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加强亚硝酸盐管理,防止误食。蔬菜应注意保鲜,防止腐烂。胃肠功能不好时,不要在短期内食用大量蔬菜。不要用苦井水煮饭做菜。盐渍蔬菜时要选新鲜蔬菜,腌菜要腌透,至少腌20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腌的菜最好马上就食用,不能存放过久。
更多“如何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蔬菜腌后多长时间食用为宜:

    A、60天

    B、30天

    C、15天

    D、7天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在夏季应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1)防止食品的污染:生熟食物一定要分开处理,不食用病死牲畜肉。
    2)高温杀菌:许多毒素多为蛋白类,高温处理后可以破坏之,且可杀灭细菌
    3)控制温度,低温冷藏  冷藏食品应控制在5℃以下,并做到避光、断氧。
    4)自制发酵酱类食物时,原料应清洁新鲜。不吃生酱或有生酱的食物。
    5)烹调或调制海产品生冷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
    6)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7)大力提倡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抵御细菌的侵袭。

  • 第3题: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A.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贮存的各个环节防止各种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B.严格控制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和上岗制度,增加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
    C.开展以WHO推荐的食品安全制作规则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 第4题:

    如何预防类似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小儿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发生?


    正确答案: 针对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1)加强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的监管,严格管理亚硝酸盐的使用,防止误食;
    2)“五不吃”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隔夜菜和变味的剩饭剩菜、不吃在冰箱放置过久的食物、不吃劣质熟食品(特别是外观鲜红的肉制品)、不吃腌制时间不足的腌菜;
    3)尽量不用含硝酸盐高的井水煮饭;
    4)肉类食品企业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不得违规滥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针对有机磷中毒:
    1)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规定,收获遵守安全间隔期
    2)专人专库保管,
    3)喷洒时做好个人防护
    4)禁止食用因农药致死的家畜家禽。
    针对小儿毒鼠强中毒:
    1)加大对制售违禁药物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违禁药物的扩散;
    2)加强鼠药的管理,特别加强小儿的看管,提高防范中毒的意识;
    3)中毒患儿要立即到专业儿科医院进行救治。

  • 第5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品,或误食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一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也称肠源性青紫病。常见的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表现有:
    ①潜伏期。误食纯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0~15min大量食入蔬菜或未腌透菜类者,潜伏期一般为1~3h,个别可长达20h后发病。
    ②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嗜睡、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可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等症
    状,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第6题: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正确答案: 一定要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彻底加热,煮熟煮透食物;剩饭剩菜一定要充分加热后再吃;做扁豆一定要煮熟焖透;不采集不食用野生蘑菇;切记生熟分开。

  • 第7题:

    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错误的做法是()。

    • A、禁食腐烂变质的蔬菜
    • B、防止误食亚硝酸盐
    • C、进食腌制一周左右的蔬菜
    • D、不喝苦井水,不用苦井水煮饭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问答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院前急救时如何做?

    正确答案: 简单的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取血5ml,在空气中震荡15分钟,血液呈棕色或不变色为阳性,血腥红色为阴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亚硝酸盐中毒属于(  )。
    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

    病毒性食物中毒

    C

    生物毒素性食物中毒

    D

    化学性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亚硝酸盐属于无机盐类化学污染物,其引起的中毒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正确答案: 一定要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彻底加热,煮熟煮透食物;剩饭剩菜一定要充分加热后再吃;做扁豆一定要煮熟焖透;不采集不食用野生蘑菇;切记生熟分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在夏季应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1)防止食品的污染:生熟食物一定要分开处理,不食用病死牲畜肉。
    2)高温杀菌:许多毒素多为蛋白类,高温处理后可以破坏之,且可杀灭细菌
    3)控制温度,低温冷藏  冷藏食品应控制在5℃以下,并做到避光、断氧。
    4)自制发酵酱类食物时,原料应清洁新鲜。不吃生酱或有生酱的食物。
    5)烹调或调制海产品生冷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
    6)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7)大力提倡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抵御细菌的侵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1.广泛开展宣传,注意保持蔬菜的新鲜,不要吃存放过久的变质蔬菜;食后的蔬菜不要长时间于高温下放置后继续食用;腌菜要腌透,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稍多,至少需腌制15天以上再食用。
    2.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不得超标。
    3.改良水质,勿用苦井水煮粥,尤其不要存放过夜。
    4.严格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管理建立专人保管、专用容器存放等制度,健全领发登记手续,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成食盐或碱面误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


    正确答案:ACD
    【考点】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药物是美兰,也叫亚甲兰,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潜伏期很短,一般仅为10分多钟。

  • 第14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院前急救时如何做?


    正确答案: 简单的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取血5ml,在空气中震荡15分钟,血液呈棕色或不变色为阳性,血腥红色为阴性。

  • 第15题: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2)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有:
    ①致病菌污染食物;
    ②贮存方式不当,致病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③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未能杀灭致病菌或破坏毒素。
    3)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主要有三点:
    ①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生产、储存、运输、销售,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卫生规范操作,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②低温短时间储存,控制细菌繁殖;
    ③在食用前彻底加热以杀灭细菌。

  • 第16题:

    河豚毒素有何特点?如何预防河豚毒素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正确答案: 一、河豚毒素的特点河豚中毒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之一。河豚毒素是河豚鱼体内的毒素,剧毒:毒性比氰化钠高1000倍,因此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体内分布:较广,以内脏为主(肝、脾、胃、卵巢、卵子、肠),皮肤以及血液也含有毒素,含量以卵巢、肝脏和血液最丰富,毒性以卵和卵巢最大,肝脏次之。毒性大小随季节、品种及生长水域而不同。无色、无味、无臭的针状结晶。不溶于除酸性水或醇溶液以外的所有溶剂。弱酸中相对稳定,强酸中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则全部被分解。对紫外线和阳光有强的抵抗能力。对热稳定、能耐高温:100℃温度下处理24h或于120℃下处理20-60min方可使毒素完全受到破坏。盐腌、低温冻结、消化酶作用均不被破坏。一般品种的河豚鱼肌肉的毒性较低,但双斑圆鲀、虫纹圆鲀、铅点圆鲀肌肉的毒性较强。强毒性神经毒素:对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有专一性作用,能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
    二、预防与控制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监督管理。
    (2)新鲜河豚鱼必须统一收购,集中加工。
    (3)新鲜河豚去掉内脏、头和皮后,肌肉经反复冲洗,加入2%碳酸钠处理24h,然后用清水洗净,可使其毒性降至对人无害的程度。

  • 第17题:

    如何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3)不吃违禁生食水产品。
    (4)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5)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6)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7)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 第18题:

    下列关于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表述错误的是()。

    • A、防止误食亚硝酸盐
    • B、禁食腐烂变质的蔬菜
    • C、进食腌制一周左右的蔬菜
    • D、不用苦井水煮饭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引起食物中毒的亚硝酸盐来源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
    (2)刚腌不久的蔬菜。
    (3)个别地区井水含硝酸盐较多称为“苦井水”。
    (4)亚硝酸盐亦可在体内形成。大量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蔬菜时,可使硝酸盐进入肠道,转化为亚硝酸盐。

  • 第20题:

    问答题
    如何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加强亚硝酸盐管理,防止误食。蔬菜应注意保鲜,防止腐烂。胃肠功能不好时,不要在短期内食用大量蔬菜。不要用苦井水煮饭做菜。盐渍蔬菜时要选新鲜蔬菜,腌菜要腌透,至少腌20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腌的菜最好马上就食用,不能存放过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运用HACCP系统预防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A.食物被细菌污染的途径主要有:
    (1)用具等污染各种工具、容器及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卫生要求,带有各种微生物,从而造成食品的细菌污染。
    (2)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
    ①加工食品用的刀案、搭布、盛器、容器等生熟不分,如加工或威放生食品后未彻底清洗消毒即用做加工或盛放直接入口的熟食品,”致使工具、容器上的细菌污染直接入口的食品,引起中毒。
    ②生熟食品混放或混装造成二者之间的交叉污染。
    (3)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或本身带菌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接触食品时不注意操作卫生,会使食品重新受到污染,引起食品的变质而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从业人员本身是病原携带者,则危害性更大,它随时都有可能污染食品,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或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往往有多种情况:
    ①从业者患有某种传染病(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等),通过自然胜道向体外排菌污染食品。
    ②从业者为健康携带者。
    ③从业者患有各种皮肤病如皮肤渗出性、化脓性疾病及各种体癣等。
    (4)食品生产及贮存环境不卫生使食品容易受苍蝇、老鼠、蟑螂等害虫叮爬和尘埃污染,从而造成食品的细菌污染。
    B.食品水分含量高且贮存方式不当
    水分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一般含水量高的食品受细菌污染后易发生腐败变质。被细菌污染的食品,若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尤其放置时间过长则为细菌的大量繁殖及产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常情况下,熟食被污染后,在室温下放置3-4h,有的细菌就繁殖到中毒量。
    C、食品在食用前未被彻底加热
    被细菌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加热或加热时间短或加热温度不够,则不能将食品中的细菌全部杀灭及毒素破坏,导致食物中毒发生。
    概念: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系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的腐败变质 泛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一切不良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食品成分的降解伴随着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变化,从而使食品降低或丧失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是食品生产与经营中最常见的卫生问题之一。
    大肠菌群:肠杆菌科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统称为大肠菌群。 食品的菌相: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称为食品的菌相,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为优势菌种。通过对食品菌相与优势菌的检验分析,可预测食品的变化。
    细菌总数  食品的细菌总数是指被检食品中单位质量(g)、体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的细菌数。
    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水体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水体被大量的有机物污染,有机物分解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厌氧分解造成水质进一步恶化,从而造成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脂肪的自动氧化  是油脂和含脂肪高的食品在阳光、空气作用下,经铜、铁等催化,先氧化不饱和脂肪酸成过氧化物,然后再分解为有臭味的醛类及醛酸类的过程。
    油脂酸败  是油脂在酶或微生物、金属离子及空气和阳光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进而使油脂的食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过程。
    抗生素残留  是指由于防治食用动物微生物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由于药物的半衰期长或休药期短,而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部分,我们称~。
    休药期  是指食用动植物或其他食物原料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生产需要而必须使用某种化学物质时,所规定的从用药到宰杀或采收的最短时间,我们称为休药期。
    ADI  每日允许摄入量是指人体每日长期摄入一定数量的某种物质,不致引起可观察到不良后果的剂量。
    LD50  半数致死量是指某种化学物质的数量在急性毒性试验期内,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常用(mg/kg)来表示,是衡量某种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的数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蔬菜发酵中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防?

    正确答案: ㈠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生成的原因
    1.发酵蔬菜本身含有
    2.杂菌还原硝酸盐形成:杂菌(如大肠杆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
    (杂菌含有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成胺,胺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胺。乳酸菌不含脱羧酶和硝酸盐还原酶。)
    ㈡影响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生成的原因
    1.食盐浓度
    2.温度
    3.酸度
    4.有害微生物
    大蒜中含有的巯基化合物与亚硝酸盐结合生成硫代亚硝酸盐酯从而减少了酱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品,或误食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一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也称肠源性青紫病。常见的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表现有:(1)潜伏期。误食纯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0~15min;大量食入蔬菜或未腌透菜类者,潜伏期一般为1~3h,个别可长达20h后发病。(2)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嗜睡、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可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等症状,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