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结合作品陈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相关问题
  • 第1题:

    “诗庄词媚”说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诗的题材更重大,词的题材更微小;诗更侧重于文学性,词更侧重于音乐性;诗更庄重雅正,词更缠绵通俗。

  • 第2题:

    涉及民俗节日的文学作品(诗、词)有哪些?试例举。


    正确答案: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第3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正确答案: 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诗中所常用铁马秋风、大漠风尘、长河落日、急湍飞瀑这类词语,在后期的豪放派中或可见到;但被视为词坛正宗的婉约词,为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思,在铸词炼句时却特别偏爱取资细微。如微雨淡月、飞絮残红、流萤寒蝉、云鬓香腮等等,柔美纤巧,轻灵疏淡。而在美化修饰时,则喜欢进带上浓重的女性色彩和闺阁气息。如词中写灯,一般不说油灯、明灯,而常用银灯,既给人形象上的晶亮之美,又让人读起来清脆浏亮。或者写作青灯、孤灯、残灯,带有一种凄冷哀婉的感情色彩。尤其突出的是韦庄在《菩萨蛮》词中写到:“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香灯,明显的沾染上女性的脂粉气。与此相似的还有香雾、香云、香风、香车、香尘、香泪灯,甚至连抽象的愁思都带有香气,称之为香愁;连虚幻的梦境都带有香气,称之为香梦。
    词的语言还追求色彩鲜美。色彩不仅显示出客观事物的形象美,而且还可以起到烘托气氛、暗示情感、渲染意绪等作用。诗中也追求语言的色彩美,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单词人们对色彩更垂青。他们通过对色彩的细致描绘,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绪体验,它比绘画更直观的再现色彩,往往意蕴更加丰厚。如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词的一首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色鹭鸟与粉红的桃花,对比鲜明;而青和绿是大自然的基本色,青箬笠和绿蓑衣跟青山绿水浑然交融,显示出情怀淡泊的渔人跟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意趣。

  • 第4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东山》诗的反战主题。


    正确答案: 作品通过一个应征赴战、役满归来的士兵在还乡途中的复杂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苦难,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作品没有直接描写征役之苦和人们对战争的憎恶情绪,而是通过战争结束后士卒归家的情形来表现的。士兵对家园荒芜情景的想象,来自沿途所见村落的破败景象,这下揭露了西周的初年频繁的战争给广大农村带来的严重破坏;士兵对新婚喜庆场面美好的回忆,恰是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无比向往和热爱的真实反映。作品《东山》就是这样,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张。

  • 第5题:

    关于《豳风·七月》,《诗序》认为是周公所作,建国后的学者多以为是被剥削的农奴在倾诉自己的痛苦悲哀,试结合作品和有关典籍,阐述一下你自己对《豳风·七月》的理解。


    正确答案: 《豳风·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从内容看,诗中以描写一年十二月的物候、农活和农奴终年的劳苦为主,所以诗的主体应该是出于熟悉农业生产的农奴之手。但其中还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这应该是乐官代领主而言。从用途来看,《七月》是可以用于迎节、祈年、祭腊的乐歌,语调也雍容和缓,应该是经过了乐官的加工。因此它可能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形成的一首代言体诗,代农奴和领主两者立言,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原貌,思想艺术上又具有某些乐官加工润饰的痕迹.

  • 第6题:

    结合作品谈谈温庭筠与韦庄词风的区别。


    正确答案:温韦二人均是花间派代表作家,其词风都有花间词所共有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但韦词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温词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的一种深美德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温词意象迭出,以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以首词围绕以件事从容展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温词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词如《思帝乡》“春日游”。

  • 第7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与词外部形式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词的句式长短不齐,而诗的主流是严整的,尤其格律诗出现后,它的句式必须整齐划一。
    词的句法灵活多样,而诗的内部结构则是较为固定的。
    词的押韵上的多种新变。诗也必须押韵,但是没有词的变化丰富。
    词的对仗多样。诗也讲究对仗,但是词对于是否两句对仗,在什么时候对仗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此外,词的结构形式上的分片,也是诗所没有的。
    词的体式繁富。诗只有几种体式,而词的体式中词调有826调,词体有2306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传统观点的是()
    A

    突破“词为艳科”

    B

    婉约

    C

    豪放为主

    D

    诗庄词媚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诗庄词媚”说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诗的题材更重大,词的题材更微小;诗更侧重于文学性,词更侧重于音乐性;诗更庄重雅正,词更缠绵通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阐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

    正确答案: “诗庄词媚”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这表现在
    (1)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
    (2)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诗多严肃庄重词多细腻婉曲。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
    (3)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阐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诗庄词媚”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这表现在

    正确答案: (1)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
    (2)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诗多严肃庄重词多细腻婉曲。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
    (3)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陈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

    正确答案: 诗歌在题材内容上偏重政治主题,以关系到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内容为主;即便写到男女之情,也“发乎情、之乎礼义”。儒家的入世哲学和伦理观念,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它给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家国责任感。但同时也极大地抑制了人的自我情感欲望的释放、自由个性的迸发和自我意识的开掘,从而是文学特别是诗歌染上了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等浓重色彩,笼罩在理性主义的光环之中。   
    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着重表现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注入爱国情感、民族情感等;另一类是着重表现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注入亲情恩怨、爱情悲欢等。诗中所抒之情,大都是属于前一类。如屈原抒发的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忧未悔”(《离骚》)的追求理想至死不悔的精神,杜甫抒发的是“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伟大的利他主义精神等等。诗中即便是涉及到少女怀春、少男求爱的内容,其表现手法也多用比兴,隐约朦胧,如“蒹葭jianjia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即主要抒写男欢女爱的恋情。不仅北宋前期二晏欧柳词是如此,即便是豪放词雄风振起、苏辛词如洪钟大吕在词坛回荡之时,词中描写女性的生活命运、描写与女性相关的情感,或借助于男女爱情描写而另有寄托的情形,照样十分突出。词突破了一般诗文所不直接表现男女爱情藩篱,而以词为主要题材来加以表现。可以说词是一种专以描摹人的心态和情感为能事的一种文体,在体制各别、样式种种的抒情文学中,浸润着柔丽香艳、婉约馨逸气息的词,是最富有女性纯情之美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当然“诗庄词媚”,不仅指题材而言,更主要的是指与题材相关联的风格来说的。有时即便是相同的题材, 但诗和词所呈现的风格却大不相同。如怀古题材的诗,风格大都沉郁苍凉,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即景抒情,感伤往事,故垒残破,愈显沉痛。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在豪语健笔中,插入一句“小乔初嫁了”,温情柔笔,相映生色。就连范仲淹边塞词《渔家傲》,也在烽火未熄、功业为就的慷慨悲凉中,浸透进征帅戍卒思乡怀亲的柔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宋代文人关于诗词素有()之称。

    • A、诗严词艳
    • B、诗散词律
    • C、诗庄词媚
    • D、诗尊词美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传统观点的是()

    • A、突破“词为艳科”
    • B、婉约
    • C、豪放为主
    • D、诗庄词媚

    正确答案:A,C

  • 第15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他的田园诗最大的特色是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既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恬淡心境真率地抒写出来;一切都仿佛是从胸中自然流出,谢尽炉冶、斧凿之痕。陶渊明将自己的杰出才华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唐宋及后代的田园诗领域里,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写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各自时代田园生活的田园诗,有的也有可自己的特色;但是,从根本上、或者说从整体上他们的田园诗成就,都没有能超过陶渊明。

  • 第16题:

    苏轼词作的特点是()。

    • A、以词陶写性情
    • B、改变了诗庄词媚的观念
    • C、以诗为词
    • D、豪放旷达
    • E、慷慨愤懑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北宋词自(),因主要承续“诗庄词媚”的传统格局,已形成一种()的风格。


    正确答案:晏殊至欧阳修;婉约

  • 第18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与词外部形式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1)词的句式长短不齐
    诗的句式有长有短,但是诗中的长短句式不是主流,在数量上也是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自从初唐时格律诗产生以后,格律诗成为诗歌主流,而格律诗的句式必须是整齐划一的。
    (2)词的句法灵活多样
    (3)词的押韵上的多种新变
    诗和词都必须押韵,故称为韵文。诗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平仄相间、押韵固定上。律诗的押韵,基本上只有一个模式,即:两句一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偶句必须押韵;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许换韵。词的音乐性不仅体现在平仄和押韵上,而且每一种不同的词调都有自己所独有的押韵规则。词韵脚的位置疏密不定。
    (4)词的对仗多样
    (5)词的体式繁富

  • 第19题:

    问答题
    涉及民俗节日的文学作品(诗、词)有哪些?试例举。

    正确答案: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苏轼词作的特点是()。
    A

    以词陶写性情

    B

    改变了诗庄词媚的观念

    C

    以诗为词

    D

    豪放旷达

    E

    慷慨愤懑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谈谈温庭筠与韦庄词风的区别。

    正确答案: 温韦二人均是花间派代表作家,其词风都有花间词所共有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但韦词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温词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的一种深美德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温词意象迭出,以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以首词围绕以件事从容展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温词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词如《思帝乡》“春日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宋代文人关于诗词素有()之称。
    A

    诗严词艳

    B

    诗散词律

    C

    诗庄词媚

    D

    诗尊词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北宋词自(),因主要承续“诗庄词媚”的传统格局,已形成一种()的风格。

    正确答案: 晏殊至欧阳修,婉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