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词是公诉人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以及证据等方面进行总结性发言和评论的诉讼文书,具有法律效力。
第1题:
公诉人发现遗漏的犯罪事实,应当如何处理( )
A.公诉人当庭决定撤回公诉
B.公诉人应当报经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同意后撤回起诉
C.公诉人当庭决定追加起诉
D.公诉人应当报经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同意后向法庭追加起诉
第2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3题:
第4题:
()是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行政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行政纠纷,提起行政诉讼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A民事诉讼文书
B刑事诉讼文书
C行政诉讼文书
第5题:
律师可以担任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6题:
下列选项中对证据的判断表述正确的有()
第7题:
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以及人们通常所说的()。
第8题:
法院认定的理由和适用法律
证据和理由
证据和适用法律
诉讼双方的意见
第9题:
谈判
和解
开庭
调解
第10题:
对涉及被害人的隐私的案件,可以建议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
代理律师可以对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发问并对证据进行质证,协助法庭查明事实
一般情形下,公诉人和被害人的代理律师是处于同盟状态,同属控诉一方
如果律师与公诉人在认定事实或法律适用上不一致的情形,代理律师也不可以和公诉人互相辩论
第11题:
劳动争议诉讼文书制作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劳动诉讼文书必须依据国家的劳动法、民事诉讼法和有关的司法解释进行制作
劳动争议诉讼文书必须由争议双方共同起草
劳动争议诉讼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
第12题:
第13题:
A.刑事自诉状
B.总结
C.刑事诉讼文书
D.民事诉讼文书
第14题:
人民法院在审理某贪污案件时,公诉人要求出示新的证据,辩护人乙反对说:“公诉人要提交的新证据并不在证据目录中,不能出示”。则人民法院的以下做法中,法律允许的有:( )。
A.以该新证据的出示没有必要为由拒绝公诉人的要求
B.以辩护人不同意为由拒绝公诉人的要求
C.允许公诉人出示新证据,但在辩护人提出对新的证据要做必要准备时,以没有必要为由予以拒绝
D.允许公诉人出示新证据,在辩护人提出对新的证据要做必要准备时,宣布休庭
《高法解释》第155条规定:“公诉人要求出示开庭前送交人民法院的证据目录以外的证据,辩护方提出异议的,审判长如认为该证据确有出示的必要,可以准许出示。如果辩护方提出对新的证据要做必要准备时,可以宣布休庭,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辩护方作必要准备的时间。确定的时间期满后,应当继续开庭审理。”由此可见。是否同意公诉人出示新证据以及是否休庭给辩护人一定的准备时间,均属于人民法院自由裁量的事情。但是是否同意公诉人要求的标准在于出示证据有无必要性,所以A、C、D的说法都正确.但B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15题:
()指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诉讼纠纷和处理非诉讼问题,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A刑事诉讼文书
B民事诉讼文书
C行政诉讼文书
D经济诉讼文书
第16题:
审理是人民法院采取()的形式,在控辩双方的参加下,对案件的事实、证据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对,并听取诉讼双方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意见。
第17题:
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被称之为()。
第18题:
民事诉讼中的承认是指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和证据事实的真实性的认可。
第19题:
证据的判断是人民法院在对证据已经审查的基础上,对已确定为真实、合法的证据进行分析,确定其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的诉讼活动
判断证据是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介入而进行的
判断证据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判断证据是审判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法院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的正确性
第20题:
民事诉讼文书
刑事诉讼文书
行政诉讼文书
第21题:
科学性
可信性
可采性
可靠性
第22题:
有权对被告人的一切犯罪行为进行控诉
应当同公诉人密切配合,与公诉人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的意见必须一致
应发表代理词,全面阐述自己的代理意见和主张
只能与被告人相互辩论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