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引礼之法,礼法结合;
2、家庭本位,伦理法制;
3、法为法世之具,缘法断罪;
4、无论是求,调处息争;
5、法典体例上断“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更多“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A.人口总体上自然增长缓慢。人口总量虽然呈增长的趋势,但十分缓慢,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人口增模式。中国古代人口增长总体上的缓慢,并不排斥在某一阶段,人口增长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保持加速度的态势。
    B.人口数量增长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态势。中国古代人口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迅速增长—增长缓慢或停滞徘徊—迅速下降,呈现出周期性大波动的特征,但相比较而言,“大落”的速度要比“大起”快.
    C.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社会结构复杂,因此在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增长的不平衡性。一般来说,贵族、官僚地主增值较高,农民死亡率较高;汉族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少数民族。
    D.人口分布的区域性、集中性和凝固性(长期内)总体而言,我国古代人口分布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基本上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氏族社会至秦汉时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宋以后)。


  • 第2题: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这是“说知行全一”实即《中庸》的诚明合一。
    中国古人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设体系,而强调气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因此,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是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 第3题: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特点。


    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小说在题材方面的特点是历史题材多、重大题材多、因袭继承现象多。
    2、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大体可以归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类。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归纳为讲史(包括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世情(包括人情和讽刺),神魔(包括志怪和神魔)三种,也是写历史、写现实、写神怪。
    3、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的特点,使古代优秀小说总是引导读者关心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社会正义,而不要沉溺于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里;总是在作品中高扬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鼓舞人民为美好前途而斗争,而不要消极颓废、意志消沉。当然,中国古代小说中也有些作品成为宣扬封建道德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因袭现象比较严重。

  • 第4题: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2、家庭本位,伦理法制。
    3、依法治国,缘法断罪。
    4、无论是求,调出息争。
    5、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 第5题:

    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礼制为本,法为用"。即礼为目的,法为手段。礼是制定法律的准绳或者说是指导思想,法则是礼的原则和精神的外在体现。(2)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与中国的宗法制社会和以王权为中心的集权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天子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一脉相承,有清晰可辨的发展演变的线索。(4)法律形式相对完备,自魏晋南北朝以降,法律已有律、令、格、式的分别。除总体性的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等外,还有独立的行政法典,如《大唐六典》、《大明会典》、《大清会典》。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移民类型和特点。

    正确答案: 类型:
    1)自北而南离心型迁移: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北方中原人民南迁史称永嘉南迁;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中国客家文化。
    2)政府强制内需型迁移:秦迁天下富豪12万人到咸阳;明朝时期,江南富商迁于东京。
    3)东西向渗透型迁移:宋朝江南移民西迁到湖广,宋末四川人口向南迁移,明清“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4)由内地到边疆开发型移民:西汉曹操,唐朝都屯田戍边西北。明朝将卫所移民。
    5)北方少数民族南移西迁:汉乌孙、大月氏西迁伊犁河,匈奴西迁。9世纪回纥、突厥西迁;北方五胡十六国内迁。
    6)南方非汉族退却型移民:蛮夷、僚、越、昊西南方向平原到山区退却。
    7)东南沿海向外移民:17世纪侨居东南亚,近代向东南亚、美欧澳移民。
    特点:
    1)先秦时期:迁移范围小速度慢。
    2)秦至元时:北方游牧民族南迁至黄河流域,与北方汉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3)明—太平天国时期:向山区边缘移动不多见。
    4)之后填补空白迁移至东北、台湾,海外移民高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引礼之法,礼法结合;
    2、家庭本位,伦理法制;
    3、法为法世之具,缘法断罪;
    4、无论是求,调处息争;
    5、法典体例上断“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礼制为本,法为用"。即礼为目的,法为手段。礼是制定法律的准绳或者说是指导思想,法则是礼的原则和精神的外在体现。(2)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与中国的宗法制社会和以王权为中心的集权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天子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一脉相承,有清晰可辨的发展演变的线索。(4)法律形式相对完备,自魏晋南北朝以降,法律已有律、令、格、式的分别。除总体性的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等外,还有独立的行政法典,如《大唐六典》、《大明会典》、《大清会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简述中国古代移民类型和特点。


    参考答案:类型:
    1)自北而南离心型迁移: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北方中原人民南迁史称永嘉南迁;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中国客家文化。
    2)政府强制内需型迁移:秦迁天下富豪12万人到咸阳;明朝时期,江南富商迁于东京。
    3)东西向渗透型迁移:宋朝江南移民西迁到湖广,宋末四川人口向南迁移,明清“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4)由内地到边疆开发型移民:西汉曹操,唐朝都屯田戍边西北。明朝将卫所移民。
    5)北方少数民族南移西迁:汉乌孙、大月氏西迁伊犁河,匈奴西迁。9世纪回纥、突厥西迁;北方五胡十六国内迁。
    6)南方非汉族退却型移民:蛮夷、僚、越、昊西南方向平原到山区退却。
    7)东南沿海向外移民:17世纪侨居东南亚,近代向东南亚、美欧澳移民。
    特点:
    1)先秦时期:迁移范围小速度慢。
    2)秦至元时:北方游牧民族南迁至黄河流域,与北方汉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3)明—太平天国时期:向山区边缘移动不多见。
    4)之后填补空白迁移至东北、台湾,海外移民高潮。

  • 第10题:

    简述中国古代贵族阶层的种类及其法律地位。


    正确答案:古代的贵族阶层有血缘贵族、异姓贵族、官僚阶层以及士大夫阶层。他们属于法律上的特权阶层。这种特权身份称之为“贵”,和表示拥有财富的“富”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具有特权的士大夫,有的家境并不富裕,是所谓的“贵而不富”;有些商人、地主拥有大量财富,却不具有社会特权地位,是所谓“富而不贵”。

  • 第11题:

    试简述中国古代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正确答案:内容:
    1、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
    2、关于“有对”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圆圈的观点(变易之学的核心)
    3、关于对立双方必有一方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特点:变易之学主要特点是注重运用,而非纯哲学理论。
    1、是用在思想方法上,反对片面性,主张全面性。
    2、是运用于社会实践生活领域,即运用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各个方面。

  • 第12题:

    简述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体育,是经过不同时期的流传融汇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除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外,还包括了在历史长河中由许多其它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环境并不利于带有强烈对抗与刺激色彩的竞技运动充分发展。因此,原始的朴素和谐的理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决定了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的竟技性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那种带有强烈刺激性的形式,也就是说注重礼仪和实用性;
    2、体育活动与文娱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体育的又一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最初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体育活动,其娱乐性越夹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春秋战国以来,某些体育活动项目逐渐冲破“礼仪”的束缚,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势。许多富有技巧表演性、游戏性、趣味性和艺术观赏性的项目大量出现,而这一发展势头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3、华夏民族长期形成的清静淡泊、顺乎自然的性格,和谐共处、融合化一、贯通一体的理想及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还导致了采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达到祛病延年目的的活动—一养生保健术的产生,一并被纳人古代体育中,显示了中国古代体育的第三个特点。

  • 第13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贵族阶层的种类及其法律地位。

    正确答案: 古代的贵族阶层有血缘贵族、异姓贵族、官僚阶层以及士大夫阶层。他们属于法律上的特权阶层。这种特权身份称之为“贵”,和表示拥有财富的“富”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具有特权的士大夫,有的家境并不富裕,是所谓的“贵而不富”;有些商人、地主拥有大量财富,却不具有社会特权地位,是所谓“富而不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特点。

    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小说在题材方面的特点是历史题材多、重大题材多、因袭继承现象多。
    2、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大体可以归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类。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归纳为讲史(包括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世情(包括人情和讽刺),神魔(包括志怪和神魔)三种,也是写历史、写现实、写神怪。
    3、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的特点,使古代优秀小说总是引导读者关心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社会正义,而不要沉溺于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里;总是在作品中高扬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鼓舞人民为美好前途而斗争,而不要消极颓废、意志消沉。当然,中国古代小说中也有些作品成为宣扬封建道德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因袭现象比较严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2、家庭本位,伦理法制。
    3、依法治国,缘法断罪。
    4、无论是求,调出息争。
    5、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