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的本意是“令”,命令二字同意。在儒学里,有一个终极之“令”,即()。
第1题:
下列能够体现“神权法”思想的说法有()。
A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B天用剿绝其命
C用天之罚
D有夏服天命
第2题:
翻译: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
第3题:
关于儒家的性命之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规定通用文种为()。
第5题:
社会行政中,根据信息传递的方向和路径,沟通可分为单命向令、双向命令、()。
第6题: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第7题:
王行使王权的形式有()。
第8题:
第9题:
誓
诰
命
令
奏
第10题:
第11题:
教
令
令书
令旨
第12题:
用天之罚
天用剿绝其命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有夏服天命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第13题:
在唐朝,作为特殊的准君命文种,皇太子颁下之文称为()。
A教
B令
C令书
D令旨
第14题:
秦朝的命、令、制、诏,在法律意义上没有原则性的区别,都是皇帝针对特定的事项、特定的对象临时发布的命令、批示等。
第15题:
汉代允许为报父兄之仇而杀人的法律称()
第16题:
翻译: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
第17题:
以下具有“生命”义的词是()
第18题:
翻译:洪水滔天,鲧切帝之息壤以凐,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禹治水》
第19题:
令、咨、奏、告、状
令、咨、呈、示、状
诏、命、呈、咨、状
令、戒、奏、呈、判
第20题:
信仰
天子
圣人之言
父母之命
第21题:
性命
天命
宿命
君命
第22题:
人的命可以把握
人的性不可把握
人的命不可把握
人的性可以把握
第23题:
沈命法
酎金律
推恩令
轻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