

  • 第11题:

    多选题
    作者甲将其创作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该作者又与丙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将此书交丙出版。现乙对丙提出异议。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A

    甲的行为属一稿多投,侵犯了乙的权利

    B

    丙明知乙已出版此书,仍与甲签订出版合同,属侵权行为

    C

    甲一稿多投并不违法,乙不签订出版合同有悖于著作权法的要求

    D

    乙应尊重丙的专有出版权,不得再出版此书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不定项题
    作者甲将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甲又与丙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将此书稿交丙出版。现乙对甲和丙提出异议。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A

    甲的行为属于一稿多投,侵犯了乙的权利

    B

    丙明知乙已出版此书仍与甲签订出版合同,属侵权行为

    C

    甲一稿多投并不违法,乙不签订出版合同有悖著作权法的要求

    D

    乙应当尊重丙的专有出版权,不得再出版此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9条关于图书出版合同的规定,“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乙出版社既未与甲签订出版合同,便无权禁止甲与丙出版社签订合同和干涉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第13题:

    作者甲将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该作者又与丙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将此书交丙出版。现乙对甲和丙提出异议。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

    A.甲的行为属一稿多投,侵犯了乙的权利

    B.丙明知乙出版此书,仍与甲签订出版合同,属侵权行为

    C.甲一稿多投并不违法,乙不签订出版合同有悖著作权法的要求

    D.乙应当尊重丙的专有出版权,不得再出版此书


    正确答案:CD
    「考点」出版者的权利
    「解析」专有出版权应当采取书面合同,否则无效,故乙并未取得该小说出版权,又根据《著作权法》第32条之规定,一稿多投限于向报刊、杂志投稿,出版社专有出版图书不包含在内。故C、D正确。

  • 第14题:

    作者甲将自己创造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该作者又与丙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将此书交丙出版。现乙对甲和丙提出异议。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A.甲的行为属一稿多投,侵犯了乙的权利

    B.丙明知乙出版此书,仍与甲签订出版合同,属侵权行为

    C.甲一稿多投并不违法,乙不签订出版合同有悖《著作权法》的要求

    D.乙应当尊重丙的专有出版权,不得再出版此书


    正确答案:CD
    [考点]专有出版合同  
    [答案及解析] CD。依《著作权法》第30条和第31条规定,著作权人应当与图书出版者订立专有出版合同。因甲与乙出版社未订有专有出版合同,故甲与丙出版社订立专有出版合同不属于一稿多投。甲没有侵犯乙的权利,丙的行为也不构成侵权,所以A、B项错误,C、D项正确。

  • 第15题:

    作者甲将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甲又与丙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此书稿交丙出版。现乙对甲和丙提出异议。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 A、甲的行为属于一稿多投,侵犯了乙的权利
    • B、丙明知乙已出版此书仍与甲签订出版合同,属侵权行为
    • C、甲一稿多投并不违法,乙不签订出版合同有悖著作权法的要求
    • D、乙应当尊重丙的专有出版权,不得再出版此书

    正确答案:C,D

  • 第16题:

    甲出版社与某作家在出版社合同中约定甲享有专有出版权,但关于“专有”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此时()。

    • A、合同无效
    • B、合同效力特定
    • C、合同可撤销
    • D、合同有效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1993年,作者甲与出版社乙就其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该合同的有效期自1993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1997年10月21日,甲又与丙出版社就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并付诸实施。那么,()

    • A、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享有专有出版权;
    • B、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也享有专有出版权;
    • C、甲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D、丙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E、甲丙均未侵犯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正确答案:A,C,D

  • 第18题:

    甲多次伙同丙、丁两人非法出版乙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余万册,非法经营额共计160余万元。由于甲所销售的非法出版图书存在质量问题,流入市场后,严重损害了乙出版社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对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正确答案: 甲的行为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甲在客观方面有伙同他人非法出版乙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的书籍的行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数额特别巨大,情节严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 第19题:

    甲多次伙同丙、丁两人非法出版乙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余万册,非法经营额共计160余万元。由于甲所销售的非法出版图书存在质量问题,流入市场后,严重损害了乙出版社的经济利益和声誉。丙、丁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 甲、丙、丁构成共同犯罪。因为他们在盗版印书的犯罪活动中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 第20题:

    1993年,作者甲与出版社乙就其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该合同的有效期自1993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1997年10月21日,甲又与丙出版社就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并付诸实施。则()

    • A、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享有专有出版权
    • B、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也享有专有出版权
    • C、甲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D、丙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E、甲丙均未侵犯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正确答案:A,C,D

  • 第21题:

    单选题
    甲图书出版社仅拥有《启迪》一书的纸质版专有出版权,乙网络出版公司欲将此书用于网络出版。为此,乙公司(  )。
    A

    必须获得甲出版社的授权才可以出版

    B

    必须获得作者和甲出版社的共同授权才可以出版

    C

    必须获得作者授权才可以出版

    D

    可用转载方式出版该书并向作者支付报酬


    正确答案: C
    解析:
    出版单位在出版数字作品时,必须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获得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作者必须拥有作品的著作权,才能授予出版单位相应的著作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数字出版应具备的权利。因此,乙公司想要将此书用于网络出版,就必须取得此书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甲社仅拥有此书的纸质版专有出版权,可见作者当初与甲社订立出版合同时,没有将信息网络传播权也一并授予该出版单位使用。乙公司只要直接取得作者的授权,就可以将作品在互联网上出版。

  • 第22题:

    问答题
    1999年6月N出版社出版《××帆》一书后,发现Q出版社于1999年7月出版的《××河》一书的作者、内容均与《××帆》相同。N出版社即向人民法院诉Q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要求Q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但Q出版社却反诉N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要求N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经法院调查,作者周某于1998年5月将《××帆》投寄N出版社后,6个月不见回复,也不见退稿,遂写信给N出版社要求退稿,仍无回复。周某便将稿件转投Q出版社。Q出版社决定采用,于1999年4月与周某签订了出版合同,1999年7月《××河》按期出版。N出版社因编辑人员调动,工作衔接不上,未及时与作者周某联系,也未订立出版合同,但比Q出版社早一个月出版他的作品。[2002年实务真题]  在这种情况下,N、Q两家出版社谁享有该作品的专有出版权?为什么?

    正确答案:
    (1)该书的专有出版权由Q出版社享有。
    (2)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合同约定享有专有出版权。N出版社虽然先于Q出版社出书,但未与周某签订出版合同,因而未取得该作品的专有出版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1999年6月N出版社出版《××帆》一书后,发现Q出版社于1999年7月出版的《××河》一书的作者、内容均与《××帆》相同。N出版社即向人民法院起诉Q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要求Q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但Q出版社反诉N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要求N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经法院调查,作者周某于1998年5月将《××帆》投寄N出版后6个月不见回复,也不见退稿,遂写信给N出版社要求退稿,仍无回复。周某便将稿件转投Q出版社。Q出版社决定采用,于1999年4月与周某签订了出版合同,1999年7月《××河》按期出版。N出版社因编辑人员调动,工作衔接不上,未及时与作者周某联系,也未订立出版合同,但比Q出版社早一个月出版了他的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N、Q两家出版社谁享有该作品的专有出版权?为什么?

    正确答案: Q出版社享有该作品的专有出版权。N出版社因内部原因,没有按期答复周某,也没有签订出版合同,就丧失了该作品的专有出版权,虽然早出版1个月,但仍属侵权。Q出版社在收到稿件后,迅速签订了出版合同,并于1999年7月按期出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在合同约定期限内享有专有出版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

    赵武对甲出版社和乙公司的授权都是有效的

    B

    赵武不能将涉案作品的网络出版权授予甲出版社

    C

    甲出版社有权要求乙公司停止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并承担侵权责任

    D

    甲出版社也可以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但不能要求乙公司停止出版

    E

    甲出版社不能再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但可以继续发行涉案作品的纸质图书

    F

    乙公司的行为是合法的,不用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