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哪些革命报刊?()A、《每周评论》B、《向导》C、《湘江评论》D、《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题目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哪些革命报刊?()

  • A、《每周评论》
  • B、《向导》
  • C、《湘江评论》
  • D、《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相似考题
更多“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哪些革命报刊?()”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后的主要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亲自创办或指导过几十种革命的报刊。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中主要的思想有:
    ⑴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十分重视报刊在革命运动中的宣传组织作用,认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尤其是在建党初期,列宁正是通过报纸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并且把各地的组织联结起来,从而为建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⑵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⑶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他在早年起草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中就把争取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列宁又十分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认为:“我们要创办自由的报刊,这个自由不仅是指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是指摆脱了资本。”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资产阶级报刊的攻击诽谤,他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认为绝不能让资产阶级借口出版自由来进行反对苏联的宣传。
    ⑷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他指出,要“把报刊由主要报道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
    ⑸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他多次在文章中指出,“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不仅需要5个从事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而且需要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的工作人员。”他还强调要让成百上千的工人都向报纸写稿或写信,反映生活、工作和情绪,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又把群众办报同群众监督联系起来,强调要把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列为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任务。

  • 第2题:

    毛泽东认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其()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 B、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价值
    •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我国的广告代理制最早出现于()时期前后。

    • A、鸦片战争
    • B、戊戌维新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新媒介有哪些?()

    • A、报纸
    • B、广播
    • C、橱窗
    • D、霓虹灯
    • E、路牌

    正确答案:B,C,D,E

  • 第5题:

    国共合作之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


    正确答案: I、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国共合作实现之后,国民党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资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此时,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的报刊也渐渐发展起来。
    表性的报刊:
    ①政治周报:1925年创刊于广州,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毛泽东、沈雁冰等人先后担任主编。该报创刊时,国民党的西山会议刚刚确立了进行反共、反统一战线活动的计划,开除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国民党党籍,所以,该报内容除了开在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宣言,报告和决议之外,还辟有《反攻》专栏,刊登了许多抨击国民党右派的文章。
    ②中央日报:1927年,创办于汉口。是国民党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国民党中央党报。曾经出色的报道了北伐军胜利的消息,积极报道大革命的形势。它的副刊《中央副刊》由孙伏园主编,相当有特色。
    II、共产党报刊、共青团报刊逐步形成网络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共青年团都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他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粗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团报报刊网络。从整体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先办中央报刊,然后在加强中央报刊的同时创办地方报刊。赵世炎、周恩来先后任主编。在党的报刊网络出现的同时,团的报刊网络也形成了。《中国青年》很快就成为全国青年中具有巨大影响的刊物。在国外,旅欧支部早在1922年就在Paris筹办了油印的《少年》月刊,
    III、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国共合作后,工农群众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工人、农民、妇女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新闻事业前进的一个重要方向。工人报刊经过一年左右的沉寂之后,于1924年开始复刊。在工人报刊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人》。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改为全总的机关报。农民报刊的特点是通俗、活泼,从内容到标题都适应农民的需求,文字明白如画。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妇女报刊也逐渐增多。学生报刊也在各地很快的出现。
    IV、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1925年,6月,中共中央为指导“五卅运动”,在上海创办《热血报纸》,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分日报。瞿秋白担任主编,该报大部分社论都是由他撰写的。《热》以大量篇幅披露了“五卅惨案”的真相,揭露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发表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罪行;同时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和背叛行为也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该报出版之后深受欢迎,产生了深刻社会影响。《热》有副刊《呼声》,以战斗的姿态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和支持,遭到了反动政府的忌恨,出版20多天后就被迫停刊。
    V、军队报刊的出现北伐战争前后,涌现出一批军队报,它同农民报的兴起一样,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象。
    国民革命军的报刊大致有几类:
    ①国民党中央军事机关出版的
    ②各军政治部出版的
    ③黄浦军官学校出版的
    ④李大钊在北方组织了一批进步青年,参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西北)许多共产党员参加了军队的政治工作,除了周恩来担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外,各军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大多数也是共产党员。在军队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中,也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因此,多数军队报刊都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按照国共合作的宗旨开展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军人》和《军人报》。

  • 第6题: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音乐社团有哪些?


    正确答案:1.北大音乐研究会。1919年蔡元培为会长,创刊《音乐杂志》。
    宗旨:研究音乐陶冶情操1916年“北京大学音乐团”为前身。
    2.中华美育会。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及爱国女学部分教师,创刊《美育》。
    宗旨:联合全国艺术工作者和大中小艺术教师,共同推进新艺术和活动。
    3.北京爱美乐社。1927年柯政、刘天华及北京师范大学西乐社社员与女子大学教师学生,柯政为社长创刊《新乐潮》。
    宗旨:学理与技术兼重,提高与普及并举。
    4.国乐改进班。1927年刘天华社长。
    宗旨: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
    5.大同乐会1920年郑觐文、柳尧章。
    宗旨:复兴宫廷雅乐,实现世界大同。

  • 第7题: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西书中译”活动是在()时期开始的。
    A

    五四运动前后

    B

    鸦片战争前后

    C

    辛亥革命前后

    D

    甲午战争前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略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后的主要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亲自创办或指导过几十种革命的报刊。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中主要的思想有:
    ⑴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十分重视报刊在革命运动中的宣传组织作用,认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尤其是在建党初期,列宁正是通过报纸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并且把各地的组织联结起来,从而为建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⑵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⑶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他在早年起草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中就把争取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列宁又十分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认为:“我们要创办自由的报刊,这个自由不仅是指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是指摆脱了资本。”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资产阶级报刊的攻击诽谤,他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认为绝不能让资产阶级借口出版自由来进行反对苏联的宣传。
    ⑷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他指出,要“把报刊由主要报道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
    ⑸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他多次在文章中指出,“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不仅需要5个从事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而且需要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的工作人员。”他还强调要让成百上千的工人都向报纸写稿或写信,反映生活、工作和情绪,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又把群众办报同群众监督联系起来,强调要把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列为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任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我国的广告代理制最早出现于()时期前后。
    A

    鸦片战争

    B

    戊戌维新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哪些革命报刊?()
    A

    《每周评论》

    B

    《向导》

    C

    《湘江评论》

    D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前后的广告业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报刊广告持续发展。五四时期在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推动下,报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报纸成为一种最廉价、传播效果最好的广告媒介。
    (2)革命报刊注重广告宣传。五四前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创办了大量革命报刊,进行反帝反封建和马列主义思想的宣传,也刊登少量广告,而以五四运动以后刊登广告最为活跃。这些广告不仅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广告收人构成了报馆经济收人和职工福利的一个重要来源。
    (3)广告媒介多样化。这一时期除了报纸广告之外,其他几种近现代影响较大的广告形式也陆续诞生,如广播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霓虹灯广告、车身广告、小册子广告、样品广告等。
    (4)广告代理业出现。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中国广告代理业和有关组织(广告社和广告公司)也出现了。许多有实力的中外企业为了加强竞争,首先都自办广告部。没有条件设立广告部的企业,只好依靠广告代理商设计和制作广告,促使了早期广告社和广告公司的产生。
    (5)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的产生。这一时期,一些大学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并出现了很多广告团体和广告组织,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广告学专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后的主要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亲自创办或指导过几十种革命的报刊。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中主要的思想有:
    ⑴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十分重视报刊在革命运动中的宣传组织作用,认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尤其是在建党初期,列宁正是通过报纸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并且把各地的组织联结起来,从而为建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⑵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⑶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他在早年起草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中就把争取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列宁又十分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认为:“我们要创办自由的报刊,这个自由不仅是指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是指摆脱了资本。”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资产阶级报刊的攻击诽谤,他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认为绝不能让资产阶级借口出版自由来进行反对苏联的宣传。
    ⑷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他指出,要“把报刊由主要报道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
    ⑸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他多次在文章中指出,“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不仅需要5个从事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而且需要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的工作人员。”他还强调要让成百上千的工人都向报纸写稿或写信,反映生活、工作和情绪,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又把群众办报同群众监督联系起来,强调要把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列为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任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留日学生办过哪些革命报刊?这些报刊起到过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兴中会时期,革命派的另一个报刊活动中心在日本。主要是留日学生在横滨、东京等地办起了一系列报刊,与香港、上海的革命报刊遥相呼应,大造革命舆论。这些报刊主要有:《开智录》半月刊,1899年创刊于横滨,由郑贯公(号自立)主编,撰述有冯懋龙(号自由)和冯斯栾(号自强),人称“三自”。这是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倾向革命的报刊。随《清议报》印刷发行,曾刊登过《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卢梭的《民约论》译文等具有民主革命色彩的文章。出了十几期后不为保皇党所容,因而停刊。
    《译书汇编》月刊,1900年12月创刊于东京,由江苏留日学生戢元丞、杨廷栋、杨荫杭、雷奋主持,以译载欧、美、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为主,曾译载过孟德斯鸩的《万法精理》、约翰穆勒的《自由原论》、斯塞的《代议政体》等文章,风行一时,1903年出至第11期停刊。
    《国民报》月刊,1901年创刊于东京,由秦力山主编,以刊登政论文章为主,“大倡革命排满学说”。曾刊登过《中国灭亡论》、《正仇满论》和译载过《美国独立檄文》、《革命新论》等文章,向国内发行,只出了4期。以上是早期的留日学生报刊。其特点是以译载西方名著为主,并和改良派报刊有一定联系。
    1903年后,留日学生大量增加,革命思憩日趋活跃。各省留日学生纷纷成立同乡会开展各种活动,并以同乡会的名义。办报刊。其中主要的有:《湖北学生界》月刊,1903年1月创刊于东京,刘成禺主编;《浙江潮》月刊,1903年2月创刊于东京,孙翼中主编;《江苏》月刊,同年4月创刊于东市,秦毓鎏主编。这些留学生的刊物以刊登反清政论为主。它们的出版,推动了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同时由于大量输入国内,对本*地区的革命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第14题:

    五四运动前后的广告业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报刊广告持续发展。五四时期在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推动下,报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报纸成为一种最廉价、传播效果最好的广告媒介。
    (2)革命报刊注重广告宣传。五四前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创办了大量革命报刊,进行反帝反封建和马列主义思想的宣传,也刊登少量广告,而以五四运动以后刊登广告最为活跃。这些广告不仅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广告收人构成了报馆经济收人和职工福利的一个重要来源。
    (3)广告媒介多样化。这一时期除了报纸广告之外,其他几种近现代影响较大的广告形式也陆续诞生,如广播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霓虹灯广告、车身广告、小册子广告、样品广告等。
    (4)广告代理业出现。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中国广告代理业和有关组织(广告社和广告公司)也出现了。许多有实力的中外企业为了加强竞争,首先都自办广告部。没有条件设立广告部的企业,只好依靠广告代理商设计和制作广告,促使了早期广告社和广告公司的产生。
    (5)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的产生。这一时期,一些大学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并出现了很多广告团体和广告组织,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广告学专著。

  • 第15题:

    辛亥革命前后报刊广告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广告内容有了扩大,百货、电影、医药、银行、书籍及个人通告充满报刊各版。
    (2)广告的版面安排、编辑水平有所提高,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彩色画面进行图解。

  • 第16题:

    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 B、秋收起义时期
    • C、土地革命时期
    • D、五四运动前后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西书中译”活动是在()时期开始的。

    • A、五四运动前后
    • B、鸦片战争前后
    • C、辛亥革命前后
    • D、甲午战争前后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音乐社团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北大音乐研究会。1919年蔡元培为会长,创刊《音乐杂志》。
    宗旨:研究音乐陶冶情操1916年“北京大学音乐团”为前身。
    2.中华美育会。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及爱国女学部分教师,创刊《美育》。
    宗旨:联合全国艺术工作者和大中小艺术教师,共同推进新艺术和活动。
    3.北京爱美乐社。1927年柯政、刘天华及北京师范大学西乐社社员与女子大学教师学生,柯政为社长创刊《新乐潮》。
    宗旨:学理与技术兼重,提高与普及并举。
    4.国乐改进班。1927年刘天华社长。
    宗旨: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
    5.大同乐会1920年郑觐文、柳尧章。
    宗旨:复兴宫廷雅乐,实现世界大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列宁在革命胜利前后表述的主要报刊思想革命胜利前后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有精辟的阐述:
    ①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②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
    ③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又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
    ④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
    ⑤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一定要让所有革命民主主义者都来写稿,都来报道有关运动的消息,发表自己的意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留日学生办过哪些革命报刊?这些报刊起到过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兴中会时期,革命派的另一个报刊活动中心在日本。主要是留日学生在横滨、东京等地办起了一系列报刊,与香港、上海的革命报刊遥相呼应,大造革命舆论。这些报刊主要有:《开智录》半月刊,1899年创刊于横滨,由郑贯公(号自立)主编,撰述有冯懋龙(号自由)和冯斯栾(号自强),人称“三自”。这是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倾向革命的报刊。随《清议报》印刷发行,曾刊登过《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卢梭的《民约论》译文等具有民主革命色彩的文章。出了十几期后不为保皇党所容,因而停刊。
    《译书汇编》月刊,1900年12月创刊于东京,由江苏留日学生戢元丞、杨廷栋、杨荫杭、雷奋主持,以译载欧、美、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为主,曾译载过孟德斯鸩的《万法精理》、约翰穆勒的《自由原论》、斯塞的《代议政体》等文章,风行一时,1903年出至第11期停刊。
    《国民报》月刊,1901年创刊于东京,由秦力山主编,以刊登政论文章为主,“大倡革命排满学说”。曾刊登过《中国灭亡论》、《正仇满论》和译载过《美国独立檄文》、《革命新论》等文章,向国内发行,只出了4期。以上是早期的留日学生报刊。其特点是以译载西方名著为主,并和改良派报刊有一定联系。
    1903年后,留日学生大量增加,革命思憩日趋活跃。各省留日学生纷纷成立同乡会开展各种活动,并以同乡会的名义。办报刊。其中主要的有:《湖北学生界》月刊,1903年1月创刊于东京,刘成禺主编;《浙江潮》月刊,1903年2月创刊于东京,孙翼中主编;《江苏》月刊,同年4月创刊于东市,秦毓鎏主编。这些留学生的刊物以刊登反清政论为主。它们的出版,推动了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同时由于大量输入国内,对本*地区的革命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新媒介有哪些?()
    A

    报纸

    B

    广播

    C

    橱窗

    D

    霓虹灯

    E

    路牌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辛亥革命前后报刊广告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广告内容有了扩大,百货、电影、医药、银行、书籍及个人通告充满报刊各版。
    (2)广告的版面安排、编辑水平有所提高,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彩色画面进行图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秋收起义时期

    C

    土地革命时期

    D

    五四运动前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