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中体西用”论主旨相背离的是“儒学复兴说”。”相关问题
  • 第1题:

    80年代文化热中出现的错误观点主要有: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中体西用论;新启蒙论等。()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什么是“中体西用”?


    答案:
    解析: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必然引起一些问题:要不要移植“西学”(“新学”)移植“西学”能否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如果必要,是否全盘移植或是部分移植?如何 解决"西学”与中国固有文明之间的关系?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守旧派对“西学”采取 了顽固拒绝的态度,认为提倡“西学”就是 “舍本逐末”。洋务派为应付守旧派的攻讦, 提出了 “中体西用”的思想,认为在突出 "中学”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以“西学” 为辅。这一思想也是两个派别思想斗争的结果。张之洞于1898年著成《劝学篇》,提出 “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并按此思想路线进行湖北的教育改革。

  • 第3题:

    试述严复对“中体西用”论的批评。


    正确答案: 近代体用之争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处理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关系。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在积极的层面有容纳西学和认可改革的意义,但在根本上是力图挽救儒家所遇到的危机。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遭到了严复等近代维新论者的尖锐批评。
    严复首先从历史观上对中西不同的思维观念进行了鉴别。他指出,中西之间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人“好古而忽今”,西方人“力今以胜古”,所以中人相信历史循环,而西人信奉历史进化,这就必然造成了西方的强盛和中国的落伍。
    在政治伦理观上,中国重三纲,讲亲亲和尊主,西方则重平等,讲尚贤和隆民,双方优劣非常明显。
    至于“中体西用”的学说本身,严复认为是完全说不通的。因为体用一源,不可分割,不存在牛体马用,也就不存在中体西用。所以,想以中体西用的拼凑来避免列强的倾轧,只能是自欺欺人。只有从根本上变革中国旧学,才有可能真正挽救中国衰亡。

  • 第4题:

    洋务派的文化观是()。

    • A、全盘西化论
    • B、中体西用论
    • C、本土论
    • D、复古论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张之洞的法律思想内容主要包括()

    • A、中体西用
    • B、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 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 D、严刑以致ㄨ安
    • E、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正确答案:A,B,C,E

  • 第6题:

    文化讨论中的不协调音调有()

    • A、全盘西化论
    • B、彻底重建论
    • C、复兴儒学论
    • D、新启蒙论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论证()

    • A、文化大革命
    • B、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论
    • C、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 D、现代新儒学及海外新儒学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评“中体西用”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正确答案: 1积极影响:
    (1)“中体西用”论是鸦片战争之后就出现的一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这种理论一面主张引进西方的物质文化,一面又要捍卫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而二者的关系,前者为“用”,后者为“体”。
    这一理论在洋务运动时期曾超过积极的作用,在面对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时,要想变革,也只有在这一理论的口号下才有可能部分引进西学
    (2)另一个积极作用在于它开始破坏儒家文化固有的体系。“中体西用”继承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但二者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使得儒家经典已不再具有无所不能的绝对权威性,儒学由内圣推及到外王的逻辑结构就遭到了破坏,而不得不把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引到中国文化中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2消极影响:
    这一理论的进步性是有限的,当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入制度层面时,中体西用则阻碍了这一进程,因为中体西用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而制度层面则是要改变这一体制,所以它成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严重阻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与“中体西用”论主旨相背离的是“儒学复兴说”。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严复对“中体西用”论的批评。

    正确答案: 近代体用之争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处理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关系。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在积极的层面有容纳西学和认可改革的意义,但在根本上是力图挽救儒家所遇到的危机。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遭到了严复等近代维新论者的尖锐批评。
    严复首先从历史观上对中西不同的思维观念进行了鉴别。他指出,中西之间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人“好古而忽今”,西方人“力今以胜古”,所以中人相信历史循环,而西人信奉历史进化,这就必然造成了西方的强盛和中国的落伍。
    在政治伦理观上,中国重三纲,讲亲亲和尊主,西方则重平等,讲尚贤和隆民,双方优劣非常明显。
    至于“中体西用”的学说本身,严复认为是完全说不通的。因为体用一源,不可分割,不存在牛体马用,也就不存在中体西用。所以,想以中体西用的拼凑来避免列强的倾轧,只能是自欺欺人。只有从根本上变革中国旧学,才有可能真正挽救中国衰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论证()
    A

    文化大革命

    B

    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论

    C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D

    现代新儒学及海外新儒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儒学复兴的缘由,简单地说就是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问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有少数论者是带着和种政治情绪的偏执来参加讨论的,因而不能客观地理性地观察文化问题,发出了一些与时代精神不甚谐调的音调。这些文化观点主要是()。

    A、全盘西化论

    B、彻底重建论

    C、复兴儒学论

    D、“西体中用”论

    E、“新启蒙”论


    参考答案:ABC

  • 第14题:

    评“中体西用”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
    (1)“中体西用”论是鸦片战争之后就出现的一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这种理论一面主张引进西方的物质文化,一面又要捍卫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而二者的关系,前者为“用”,后者为“体”。
    这一理论在洋务运动时期曾超过积极的作用,在面对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时,要想变革,也只有在这一理论的口号下才有可能部分引进西学
    (2)另一个积极作用在于它开始破坏儒家文化固有的体系。“中体西用”继承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但二者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使得儒家经典已不再具有无所不能的绝对权威性,儒学由内圣推及到外王的逻辑结构就遭到了破坏,而不得不把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引到中国文化中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2消极影响:
    这一理论的进步性是有限的,当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入制度层面时,中体西用则阻碍了这一进程,因为中体西用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而制度层面则是要改变这一体制,所以它成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严重阻力。

  • 第15题:

    儒学复兴的缘由,简单地说就是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中体西用论”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洋务派、改良派

  • 第17题:

    “中体西用论”是哪一派的文化主张和理论?其基本主张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和消极作用?


    正确答案:“中体西用”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其基本主张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为“体”’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这对于当时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而促进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具有积极意义。这一文化主张不仅成为当时维新派的“流行语”,而且一直影响清政府,以此为主张推行新政。另一积极作用在于对传统儒家经典的绝对权威的挑战,认为“修己”可通过“中学’’来实现,而“事功’’则要借助“西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文化固有的体系。但是,“中体西用”的进步性是有限的。当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入要求改变传统文化的“体”——纲常名教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时,就与“中体西用论”要维护的“体”产生了严重冲突,因而这一主张也就成为中国文化现代趋向的阻力。到戊戌维新时,“中体西用论”更成为阻碍社会进步思潮的逆流。

  • 第18题:

    “中体西用论”


    正确答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中体西用论”

    正确答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儒学复兴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一个怎样的学术思想流派?

    正确答案: “儒学复兴论”(现代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文化复兴=儒学现代化”。这是一个保守主义的学术思想流派,是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服膺宋明理学为主要特征,力图用传统儒家学说融合、会通西学,从文化上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术思想流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洋务派的文化观是()。
    A

    全盘西化论

    B

    中体西用论

    C

    本土论

    D

    复古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文化讨论中的不协调音调有()
    A

    全盘西化论

    B

    彻底重建论

    C

    复兴儒学论

    D

    新启蒙论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中体西用论”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 洋务派、改良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