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各种智能、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通过营养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成长;通过学校的语文、数学等各门课程的教学,可以增长知识和技能;而通过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促进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学手段与措施改正心理的缺陷,发扬心理的长处或优势,并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格平衡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是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影响的结合物。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使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个性的过程。它是指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各种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同时预防各种异常心理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而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无疑是促进受教育者迅速而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一定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人类自身的行为活动不外乎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生理活动的外显形式是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体育来求得发展。心理活动是内隐的,它可以直接表现为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也可以通过道德行为、智慧行为、审美行为及劳动行为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途径。如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而行为变化又依赖于心理活动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解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问题。智育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掌握知识的标志就是将客观存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大脑中的认识结构,其本身就是心理活动过程,其引起的变化也是心理变化。由此不难看出,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心理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发展既可以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得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直接培养和训练来完成,后者往往更直接、更有效。
更多“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案:
    解析:
    (I)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第2题:

    简述健康教育的内涵?


    正确答案: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 第3题:

    简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内涵。


    正确答案: 内涵: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启迪,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各种智能、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通过营养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成长;通过学校的语文、数学等各门课程的教学,可以增长知识和技能;而通过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促进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学手段与措施改正心理的缺陷,发扬心理的长处或优势,并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格平衡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是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影响的结合物。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使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个性的过程。它是指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各种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同时预防各种异常心理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而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无疑是促进受教育者迅速而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一定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人类自身的行为活动不外乎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生理活动的外显形式是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体育来求得发展。心理活动是内隐的,它可以直接表现为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也可以通过道德行为、智慧行为、审美行为及劳动行为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途径。如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而行为变化又依赖于心理活动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解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问题。智育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掌握知识的标志就是将客观存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大脑中的认识结构,其本身就是心理活动过程,其引起的变化也是心理变化。由此不难看出,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心理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发展既可以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得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直接培养和训练来完成,后者往往更直接、更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 第6题: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 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
    2、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 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
    2、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