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我国土壤PH值在地理分布上有“南酸北碱”的规律。
第2题:
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使其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缓冲性。
第3题:
简述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
第4题:
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潜在酸。
第5题:
试分析我国土壤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的原因。
第6题:
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第7题: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的规律性,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活性酸
交换性酸
水解性酸
潜性酸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由于气候等原因,我国南方土壤均为酸性土壤,而北方土壤均为碱性土壤。
第14题:
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第15题:
外来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土壤后,土壤具有抵消或降低其pH变化的能力称为()
第16题:
我国土壤酸碱性分布规律?原因何在?
第17题:
胡敏酸呈可溶状态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强酸性。
第18题:
我国土壤酸碱分布的规律是()。
第19题:
酸土更酸,碱土更碱
均无变化
均向酸方向发展
均向中性发展
第20题:
第21题:
东南酸、西北碱
东南碱、西北酸
东西酸、西北碱
东西碱、南北酸
第22题:
第23题:
酸性土壤pH降低,碱性土壤pH降低
酸性土壤pH升高,碱性土壤pH降低
酸性土壤pH降低,碱性土壤pH升高
酸性土壤pH升高,碱性土壤pH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