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

    A.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B.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C.负债管理理论

    D.资产管理理论


    参考答案:D

  • 第2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内容是:()

    • A、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 B、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 C、资产负债效益管理
    • D、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①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②目标替代原理,即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对这三个目标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使它们互相替代。
    ③分散化原理,即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分散,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④结构对称原理,即动态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

  • 第4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该理论并不是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吸收了前两种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 第5题: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

    • A、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 B、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C、负债管理理论
    • D、资产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从时间顺序来看,离现在最近兴起的理论是()

    • A、 资产管理理论
    • B、 负债管理理论
    • C、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 D、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理论及其管理原则?


    正确答案: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其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的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及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

    正确答案: (1)由于资产管理理论或是负债管理理论,都是在利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使用,一旦利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就要采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①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②目标替代原理,即认为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对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这三个目标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以使它们互相替代。
    ③分散化原理,即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分散,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④结构对称原理,即动态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短期负债一般用于短期资产,其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用于长期资产。
    (2)根据以上核心思想,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时,主要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方法。利率敏感性分析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的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缺口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GAP)等于一个计划期内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I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SL)之间的货币差额,即GAP=ISA-ISL,GAP>0,称为正缺口,意味着利率浮动资产中有一部分来自固定利率负债;GAP<0,称为负缺口,意味着部分固定利率资产来自浮动利率负债;GAP=O,称为零缺口,意味着浮动利率的资产等于浮动利率的负债。
    商业银行通过对利率的预测,可以采用不同的缺口战略,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预测利率上升,可以采用正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下降,可以采用负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不变,可以采用零缺口战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该理论并不是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吸收了前两种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A

    资产管理理论

    B

    负债管理理论

    C

    资本管理理论

    D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内容是:()
    A

    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B

    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C

    资产负债效益管理

    D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包括()

    • A、资产管理理论
    • B、负债管理理论
    •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D、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 E、效益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及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


    正确答案: (1)由于资产管理理论或是负债管理理论,都是在利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使用,一旦利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就要采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①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②目标替代原理,即认为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对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这三个目标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以使它们互相替代。
    ③分散化原理,即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分散,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④结构对称原理,即动态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短期负债一般用于短期资产,其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用于长期资产。
    (2)根据以上核心思想,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时,主要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方法。利率敏感性分析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的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缺口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GAP)等于一个计划期内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I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SL)之间的货币差额,即GAP=ISA-ISL,GAP>0,称为正缺口,意味着利率浮动资产中有一部分来自固定利率负债;GAP<0,称为负缺口,意味着部分固定利率资产来自浮动利率负债;GAP=O,称为零缺口,意味着浮动利率的资产等于浮动利率的负债。
    商业银行通过对利率的预测,可以采用不同的缺口战略,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预测利率上升,可以采用正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下降,可以采用负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不变,可以采用零缺口战略。

  • 第15题:

    简述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本内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只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关联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也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即使需要发放,其数额也应严格限制在银行自由资本和储蓄存款的范围内。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要用真实商品票据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真实票据理论”。
    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程度很低,一般企业的运营资金多数来自于自有资金,只有在出现季节性、临时性资金不足时才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当时人们还没有举债消费的习惯,如果发放消费者贷款未必会有市场。况且,当时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多。资金来源的高流动性要求资金运用的高流动性。
    2.对商业性贷款理论的评价。商业性贷款理论是一种典型的资产管理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保持银行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它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找到了依据和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了由于流动性不足或安全性不够带来的风险。
    (2)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要。因为这种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当社会生产扩大,商品交易增加时,银行信贷会自动跟上;当生产缩小,商品交易减少时,信贷会自动缩减。这样既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正因为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商业银行都遵循这一理论。
    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接受了举债消费的观念,消费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其他专业性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巨大压力
    (2)没有认识到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随着经济和银行的发展,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根据这个稳定余额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上升,稳定性增强,银行资金的可用程度越来越大,这一理论的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
    (3)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能否自动清偿的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企业生产能否正常周转,在于商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如果企业商品销售遇到困难或发生经济危机,贷款期限再短也未必能按期自动清偿。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可以将资金投人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和负债全面管理。不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偏向。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

  • 第16题: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迄今为止大致经历()阶段。

    • A、资产管理理论
    • B、负债管理理论
    •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D、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 E、商业性贷款理论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包括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资产结构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资金购买理论、金融产品销售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等。
    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在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运用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主要有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线性规划法、缺口管理法等。

  • 第18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否定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发展了一个全面、综合的理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 A、资产管理理论
    • B、负债管理理论
    • C、资本管理理论
    • D、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多选题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包括()
    A

    资产管理理论

    B

    负债管理理论

    C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D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E

    效益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内容。

    正确答案: 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都是在利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使用,一旦利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就要采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1)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2)目标替代原理,即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对这三个目标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使它们互相替代。
    (3)分散化原理,即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分散,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4)结构对称原理,即动态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根据这些核心思想,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愤综合管理时,主要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本内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只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关联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也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即使需要发放,其数额也应严格限制在银行自由资本和储蓄存款的范围内。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要用真实商品票据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真实票据理论”。
    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程度很低,一般企业的运营资金多数来自于自有资金,只有在出现季节性、临时性资金不足时才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当时人们还没有举债消费的习惯,如果发放消费者贷款未必会有市场。况且,当时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多。资金来源的高流动性要求资金运用的高流动性。
    2.对商业性贷款理论的评价。商业性贷款理论是一种典型的资产管理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保持银行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它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找到了依据和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了由于流动性不足或安全性不够带来的风险。
    (2)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要。因为这种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当社会生产扩大,商品交易增加时,银行信贷会自动跟上;当生产缩小,商品交易减少时,信贷会自动缩减。这样既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正因为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商业银行都遵循这一理论。
    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接受了举债消费的观念,消费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其他专业性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巨大压力
    (2)没有认识到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随着经济和银行的发展,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根据这个稳定余额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上升,稳定性增强,银行资金的可用程度越来越大,这一理论的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
    (3)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能否自动清偿的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企业生产能否正常周转,在于商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如果企业商品销售遇到困难或发生经济危机,贷款期限再短也未必能按期自动清偿。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可以将资金投人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和负债全面管理。不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偏向。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①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②目标替代原理,即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对这三个目标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使它们互相替代。
    ③分散化原理,即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分散,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④结构对称原理,即动态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