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尺寸抽检时测量串间距为5mm.此尺寸在标准范围内,可正常流至下道工序”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生产某零件的过程中,已知设计尺寸为5mm.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为(+0.009,-0.009)。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齿轮上述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在需要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该齿轮产品的随机抽样,经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s=0.0047。
    可以断定该工序的工序能力为()。

    A.不足
    B.正常
    C.充足
    D.严重不足

    答案:D
    解析:
    工序能力指数判断标准为:Cp>1.67时,工序能力过剩;1.67≥C。>1.33时,工序能力充足;1.33≥Cp>1.00时,工序能力正常;1.001>Cp>0.67时,工序能力不足;Cp≤0.67时,工序能力严重不足。

  • 第2题:

    在生产某零件的过程中,已知设计尺寸为5mm.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为(+0.009,-0.009)。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齿轮上述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在需要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该齿轮产品的随机抽样,经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s=0.0047。
    在该零件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能是()。

    A.工具
    B.机修
    C.原料
    D.市场需求

    答案:A,B,C
    解析:
    工具、机修、原料都是与工序生产直接相关的因素,会影响工序质量;市场需求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但不会影响工序质量。

  • 第3题:

    在生产某零件的过程中,已知设计尺寸为5mm.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为(+0.009,-0.009)。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齿轮上述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在需要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该齿轮产品的随机抽样,经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s=0.0047。
    质量控制方法除了工序能力分析法外,还有()。

    A.德尔菲法
    B.分层法
    C.调查表法
    D.两图两表法

    答案:B,C
    解析: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分层法、调查表法、散布图、排列图等。

  • 第4题:

    判定车辆外廓尺寸参数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时,不考虑测量误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用游标卡尺测量珠宝尺寸时,()。

    • A、上、下量爪都测量外尺寸
    • B、上量爪测量外尺寸
    • C、上量爪测量外尺寸,下量爪都测量内尺寸
    • D、上量爪测量内尺寸,下量爪都测量外尺寸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某外圆表面车削,前道工序尺寸为Φ35.5°-0.29,本道工序尺寸为Φ35.1°-0.10,本工序最小余量(双面)为()。

    • A、0.11mm
    • B、0.19mm
    • C、0.39mm
    • D、0.40mm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进行组件尺寸抽检时,√长与宽的测量必须测量至少2点,取测试平均值才能达到标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零件的()完工尺寸。

    • A、第一道工序
    • B、最后一道工序
    • C、第二道工序
    • D、中间检查工序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最终工序基本尺寸等于零件图上的(),其余工序基本尺寸等于后道工序基本尺寸加上或者减去()。


    正确答案:基本尺寸;后道工序余量

  • 第10题:

    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机件的()完工尺寸。

    • A、第一道工序
    • B、第二道工序
    • C、最后一道工序
    • D、中间检查工序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工序尺寸计算错误或公差大,直接造成本工序和下道工序()。

    • A、尺寸超差
    • B、衔接不上
    • C、精度低
    • D、积累误差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单选题
    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A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B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

    C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D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生产某零件的过程中,已知设计尺寸为5mm.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为(+0.009,-0.009)。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齿轮上述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在需要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该齿轮产品的随机抽样,经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s=0.0047。
    影响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A.偶然性因素
    B.必然性因素
    C.系统性因素
    D.系统外因素

    答案:A,C
    解析:
    影响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

  • 第14题:

    某零件设计尺寸为4mm ,生产过程中允许的误差是(+0.007,-0.007) 。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零件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对该道工序的能力进行评估,经抽样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0.0027 。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题:

    假设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25,可以断定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

    A 、 不足
    B 、 正常
    C 、 充足
    D 、 过剩

    答案:B
    解析:
    过程的质量水平按cp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当1.33>cp >1.00时,过程能力为二
    级,表示过程能力正常。

  • 第15题:

    在生产某零件的过程中,已知设计尺寸为5mm.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为(+0.009,-0.009)。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齿轮上述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在需要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该齿轮产品的随机抽样,经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s=0.0047。
    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C为()。

    A.0.64
    B.1.00
    C.1.18
    D.1.41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对于倾斜的线性尺寸的标注,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倾斜方向的尺寸数字字头要有保持朝上的趋势
    • B、应尽量避免在斜线30。范围内注写尺寸
    • C、在斜线30。范围内注写尺寸时,可将尺寸线断开,水平书写尺寸数字
    • D、在斜线30。范围内注写尺寸时,尺寸数字要随着尺寸线一起倾斜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在四爪卡盘上装夹车削有孔间距工件时,一般按找正划线、预车孔、测量孔距()、找正偏心量、车孔至尺寸的工艺过程加工。

    • A、实际尺寸
    • B、划线尺寸
    • C、偏心尺寸
    • D、标注尺寸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测量电池片与边框内侧距离为2mm,此尺寸不在标准范围内,需做好相应标识放置待评审区域待评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有2条20mm长的划伤,此缺陷在标准范围内,可正常流至下道工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按()

    • A、上偏差为正,下偏差为零标准
    • B、下偏差为负,上偏差为零标准
    • C、按“入体”原则标准
    • D、按“对称”原则标准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零件的()完工尺寸。

    • A、第一道工序;
    • B、最后一道工序;
    • C、第二道工序;
    • D、不确定。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判断题
    当基准不重合时,各工序尺寸的确定只能由最后一道工序向前推算至毛坯尺寸。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