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体西用”论主旨相背离的是“儒学复兴说”。
第1题:
80年代文化热中出现的错误观点主要有: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中体西用论;新启蒙论等。()
第2题:
第3题:
试述严复对“中体西用”论的批评。
第4题:
洋务派的文化观是()。
第5题:
张之洞的法律思想内容主要包括()
第6题:
文化讨论中的不协调音调有()
第7题:
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论证()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文化大革命
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论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现代新儒学及海外新儒学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A、全盘西化论
B、彻底重建论
C、复兴儒学论
D、“西体中用”论
E、“新启蒙”论
第14题:
评“中体西用”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
(1)“中体西用”论是鸦片战争之后就出现的一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这种理论一面主张引进西方的物质文化,一面又要捍卫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而二者的关系,前者为“用”,后者为“体”。
这一理论在洋务运动时期曾超过积极的作用,在面对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时,要想变革,也只有在这一理论的口号下才有可能部分引进西学
(2)另一个积极作用在于它开始破坏儒家文化固有的体系。“中体西用”继承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但二者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使得儒家经典已不再具有无所不能的绝对权威性,儒学由内圣推及到外王的逻辑结构就遭到了破坏,而不得不把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引到中国文化中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2消极影响:
这一理论的进步性是有限的,当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入制度层面时,中体西用则阻碍了这一进程,因为中体西用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而制度层面则是要改变这一体制,所以它成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严重阻力。
略
第15题:
儒学复兴的缘由,简单地说就是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问题。
第16题:
“中体西用论”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第17题:
“中体西用论”是哪一派的文化主张和理论?其基本主张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和消极作用?
第18题:
“中体西用论”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全盘西化论
中体西用论
本土论
复古论
第22题:
全盘西化论
彻底重建论
复兴儒学论
新启蒙论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