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分为()和社会性寂寞。
第1题:
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到一个境界。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寂寞的好处大于坏处
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第2题:
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的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产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和恰当把握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这说明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B.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有名的诗篇
C.寂寞是不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和恰当把握
D.寂寞的利大于弊
第3题: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下面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是(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第4题:
第5题:
什么是沈从文"文学理想的寂寞"?如何理解?
1."文学理想的寂寞"是指沈从文纯生命的文学思路,即探讨文学和生命的关系而不是强化文学和社会时代的关系。
2.这种向善和向美的文学理想使他对城乡世界的美丽和丑恶特别敏感,于是他用湘西世界保存的自然生命形式作为参照,来探求民族品格的消失与重造,探求人的重造这一主题。正是对人性堕落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沈从文创作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内核。不用革命性来改造中国,而主张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所以说他是寂寞的。
略
第6题:
寂寞分为回答()和社会性寂寞。
第7题:
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第8题:
个人性寂寞
团体性寂寞
情绪性的寂寞
社会性寂寞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与“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与“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第13题:
第14题:
“孤独寂寞冷”是很多人所熟知的网络流行语,它正好刻画了寂寞的成长轨迹:始于孤独终于冷。对于一个人来说,孤独反映了一个人只身独处、没有依靠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一个人的寂寥和孤单。孤独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个人不喜欢和人接触的心理状态,透露出孤僻、冷漠的与人相处的惯常思维。孤独的人时常会感到心里寂寞。长期孤单生活的人,由于寂寞会变得更加冷漠,长此以往,就会和社会脱节,与别人难以和谐相处,对自己而言也可能会形成抑郁的心理疾病。因此。
以下哪一项陈述可以最合逻辑地完成上文的论述?( )
A.孤独寂寞冷是一种有害无益的心理情绪
B.与其孤独寂寞冷,不如放开自己,尽力与别人好好相处
C.我们应该用真诚的心态对待他人
D.我们应该结交更多的朋友,摆脱孤单寂寞的状态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寂寞沙洲冷”是()的诗句。
第18题:
热情的导游人员,能消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拘谨心理和寂寞感,增强安全感,这体现的是导游服务的()。
第19题:
寂寞可分为哪几个方面()
第20题:
情绪性寂寞
社会性寂寞
人际缺乏型寂寞
信仰缺失型寂寞
第21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争斗
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22题:
慢性寂寞
精神孤独
情绪性寂寞
社会性寂寞
第23题:
第24题:
慢性寂寞
精神孤独
情绪性寂寞
社会性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