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文字特点。

题目

简述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文字特点。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文字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干燥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含水物料在干燥设备中的干燥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加速升温阶段。这一阶段,从载热介质吸收的热量主要消耗在对物料的加热和升温方面。(2)等速恒温阶段。这是以最大蒸发速度进行的等速干燥的恒温阶段。(3)减速升温阶段。从物料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已开始减少,因而它又是减速干燥阶段。

  • 第2题:

    简述幼儿园管理过程各个环节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四环节: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2)特点:目的性、程序性和整体性;相关性、渗透性和反馈性;递进性和周期性;育人的目的性(幼儿园管理过程的个性)。

  • 第3题:

    简述玻璃熔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1)烧结体的形成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不透明烧结物。对于普通钠钙硅酸盐玻璃而言,这一阶段结束后,配合料转变为由硅酸盐和残余石英颗粒组成的烧结体。2)玻璃液的形成不透明烧结体经进一步加热,未完全熔化的配合料残余颗粒溶解,烧结物开始熔融、扩散,并最终由不透明烧结体变为透明玻璃液。但此时的玻璃液含有大量可见气泡,且玻璃液的化学成分很不均匀。3)玻璃液的澄清玻璃液的澄清是指气体夹杂物从玻璃液中的消除的过程。4)玻璃的均化均化过程是为了消除玻璃液中条纹和其他化学组成与玻璃液组成不同的不均体,从而获得化学组成均匀一致的玻璃液。5)玻璃液的冷却为使玻璃液满足成型所需的粘度要求,经高温澄清、均化后的玻璃液需进一步降温冷却。整个冷却过程应力求平稳进行,以保证玻璃液的热均匀性,并防止出现温度波动,以免引起二次气泡。

  • 第4题:

    试简述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个阶段50年代前后: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其特点:
    1、过程检测控制仪表采用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式仪表
    2、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大多数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3、被控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
    4、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这些过程参数的稳定,消除或减少主要扰动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5、过程控制理论是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体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值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第二个阶段60年代来:大量采用气动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其特点:
    1、过程控制仪表开始将各个单元划分为更小的功能,适应比较复杂的模拟和逻辑规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2、计算机系统开始运用于过程控制
    3、过程控制系统方面为了特殊的工艺要求,相继开发和应用了各种复杂的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选择性控制)
    4、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现代控制理论的得到了应用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以来: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计算机时代,其特点:
    1、对全工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应用计算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
    2、自动化技术工具方面有了新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和开发和广泛应用
    3、在线成分检测与数据处理的测量变送器的应用
    4、集散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阶段80年代以后:飞跃的发展,其特点:
    1、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过程控制的发展
    2、过程控制的结构已称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集中、远动控制中心
    3、过程控制的概念更大的发展,包括先进的管理系统、调度和优化等。

  • 第5题:

    中国文字的发生、形成、发展有一个过程,萌芽状态文字发展的阶段有()

    • A、北京山顶洞人的图画文字
    • B、仰韶人的陶器文字
    • C、西安半坡的刻画符号
    • D、山东大汶口的图画文字
    • E、四川大凉山耳苏人的图画文字

    正确答案:C,D,E

  • 第6题:

    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经历的阶段分别为()。

    • A、象形文字、音节文字、音位文字
    • B、表意文字、音位文字、音节文字
    • C、象形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
    • D、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楔形文字法以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是指古代两河流域及其毗连地区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成文法典,具有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共同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汉穆拉比法典》。
    基本特点:①在结构体系上比较完整,一般分为序言、法典本文、结语三个部分;②各国统治者有意将法律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以及人们的宗教信仰程度所决定的;③内容缺乏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多是习惯的记载或审判实践的记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事务处理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阶段,它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是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4)集成一体化信息系统:它的特点是将企业中针对管理、控制、设计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企业中的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起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和()勾勒出汉字由先文字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古文字阶段的发展脉络。

    正确答案: 象形,指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汉语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的特点:汉语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法,靠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
    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指事是指用点、划来指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位置,是一种抽象的描绘;会意即组合两个以上已有之字,表达新的意思。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玻璃熔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烧结体的形成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不透明烧结物。对于普通钠钙硅酸盐玻璃而言,这一阶段结束后,配合料转变为由硅酸盐和残余石英颗粒组成的烧结体。2)玻璃液的形成不透明烧结体经进一步加热,未完全熔化的配合料残余颗粒溶解,烧结物开始熔融、扩散,并最终由不透明烧结体变为透明玻璃液。但此时的玻璃液含有大量可见气泡,且玻璃液的化学成分很不均匀。3)玻璃液的澄清玻璃液的澄清是指气体夹杂物从玻璃液中的消除的过程。4)玻璃的均化均化过程是为了消除玻璃液中条纹和其他化学组成与玻璃液组成不同的不均体,从而获得化学组成均匀一致的玻璃液。5)玻璃液的冷却为使玻璃液满足成型所需的粘度要求,经高温澄清、均化后的玻璃液需进一步降温冷却。整个冷却过程应力求平稳进行,以保证玻璃液的热均匀性,并防止出现温度波动,以免引起二次气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文字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最早从结绳、契刻、图画文字、陶文(陶符)、甲骨文、金文、玉文和石文等。
    (1)结绳:通过结绳的方式来记录事件,大事就多结绳,小事就少结绳,打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以此来识别事情的大小轻重。
    (2)契刻:通过在木板上刻上缺口(符号)来记录事件,缺口刻得深,表示事情重大,刻得浅,表示事情较小。
    (3)图画文字:通过图画的方式作为传达信息、宗教活动,记录重大事件的主要方式。
    (4)陶文(陶符):陶器就成为了陶文的载体,原始陶器上描绘或刻划的陶文(陶符),也成为了某个原始部落识别性的标志。
    (5)甲骨文:刻画在龙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的象形文字,用于占卜、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规定了文字排列的方式: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奠定了中文书写以后数千年的基本规范。表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6)金文:刻画在青铜器上的象形文字,又可称为“铭文”,文字和青铜器一起成为祭祀用品。初步具有中国文字象形、会意和仿音的特点。
    (7)玉文和石文:由文字刻画的不同载体来命名的中国象形、会意和仿音相结合的文字形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


    正确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神农氏结绳为治,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文字的先驱,刻画在史前的骨器、玉器、陶器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都是单个出现,尚未连缀成书面语言,很难或不可能释读,基本用于记事。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刻画符号更接近事物形象。龙山文化发明了文字诞生可靠证据,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显然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文字中除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契”。商周时的巫师们也会以已出现的文字作为垄断神权的手段。

  • 第14题:

    简述楔形文字法以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是指古代两河流域及其毗连地区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成文法典,具有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共同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汉穆拉比法典》。
    基本特点:①在结构体系上比较完整,一般分为序言、法典本文、结语三个部分;②各国统治者有意将法律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以及人们的宗教信仰程度所决定的;③内容缺乏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多是习惯的记载或审判实践的记录。

  • 第15题:

    简述跨国银行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逐渐形成时期(12世纪-20世纪初),从外部看,跨国银行国际业务量提升开始;从内部看,开始开展批发业务以及银行投资业务,跨国银行主要分布在资本主义国家。2)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投资规模扩大,势力格局有较大变化。3)调整重组阶段(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国银行兼并活动频繁,着力于内部机构的调整与改善。4)创新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国际银行的重组并购愈演愈烈,跨国银行向全能化发展,电子化推动跨国银行的创新,跨国银行加强本土化经营策略。

  • 第16题: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事务处理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阶段,它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是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4)集成一体化信息系统:它的特点是将企业中针对管理、控制、设计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企业中的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起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 第17题:

    简述通信系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正确答案: 1)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际上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即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第二代是多个主机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时才算是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有了存储转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公用网、公用数据网、分组、分组交换网、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等概念);
    3)第三代是国际标准化的网络,1984年ISO颁布了被称为OSI七层模型的开放系统基本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正朝着分布式系统方向发展,与普通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分布式系统中多台计算机的存在是用户不可见(对用户透明)的,并且正在向协同计算能力发展。

  • 第18题:

    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文字再到()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表意;表音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干燥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含水物料在干燥设备中的干燥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加速升温阶段。这一阶段,从载热介质吸收的热量主要消耗在对物料的加热和升温方面。(2)等速恒温阶段。这是以最大蒸发速度进行的等速干燥的恒温阶段。(3)减速升温阶段。从物料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已开始减少,因而它又是减速干燥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

    正确答案: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神农氏结绳为治,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文字的先驱,刻画在史前的骨器、玉器、陶器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都是单个出现,尚未连缀成书面语言,很难或不可能释读,基本用于记事。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刻画符号更接近事物形象。龙山文化发明了文字诞生可靠证据,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显然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文字中除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契”。商周时的巫师们也会以已出现的文字作为垄断神权的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经历的阶段分别为()。
    A

    象形文字、音节文字、音位文字

    B

    表意文字、音位文字、音节文字

    C

    象形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

    D

    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简述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个阶段50年代前后: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其特点:
    1、过程检测控制仪表采用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式仪表
    2、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大多数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3、被控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
    4、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这些过程参数的稳定,消除或减少主要扰动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5、过程控制理论是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体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值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第二个阶段60年代来:大量采用气动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其特点:
    1、过程控制仪表开始将各个单元划分为更小的功能,适应比较复杂的模拟和逻辑规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2、计算机系统开始运用于过程控制
    3、过程控制系统方面为了特殊的工艺要求,相继开发和应用了各种复杂的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选择性控制)
    4、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现代控制理论的得到了应用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以来: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计算机时代,其特点:
    1、对全工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应用计算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
    2、自动化技术工具方面有了新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和开发和广泛应用
    3、在线成分检测与数据处理的测量变送器的应用
    4、集散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阶段80年代以后:飞跃的发展,其特点:
    1、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过程控制的发展
    2、过程控制的结构已称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集中、远动控制中心
    3、过程控制的概念更大的发展,包括先进的管理系统、调度和优化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文字再到()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表意,表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