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者:我是张东,在××公司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今天在这里作为这个团体的工作者。在开始之前,我想谈谈这个团体的一些基本规则。我想请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实自我介绍——告诉大家你的名字,在什么地方工作以及为什么决定参加这个团体。这段话说明工作者设置的是()。A、严肃的基调B、支持性的基调C、正式的基调D、针对任务的基调

题目

工作者:我是张东,在××公司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今天在这里作为这个团体的工作者。在开始之前,我想谈谈这个团体的一些基本规则。我想请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实自我介绍——告诉大家你的名字,在什么地方工作以及为什么决定参加这个团体。这段话说明工作者设置的是()。

  • A、严肃的基调
  • B、支持性的基调
  • C、正式的基调
  • D、针对任务的基调

相似考题
更多“工作者:我是张东,在××公司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今天在这里作为这个”相关问题
  • 第1题: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说:“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如果我遇到了像这样的事情,我一定比你还要伤心。”在这里,社会工作者运用了()技巧。

    A.感同身受
    B.制造气氛
    C.积极主动
    D.自我披露

    答案:A
    解析:
    同感。社会工作者把自己置于服务对象的处境中,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体会和理解对方的各种内心感受,做到感同身受。故本题答案为A。

  • 第2题:

    邹韬奋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对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有何借鉴作用?
    优良传统:
    1.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
    2.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3.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4.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
    借鉴作用:
    1.在报刊上尽力供给一般大众读者所需的最新“精神食粮”。
    2.尽心竭智的处理好读者来信。
    3.在报刊的经营管理方面着眼于服务,注重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不以赢利为最后目的。

  • 第3题:

    “我在这里寻找我在这里失去我在这里活着在这里死去”歌词中的这里指的是哪里?


    正确答案: 北京

  • 第4题:

    有同学说:“我上个月过关考得比较好,我学起来干劲十足,但这个月考砸了,我学得没劲了,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青春期的同学总是遇到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今天的你还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明天的你将是社会的栋梁,请以“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为题,分析今天的我的心理特点,并描述明天的我将是什么样。


    正确答案: 今天的我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判断的片面性,成人感的增强和模仿心理、尝试心理,独立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情绪的两级波动与多变。
    明天的我:合理即可

  • 第5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田芳去哪儿了? (一)田芳去哪了? (张东打电话找田芳……) 张东:喂!是田芳吗? 田芳妈:田芳不在。是东东吧。 张东: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 田芳妈: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中学的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 张东:什么时候能回来? 田芳妈:她没说,你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吧。 张东:好的。 (张东又来电话了) 张东: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 田芳妈:还没有呢。 (二)他又来电话了 田芳:妈妈,张东给我来电话了没有? 妈妈:来了,你不在,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电话铃响了) 妈妈:快!他又来电话了,你去接吧。 (田芳接电话) 田芳:我是田芳。 张东:下午你呼我了吧? 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么了?怎么没给我回电话? 张东:对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操场踢球呢。今天下午我们跟政法大学代表队比赛。 田芳:你们队又输了吧? 张东:没有。这次我们赢了。 田芳:祝贺你们! 张东:谢谢!哎,你呼我有什么事吗? 田芳: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 张东:报了。 田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张东:下星期六。 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学开车吗? 张东:我已经毕业了。 田芳:是吗?通过考试了? 张东:通过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 田芳:对。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 张东:好。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语气助词“了”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
    2、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3、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语气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
    2、副词“再”和“又”。
    教学步骤与课时分工:4课时,两次完成。
    第1、2课时:
    (1)生词
    (2)语气助词“了”
    (3)课文(一)
    第3、4课时:
    (1)副词“又”和“再”
    (2)课文(二)
    (3)课堂表演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导入(5分钟左右)
    依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周末你们去哪儿了?昨天晚上你们去哪儿了?做什么了?等等。用带“了”的正确形式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请全班同学集体重复一遍。最后引入课文:“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请学生读课文标题。
    二、生词(要求预习)(15-20分钟)
    1、出示生词卡片(一面汉字一面拼音)
    集体认读生词,汉字有问题看拼音;领读;学生个别认读,纠音
    2、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
    踢接输赢祝贺已经考试考陪
    却是不及物动词,要说成“我跟他见了面”。
    3、生词讲练:教师给出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喂:打电话时的开头语
    踢:踢球,踢足球
    接:接电话
    输:比赛输了,北京队输了(一般不说“输了比赛”)
    赢:我们赢了。
    祝贺:祝贺你!
    已经:30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
    考试,考:通过考试,考大学,考听力,考汉语……你考试考得怎么样?
    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
    4、读生词及其扩展形式,在集体快速认读一遍生词卡
    三、课文(一)
    课文(一)的内容(10-15分钟)
    学生不看书,由教师叙述课文中的对话,学生听。(2遍)
    1、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谁给谁打的电话﹖
    田芳在家吗?
    谁接的电话?
    田芳下午去哪儿了?(请学生们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她去做什么?(同上)
    他什么时候回来?(同上)
    过了一会儿,张东又打电话了吗?
    田芳回来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2、语法讲练(20分钟左右)
    板书:A:田芳下午去哪儿?
    她去同学家。
    B:田芳下午去哪儿了?
    她四点就去同学家了。
    请学生比较A组句子与B组句子(划横线部分)的不同点。
    1)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
    2)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
    3)句尾有“了”的句子,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
    练习:教师出示卡片并提问,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回答问题,后两组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昨天你看球赛了吗?(去商店)(回家)(给他打电话)
    你下午去哪儿了?(书店)(体育馆)(田芳家)
    下午你做什么了?(去买磁带)(学太极拳)(吃饭)
    否定形式用“没有”,但是不加“了”。
    练习:请学生给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你报名了吗?(买晚报)(预习生词)(复习语法)
    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问句是“……了没有?”
    练习:请学生把前面练习中的问题变成正反疑问句,并回答。
    田芳回来了没有?
    还没有呢。
    有时候否定用“还没……呢”,表示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做。
    练习:请学生用“还没……呢”回答前一个练习的问题。
    补充问题:
    你们来北京以后去香山了没有?
    你们参加HSK考试了吗?
    3、读课文(5-7分钟)
    教师领读,个别学生分角色读,适当纠音。
    4、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5、复述课文(15-20分钟)
    给出课文提示词(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分句→整个句子;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带领学生说→学生个别说);学生从头到尾集体复述一遍;个别学生分角色复述;背诵;撤掉提示词,先让学生集体复述,然后个别同学分角色对话。
    四、作业
    1、读课文(一),准备3、4课时表演
    2、预习课文(二)
    3、抄写课文(一遍),下节课听写
    4、书后练习
    第3、4课时
    一、复习(10-15分钟)
    听写课文的句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读课文;集体读听写的句子;个别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到前边表演课文(一)
    二、课文(二)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15分钟)
    1、回答下列问题:
    田芳回来以后,妈妈说什么了?(板书“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张东又给她来电话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板书“张东又来电话了。”)
    田芳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同上)
    张东给田芳回电话了吗?(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为什么?
    足球比赛谁赢了?
    张东上托福班,报名了没有?田芳知道吗?为什么?(板书“不是……吗?”)
    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
    田芳明天想做什么?
    2、语法讲练(15-20分钟)
    (1)不是……吗?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
    (2)“再”和“又”
    请学生看板书,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再”常常用于没发生的事;“又”常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应该指出,“再”也可以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
    练习:用课本第9页的练习,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说句子。学生看课本,集体重复一遍刚才的句子。
    3、读课文(5-7分钟)
    4、课文复述(20分钟)
    具体过程同1、2课时。由于课文(二)较长,复述时可以分段进行。
    三、课堂讨论(10-15分钟)
    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课文的对话,然后请1-2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四、作业
    预习第三十二课生词和课文。

  • 第6题:

    单选题
    到新疆旅游是我的______,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A

    理想

    B

    梦想

    C

    幻想

    D

    空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项,“梦想”常指渴望和追求,是中性词,代入句中“到新疆旅游是我的梦想”,表述恰当。A项,“理想”指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比较庄重,是褒义词。C项,“幻想”是不合实际的想象,多指不可能实现的,中性词。D项,“空想”是没有根据的想象,贬义词。

  • 第7题:

    判断题
    这个地方离城市很远,很安静,环境也很好,住在这里舒服极了,我都不想回家了。★他很喜欢这个地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男: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司最近的上网问题。女:张经理,我有一个办法。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校研会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表明邱老师()。
    A

    善于自我反思

    B

    缺乏探索精神

    C

    缺乏问题意识

    D

    辫于自我暗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今天早上我在公司附近遇到了一个同学,他工作的地方离我们公司不远,我每天上班都从那里经过。★他的公司在那个同学家附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昨天我和小王想去看话剧,可是公司突然加班,所以我们决定今天晚上去看。★我和小王今天去看话剧。(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女:你认识张东吧?他是我一个好朋友的丈夫,我们是在一个聚会中偶然认识的,他还让我问候你一声。男:哪个张东?我有两个同学都叫这个名字。女:他说他高中跟你是一个学校的,比你低一届毕业。男: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是那个很活泼的小伙子,我们那时经常一起踢球的,毕业后就一直没再联系了。问:根据对话,可以知道什么?
    A

    张东是女的的好朋友

    B

    张东是男的的大学同学

    C

    男的上高中时经常踢球

    D

    男的经常跟张东联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小王是个性格柔软的人,不懂得如何辨别益友、损友和拒绝别人,在学校经常被一些不良青少年欺负,作为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你打算教小王一些拒绝损友的小方法,以下关于小方法的内容正确的有()。

    A:“好吧,我只答应你待一个小时!”
    B:“对不起,我对这个没有兴趣!”
    C:“今天我已经答应父母放学后马上回家的,我想我没有时间和你们一起去了!”
    D:“我星期六有课外活动,不能和你们一起去了!”
    E:“我现在没空,不好意思。

    答案:B,C,D,E
    解析:
    考点:学生的性格类型。

  • 第14题:

    电话营销人员:”王总您好,我是某旅行社的张某,您曾经在半年前使用过我们的会员卡预订酒店,今天是.....”这个属于哪一种开始技巧?()

    • A、求助法
    • B、第三者介绍法
    • C、牛群效应法
    • D、老客户回访法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校研会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表明邱老师()。

    • A、善于自我反思
    • B、缺乏探索精神
    • C、缺乏问题意识
    • D、辫于自我暗示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某夜,社会工作者张娜在单位值班,接到一位女孩向单位“心理热线”打来的电话说:“我痛恨这个世界,我不想活了。”这时张娜应该怎么做?()

    • A、进行结案
    • B、向单位领导汇报
    • C、提供紧急介入服务
    • D、对该女孩的问题进行预估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单选题
    女:现在感觉怎么样?牙还疼吗?男:比昨天晚上疼得更厉害了,我昨天一夜都没睡着觉。女:你跟公司请一天假吧,我陪你去医院看看。男:今天不行,今天总公司来人检查,好多事情都是我负责,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请假?问:男的主要是什么意思?
    A

    牙疼得轻些了

    B

    没时间去医院

    C

    不需要女的陪

    D

    今天去总公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男:女儿,你在想什么呀?你都在这里站了半天了。女:今天老师上课时给我们出了很多题,我正在想呢。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田芳去哪儿了(一)田芳去哪了?(张东打电话找田芳……)张东:喂!是田芳吗?田芳妈:田芳不在。是东东吧。张东: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田芳妈: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中学的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张东:什么时候能回来?田芳妈:她没说,你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吧。张东:好的。(张东又来电话了)张东: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田芳妈:还没有呢。(二)他又来电话了田芳:妈妈,张东给我来电话了没有?妈妈:来了,你不在,我让他一会儿再来。(电话铃响了)妈妈:快!他又来电话了,你去接吧。(田芳接电话)田芳:我是田芳。张东:下午你呼我了吧?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么了?怎么没给我回电话?张东:对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操场踢球呢。今天下午我们跟政法大学代表队比赛。田芳:你们队又输了吧?张东:没有。这次我们赢了。田芳:祝贺你们!张东:谢谢!哎,你呼我有什么事吗?田芳: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张东:报了。田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张东:下星期六。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学开车吗?张东:我已经毕业了。田芳:是吗?通过考试了?张东:通过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田芳:对。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张东:好。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语气助词“了”(1)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
    (二)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三)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语气助词“了”(1)的意义和用法。
    (二)副词“再”和“又”。
    三、教学课时分工(4课时,两次完成)
    (一)第1~2课时:
    1.生词
    2.语气助词“了”(1)
    3.课文(一)
    (二)第3~4课时:
    1.副词“又”和“再”
    2.课文(二)
    3.课堂表演
    四、教学步骤
    (一)第2课时
    1.导入(5分钟左右)
    依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周末你们去哪儿了?昨天晚上你们去哪儿了?做什么了?等等。用带“了”的正确形式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请全班同学集体重复一遍。最后引入课文:“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请学生读课文标题。
    2.生词(要求预习)(15~20分钟)
    (1)出示生词卡片(一面汉字一面拼音)
    集体认读生词,汉字有问题看拼音;领读;学生个别认读,纠音。
    (2)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
    踢 接 输 赢 祝贺 已经 考试 考 陪
    (3)生词讲练:教师给出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喂:打电话时的开头语
    踢:踢球,踢足球
    接:接电话
    输:比赛输了,北京队输了(一般不说“输了比赛”)
    赢:我们赢了。
    祝贺:祝贺你!
    已经:30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
    考试:通过考试。你考试考得怎么样?
    考:考大学,考听力,考汉语
    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
    (4)读生词及其扩展形式,在集体快速认读一遍生词卡
    3.课文
    课文(一)的内容(10~15分钟)
    学生不看书,由教师叙述课文中的对话,学生听。(2遍)
    (1)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谁给谁打的电话﹖
    田芳在家吗?
    谁接的电话?
    田芳下午去哪儿了?(请学生们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她去做什么?(同上)
    他什么时候回来?(同上)
    过了一会儿,张东又打电话了吗?
    田芳回来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2)语法讲练(20分钟左右)
    第一,板书:
    A:田芳下午去哪儿?
    她去同学家。
    B:田芳下午去哪儿了?
    她四点就去同学家了。
    请学生比较A组句子与B组句子(划横线部分)的不同点。
    a.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
    b.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
    c.句尾有“了”的句子,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
    第二,练习一:教师出示卡片并提问,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回答问题,后两组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昨天你看球赛了吗?(去商店)(回家)(给他打电话)
    你下午去哪儿了?(书店)(体育馆)(田芳家)
    下午你做什么了?(去买磁带)(学太极拳)(吃饭)
    否定形式用“没有”,但是不加“了”。
    练习二:请学生给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你报名了吗?(买晚报)(预习生词)(复习语法)
    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问句是“……了没有?”
    练习三:请学生把前面练习中的问题变成正反疑问句,并回答。
    田芳回来了没有?
    还没有呢。
    有时候否定用“还没……呢”,表示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做。
    练习四:请学生用“还没……呢”回答前一个练习的问题。
    补充问题:
    你们来北京以后去香山了没有?
    你们参加HSK考试了吗?
    第三,读课文(5~7分钟)
    教师领读,个别学生分角色读,适当纠音。
    第四,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第五,复述课文(15~20分钟)
    给出课文提示词(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分句→整个句子;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带领学生说→学生个别说);学生从头到尾集体复述一遍;个别学生分角色复述;背诵;撤掉提示词,先让学生集体复述,然后个别同学分角色对话。
    4.作业
    (1)读课文(一),准备3~4课时表演
    (2)预习课文(二)
    (3)抄写课文(一遍),下节课听写
    (4)书后练习
    (二)第3~4课时
    1.复习(10~15分钟)
    听写课文的句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读课文;集体读听写的句子;个别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到前边表演课文(一)
    2.课文(二)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15分钟)
    (1)回答下列问题:
    田芳回来以后,妈妈说什么了?(板书“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张东又给她来电话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板书“张东又来电话了。”)
    田芳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同上)
    张东给田芳回电话了吗?(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为什么?
    足球比赛谁赢了?
    张东上托福班,报名了没有?田芳知道吗?为什么?(板书“不是……吗?”)
    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
    田芳明天想做什么?
    3.语法讲练(15~20分钟)
    (1)不是……吗?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
    (2)“再”和“又”
    请学生看板书,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再”常常用于没发生的事;“又”常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应该指出,“再”也可以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
    练习:用课本第9页的练习,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说句子。学生看课本,集体重复一遍刚才的句子。
    4.读课文(5~7分钟)
    5.课文复述(20分钟)
    具体过程同1.2课时。由于课文(二)较长,复述时可以分段进行。
    6.课堂讨论(10~15分钟)
    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课文的对话,然后请1~2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我在这里寻找我在这里失去我在这里活着在这里死去”歌词中的这里指的是哪里?

    正确答案: 北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工作者:我是张东,在××公司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今天在这里作为这个团体的工作者。在开始之前,我想谈谈这个团体的一些基本规则。我想请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实自我介绍——告诉大家你的名字,在什么地方工作以及为什么决定参加这个团体。这段话说明工作者设置的是()。
    A

    严肃的基调

    B

    支持性的基调

    C

    正式的基调

    D

    针对任务的基调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张明为什么送你礼物?
    A

    今天他买礼物

    B

    今天他还我书

    C

    今天我过生日

    D

    今天他过生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妈,这个周末我不能陪你去小姨家了,今天经理安排我明天去北京出差,可能得四五天才能回来。★妈妈打算这个星期去小姨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