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法家的法令思想区别在()。
第1题:
A、儒家强调革命性
B、儒家反对“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
C、孔子是中国道统最重要的一个传人
D、儒家不强调革命性
E、儒家支持“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
第2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包括()。
A.儒家提倡“礼治”、“德治”、“人治”,排斥否定“法治”
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
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第3题:
儒家和法家的法令思想区别在()。
A儒家主张“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法家主张“厚商重罚”、“以刑去刑”
B儒家认为“有治人,无治法”,法家认为“法者,国之权衡”
C儒家提出“法先王,顺人情”,法家提出“不法古,不修今”
D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法家强调“尚法而不尚贤,不用忠”
第4题:
“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这段话表明的是()。
第5题:
()主张兼爱交利,尚贤尚同治国。
第6题: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第7题:
提出“德主刑辅”主张的是()
第8题:
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四德说。
第9题: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第10题:
法家
儒家
墨家
道家
第11题:
尊儒抑法
抑儒尚法
抑儒抑法
尊儒尚法
第12题:
法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第13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礼治”、“德治”思想
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人性是恶的
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第14题:
第15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包括()。
第16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句话中,孔子将以下哪个选项的两种治国思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第17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18题:
在对待犯罪问题上,儒家和法家遵循的原则的不同点在于()。
第19题:
提倡刑治是()的主张
第20题: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第21题:
儒家
兵家
道家
法家
第22题:
儒家反对用刑罚,法家主张用刑罚
儒家主张扼恶于未然之时,法家主张惩恶于已然之际
儒家反对检举揭发,法家鼓励检举揭发
儒家主张执法从宽,法家主张执法必严
第23题:
儒家主张“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法家主张“厚商重罚”、“以刑去刑”
儒家认为“有治人,无治法”,法家认为“法者,国之权衡”
儒家提出“法先王,顺人情”,法家提出“不法古,不修今”
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法家强调“尚法而不尚贤,不用忠”
第24题:
法家
儒家
道家
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