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既维护了君主的权利也制约了君主的胡作非为。
第1题:
董仲舒指出汉朝革除秦敝的关键是()
第2题:
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了“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第3题:
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三者的共性是()
第4题:
中国古代用官僚制度取代贵族制度,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
第5题: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文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第6题:
西周“以德配天”说的思想实质是()
第7题: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第8题: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第9题:
君权神授
君主专制
天赋人权
君主立宪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
第12题:
君主立宪
天下一统
天道循环
君权神授
第13题: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第14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第15题: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16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第17题:
()的签署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第18题: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思想本质是()
第19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通过为使下院(平民院)逐步成为权力中心提供了法律保证,在体制上开始了从绝对君主专制向议会君主制的转化。
第20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的含义是:()
第21题: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第22题: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第23题:
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