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之时还聘请精通外国语的人,翻译外国书报等,可说是()的开端。A、认识西方B、“睁开眼睛看世界”C、大势所趋D、寻求出路

题目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之时还聘请精通外国语的人,翻译外国书报等,可说是()的开端。

  • A、认识西方
  • B、“睁开眼睛看世界”
  • C、大势所趋
  • D、寻求出路

相似考题
更多“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之时还聘请精通外国语的人,翻译外国书报等,可”相关问题
  • 第1题:

    1838年12月,道光帝在紫禁城召见(),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

    A.邓廷桢

    B.黄爵滋

    C.林则徐

    D.关天培


    参考答案:C

  • 第2题:

    1838年12月,道光帝在紫禁城召见(),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

    • A、邓廷桢
    • B、黄爵滋
    • C、林则徐
    • D、关天培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外国语学院现设有英语系、()、()、法语系、朝鲜语(韩语)系、翻译系、公外系7个教学单位


    正确答案:俄语系;日语系

  • 第4题:

    道光帝同意查禁鸦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重臣一致主张严禁鸦片
    • B、为了扭转对外贸易的不利地位
    • C、清朝的统治受到严重危害
    • D、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上书言词恳切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在广东和谈时中方的代表是()。

    • A、林则徐
    • B、肃顺
    • C、怡良
    • D、琦善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


    正确答案:虎门销烟

  • 第7题:

    公安机关在办理涉外行政案件时,对不通晓我国语言文字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公安机关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 B、经公安机关批准,外国籍当事人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其个人承担;
    • C、经公安机关批准,外国籍当事人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公安机关承担;
    • D、不需经公安机关批准,外国籍当事人也可以自己聘请翻译。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公安机关办理涉外行政案件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通晓我国语言文字的外国籍当事人()。

    • A、不可以自己聘请翻译
    • B、可以在公安机关指定人员范围内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其个人承担
    • C、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其个人承担
    • D、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公安机关承担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判断题
    虎门销烟是指1839年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该事件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之时还聘请精通外国语的人,翻译外国书报等,可说是()的开端。
    A

    认识西方

    B

    “睁开眼睛看世界”

    C

    大势所趋

    D

    寻求出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虎门销烟是指1839午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该事件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1838年12月,道光帝在紫禁城召见(),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
    A

    邓廷桢

    B

    黄爵滋

    C

    林则徐

    D

    关天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课文摘录:
    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剐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重点识记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大致经过、签署的各项条约及历史影响。培养学生辨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载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等爱国志士的反抗侵略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历史责任感,珍惜和平生活;(2)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难点: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关系、“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确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编辑好的《鸦片战争》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带人160多年前战争情景中,为本节新课教学打好基础。
    教师:刚才大家看的短片是有关于哪一场战争?反映了什么事件?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同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虎门销烟
    教师:请大家带着三个问题来阅读第一标题下的教材内容: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点评并总结:1.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2.向中国走私鸦片。3.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林则徐向道光帝的上书。
    教师:正是鸦片的输入给中国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前往广东主持禁烟。但是不法英商为扭转正常贸易中逆差带给英国的损失,维持走私鸦片的利润。鼓动英国政府诉诸武力,因此有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看法?
    (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关的阅读材料及图片,请学生结合材料尝试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总结:根本原因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资料;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2.战争经过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鸦片战争形势动态示意图》,通过对图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
    教师: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涌现了许多英勇的爱国将领,又处于天时、地利优势,但由于清政府腐朽、落后,妥协投降,结果争从清政府屈膝段降,中国败而结束。
    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展示《南京条约》表格,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最后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师:鸦片战争是否就此停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三)战火再燃
    教师:当英国商人幻想着在中国获得巨大商业成就时,冷冰冰的结果打破他们的幻想。
    教师出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引导学生归纳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并没有真正打开中国市场,而是出现了商品滞销现象。
    教师:你们知道当时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扭转这种局面的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列强起初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权益,实现倾销商品的目的。当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战争成了唯一的选择。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了解战争大致经过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明确条约的危害,并进一步引出战争的重大影响,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练习试题。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作答时教师予以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练试题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
    四、本课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知识要点,加深记忆,巩固理解。
    五、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一篇小论文“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能否避免?”请学生课后结合材料予以分析论述。形成一篇300字左右的论文。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 第14题:

    上海话的来源有()。

    • A、本地话
    • B、江浙方言
    • C、广东话
    • D、外国语
    • E、闽南话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年6月3日到6月25日,林则徐主持在广东虎门销毁缴来的鸦片2万余箱。

    • A、1839
    • B、1838
    • C、1840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鸦片战争初期,致使英军沿海北犯的直接原因是()

    • A、连续进攻广州被林则徐打退
    • B、广东地区戒备森严
    • C、清政府在天津防守薄弱
    • D、林则徐拒绝英军侵略要求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和处理“林维喜事件”时都曾援引国际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公法外交的先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公安机关办理涉外行政案件时,经公安机关批准,不通晓我国语言文字的外国籍当事人()。

    • A、可以在公安机关划定范围内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公安机关承担
    • B、可以在公安机关划定范围内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其个人承担
    • C、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其个人承担
    • D、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公安机关承担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外国人杰克涉嫌殴打他人,违反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在办理该案时,经公安机关批准,不通晓我国语言文字的杰克()。

    • A、可以在公安机关划定范围内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公安机关承担
    • B、可以在公安机关划定范围内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其个人承担
    • C、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其个人承担
    • D、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公安机关承担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 A、自强学堂
    • B、广东同文馆
    • C、京师同文馆
    • D、上海广方言馆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多选题
    上海话的来源有()。
    A

    本地话

    B

    江浙方言

    C

    广东话

    D

    外国语

    E

    闽南话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年6月3日到6月25日,林则徐主持在广东虎门销毁缴来的鸦片2万余箱。
    A

    1839

    B

    1838

    C

    184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

    正确答案: 虎门销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