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元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


    参考答案:

    元朝的对外贸易,通过陆路、海路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元朝为了垄断海上对外贸易,曾先后在上海、广州等七处设置市舶司,主持进出口贸易事宜。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40个以上,输出的商品有金银、绸缎、瓷器等,输入的有珍珠、象牙、钻石等,泉州也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贸易港口。忽必烈即位后,恢复了与高丽的友好交往,并下嫁公主与之联姻。高丽的学者、僧人广泛结交中国文人,双方文化交流密切。
    虽然元朝曾先后两次发兵入侵日本,但民间来往仍然十分活跃,战争结束后,两国间的商业贸易更加繁荣,两国僧人、商人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朝还与越南、大食、印尼、泰国、天竺等国有着经常的经济文化联系,与北非、东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很活跃。13世纪中叶以后,蒙古统治者的势力向西北扩张,中国与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 第2题:

    简述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1)以孙中山的“遗教”(三民主义)作为立法的根本原则。 (2)颁布了数量众多的特别法。 (3)形成了以《六法全书》为标志的国家成文法律体系。 (4)不成文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 第3题:

    简述元朝漕运和海运的情况。


    答案:
    解析:
    元朝的海运,一种是沿海之间的运输贸易,主要是从南方调入粮食;一种是对海外的运输贸易,广州是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和东南亚、曰本、高丽的商业交往很密切。
    漕运主要是大运河促进商贸的发展。元朝政府开凿了汶水和济州河、会通河、御河、通惠河,方便了南北联系,促进了生产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 第4题:

    简述元朝政治及经济政策。
    元朝蒙古贵族的政治观念是简单粗陋的。他们认为,被征服的土地既然是战利品,掠夺财富就是应该的了;往北方,元朝恢复经济的办法是广开牧场,实施屯田;大多数土地是强夺民田而来的;在这些土地上盛行的是农奴制。在江南,原来属于南宋的官田变成新王朝的官田,强占土地的现象同样严重。地位最低的南人地区赋税征收十分沉重,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七来自江浙。特别是忽必烈后期用色目人阿合马执政,实行一种包税制度。政府确宠税额,主要由色目,人和汉族官吏去包办,至于实际征收多少政府不剥夺民众达到敲骨吸硷的地步。其他的一些法律,如“打勘”法;更使百姓受害,连执行的州县官吏都叫苦不迭,实际就是“骗财之术”。另外,垄断铁、银矿业,实行盐铁专卖,所造的铁器质量粗劣,强行卖给百姓。此外还有滥发纸币作为搜刮民财的手段等等。不过,元朝统治者与历史上其他玉朝有一个重要不同,就是他们从不贱视商业,相反特别优待和利用色目商人,让其为他们大量敛财服务,如他们把掠夺的大量金银借给色目商人,由他们去放高利贷,然后向蒙古人纳息,这就暴露出蒙古人的重商是变相掠夺的本质。

  • 第5题:

    简述元朝法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明显的民族不平等性。
    (2)僧侣不受普通法律制约,由专门的审理机构负责审理。
    (3)军人单独立籍,军人犯法归枢密院审理。军户犯罪一般由专门的管军官审理。

  • 第6题:

    简述汉代法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以“德主刑辅”为法制指导思想。
    (2)加强君主权威及中央集权。
    (3)改革刑制,向新五刑制过渡。
    (4)推行抑商政策。

  • 第7题:

    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第一,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第二,残暴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元律限制与剥夺汉族劳动人民自由权利,严禁汉人,南人私藏武器,练习武艺,结社集会,甚至连打猎和夜间点灯都禁止;
    第三,维护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第四,确认蓄养奴婢的合法性。

  • 第8题:

    简述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以法律维护各民族间的不平等,将境内居民分为四等人,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2)定罪量刑上的民族差别:蒙古人与汉人犯罪实行同罪异罚,蒙古人享有一系列司法特权
    (3)维护僧侣特权地位的法律规定
    (4)保护奴隶制残余,佃户身份低下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元朝法律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明显的民族不平等性。(2)僧侣不受普通法律制约,由专门的审理机构负责审理。(3)军人单独立籍,军人犯法归枢密院审理。军户犯罪一般由专门的管军官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以法律维护各民族间的不平等,将境内居民分为四等人,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2)定罪量刑上的民族差别:蒙古人与汉人犯罪实行同罪异罚,蒙古人享有一系列司法特权
    (3)维护僧侣特权地位的法律规定
    (4)保护奴隶制残余,佃户身份低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元朝法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明显的民族不平等性。
    (2)僧侣不受普通法律制约,由专门的审理机构负责审理。
    (3)军人单独立籍,军人犯法归枢密院审理。军户犯罪一般由专门的管军官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第二,残暴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元律限制与剥夺汉族劳动人民自由权利,严禁汉人,南人私藏武器,练习武艺,结社集会,甚至连打猎和夜间点灯都禁止;
    第三,维护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第四,确认蓄养奴婢的合法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元朝法律确立僧侣地主在法律上的特权地位。 (  )


    答案:对
    解析:
    NULL

  • 第14题: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1)以孙中山的“遗教”为立法的根本原则。(2)特别法多于普通法,其效力往往也高于普通法。(3)形成了以《六法全书》为标志的国家成文法律体系。(4)不成文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总之,南京国民政府延续了清末以来的法律改革,进一步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部分法律原则、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引入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吸收、发展,形成了以《六法全书》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从而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制度的建设推向顶峰。

  • 第15题:

    简述元朝制度建设的特点。


    答案:
    解析:
    对于元朝的历史地位的评价存在分歧,有的认为是中国历史的倒退,有的认为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元朝的评价应该从它的统治特点入手,这正是出题的本意。这就要求考生在对元朝的制度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它的特点。

  • 第16题:

    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元朝中央政府的秘书中枢在中书省内。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往往以太子充任),有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省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参议府、承发司、管勾司、检校司、照磨所、时政科。

  • 第17题:

    简述黑城子元朝文书档案。


    正确答案: 数量最多的是黑城子文书档案20世纪初,一批外国“探险队”先后在这里盗掘了一大批文书和大量珍贵文物。70年代,甘肃省和内蒙古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多次组队到黑城子考察,又发现了一些文书。1983年至1984年,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织考古队,对黑城子进行全面的勘察和科学的发掘,出土元朝文书共计三千余号。

  • 第18题:

    元朝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书只有《元典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简述元朝法律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明显的民族不平等性。(2)僧侣不受普通法律制约,由专门的审理机构负责审理。(3)军人单独立籍,军人犯法归枢密院审理。军户犯罪一般由专门的管军官审理。

  • 第20题:

    简述元朝政治在经济上的负面影响。


    正确答案:广开牧场,实施屯田,搜刮民财:蒙古人是在南方经济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入主中原的,元朝统治伤害了这一发展势头。这仍与蒙古贵族政治观念简单粗陋有关,被征服的土地既然是战利品,掠夺财富就是应该的了。在北方,元朝恢复经济的办法是广开牧场,实施屯田;大多数土地是强夺民田而来的。在这些土地上盛行的是农奴制。
    在江南,原来属于南宋的官田变成新王朝的官田,强占土地的现象同样严重。地位最低的南人地区赋税征收十分沉重,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七来自江浙。特别是忽必烈后期用色目人阿合马执政,对江南的搜刮十倍于当初。
    元朝兵权掌握在蒙古贵族手里,财权则操持在色目人手里。阿合马执政期间,任用色目商人实施一种包税制度。政府确定税额,主要由色目人和汉族官吏去包办,至于实际征收多少政府不问,剥夺民众达到敲骨吸髓的地步。
    阿合马还实行以清理官司钱财欺隐拖欠为名目的所谓“拘刷”、“打勘”法,郑所南《心史》揭露“打勘”法为“骗财之术”,百姓受害,连执行的州县官吏也叫苦。垄断铁、银矿业,实行盐铁专卖,所造的铁器质量粗劣,强行卖给百姓。
    此外,滥发纸币作为搜刮民财的手段。蒙古人对匠人十分尊崇,但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福气,蒙古兵马所到,重要的行动是搜罗匠人,把他们集中到官府的作坊里去。而元朝时期,被称作“驱口”的战俘奴隶特别多,贩卖人口的现象相当突出。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黑城子元朝文书档案。

    正确答案: 数量最多的是黑城子文书档案20世纪初,一批外国“探险队”先后在这里盗掘了一大批文书和大量珍贵文物。70年代,甘肃省和内蒙古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多次组队到黑城子考察,又发现了一些文书。1983年至1984年,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织考古队,对黑城子进行全面的勘察和科学的发掘,出土元朝文书共计三千余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汉代法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以“德主刑辅”为法制指导思想。
    (2)加强君主权威及中央集权。
    (3)改革刑制,向新五刑制过渡。
    (4)推行抑商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元朝时期的文人与戏剧。

    正确答案:
    (1)元朝剧作家的出现
    政治上的惨淡前途逼使着元代一些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在文学上获得成功。他们加入了在过去无论如何也看不起的艺人的行列,把两宋以来逐渐流行的戏剧剧本的写作推向一个高峰。这就是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为代表的杂剧剧本的创作。
    (2)元杂剧和散曲的通俗化特点
    中国的戏剧发祥于市井社会,但若没有元代读书人的介入,它就不会发展那么快,文学水准那么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独特的社会处境,避免了一种惯例的重现,即文人把一种艺术过分雅化,弄得一般百姓欣赏不了。即使今天读起来,也可以看出它是把文人才气、高雅与内容上的贴近民众生活完美地结合在戏剧特有的艺术方式中了。
    他们的剧本或对生活揭露批判如《窦娥冤》,或讴歌爱情如《西厢记》,或曲折地表露民族意识如《汉宫秋》,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民众的现实和意愿。他们还发展出一种新颖的异乎传统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