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原子荧光检测砷元素标准曲线时总是提前出峰,如10ppb横坐标为零时荧光强度为200左右,不知什么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石墨炉进样系统出现样品不进入石墨管的情况,不知道什么原因,进标准曲线的时候没有问题,进样品的时候,发现没有试液进入石墨管,所以没有出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难道是试样太稠了?


    正确答案:1. 进样针尖被污染
    2. 看看自动进样器进样管有没有什么问题,比如断、漏、管路被压扁、进样电机或装置有没有动作等等,出现这种现象一般应该是自动进样器的问题。可以用排除法加以验证,人工进样看看就可以排除是不是样品和主机的问题了。
    3. 自动进样器没调好。有时候用了一阵进样针会偏掉--仪器稳定性不好

  • 第2题:

    原子荧光测砷时,进标准和样品均为负值(-20)是为什么?


    正确答案:1.砷可能没有被还原,建议检查仪器设备测试条件与砷的还原条件。
    2.看光路是否正确?另外试剂空白如何?假若正常的话那就仪器问题。

  • 第3题:

    最近用原子荧光作砷,不知怎么的荧光强度和浓度不成比例,最后作出的标准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向上凸的曲线,请问有谁知道是怎么回事么?


    正确答案:1.有以下可能原因:
    1)你的样准没配好,不成线性。
    2)高的系列超出了仪器的检测范围。
    2.可能因为你的还原剂放置时间太长了,或者氢化效果不太好。

  • 第4题:

    砷的时候,第一次测得标准曲线的荧光值和第二次重测的标准曲线的荧光值相差很大,最多近1000,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正确答案:AFS820,负高压300灯电流30载流5%HCL,2%KBH4和0.5%的NaOH。
    1.空白是不是也有差别?
    2.还原不充分?仪器不稳定?
    3.你可以先做一下仪器运行检查,看看相对标准偏差有没有很大,不过这种不稳定的情况存在的话相对标准偏差不可能小,反正拿出证据来给工程师看。
    4.我感觉还是原子化器污染了!拆下来洗洗。

  • 第5题:

    原子荧光测微量元素时,有时测定样品的结果为负值。不知是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1.很可能是基体不同造成的。
    2.可能是试剂纯度不够或基体差别大!
    3.可能是消解的时候丢失,也有可能集体不匹配。

  • 第6题:

    原子荧光检测砷元素标准曲线时总是提前出峰,如10ppb横坐标为零时荧光强度为200左右,不知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1.如果你换过泵管可以肯定就是泵管的的进液效率不一致所引起的,建议重新把硼氢化钾和载流的泵管都统一重新换同一批次的。
    2.检查管路是否动过??主要是长短,载流流量加大100或200试试。
    3.你的问题,是因为你的进样环长度和进样时间、积分时间设置不匹配造成的,可以使用有颜色的溶液进样,调节进样环长度或者是仪器设置即可。
    一个漂亮的积分峰形,应该和正态分布的峰形差不多。如果说,你可以在积分时期看到整个峰形,那就可以使用峰面积或者峰高计算;如果在积分时期看到了峰已经出来的,但是最高点还没有出现,类似于肩峰,那就采用峰高计算。理论上峰高和峰面积计算都是可行的,实际上会有一些差异。

  • 第7题:

    最近在做汞元素,用原子荧光做的。不知道储备液应该怎么保存?


    正确答案:1.5%的硝酸,放置在0-5度的冰箱可以保存一个月。
    2.汞需要加重铬酸钾保存, 重铬酸钾的浓度为0.05%,浓度为10ppm或者100ppm比较能长期保存,半年应该没问题。有用户把汞标液加重铬酸钾保存在玻璃瓶中,200ppm,1年多了,还可以用。保存HG一般用玻璃瓶,因为玻璃瓶对HG的吸附比较小。
    3.0.05%KCr2O7+5%HNO3,国标上有。

  • 第8题:

    下列元素中不可形成氢化物用于原子荧光分析的有()

    • A、砷
    • B、锰
    • C、锡
    • D、锗
    • E、锑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我用原子荧光测砷时一直出现负值,不知道问题大概会出在哪里?


    正确答案:这种事情经常出现的。关键问题是你是否要求很高的精度,如果是,你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如果否,你可以说砷元素没有,检测不出。解决负值要从很多地方入手:
    1.你的空白值过高;
    2.你的样品处理是不是保持同样的条件,如酸度等;
    3.样品的重量选择是否合适;
    4.制样是否标准等等问题。

  • 第10题:

    原子荧光检测,峰高与峰面积有什么区别吗?


    正确答案:峰高:最高点到峰底(峰下面基线的延伸部分)的垂直距离,一般常用h表示。
    峰面积:流出曲线与基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
    我测重金属,用峰面积和峰高测的值不一样的,而且数据相差还比较大的。

  • 第11题:

    问答题
    石墨炉进样系统出现样品不进入石墨管的情况,不知道什么原因,进标准曲线的时候没有问题,进样品的时候,发现没有试液进入石墨管,所以没有出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难道是试样太稠了?

    正确答案: 1. 进样针尖被污染
    2. 看看自动进样器进样管有没有什么问题,比如断、漏、管路被压扁、进样电机或装置有没有动作等等,出现这种现象一般应该是自动进样器的问题。可以用排除法加以验证,人工进样看看就可以排除是不是样品和主机的问题了。
    3. 自动进样器没调好。有时候用了一阵进样针会偏掉--仪器稳定性不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砷的方法原理为:在酸性介质中,五价砷被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成(),用()将三价砷转化为砷化氢气体,由氩气作载气将其导入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进行原子化,以砷特种()作激发光源,测定砷原子的荧光强度。

    正确答案: 三价砷,硼氢化钾,空心阴极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原奶中砷含量时试样中砷被硼氢化钾还原成原子态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用原子荧光测铅总是不稳定,是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第一,几乎所有试剂都可能含有铅,做前需要检测试剂空白,不要相信标签上贴的优级纯。
    第二,严格来讲做铅不是原子荧光的强项。在原子荧光检测中,需要密切注意样品中酸的含量,使用还原剂中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来调节最终废液的PH,一般推荐废液的PH在8-9间。
    个人观点,铅用原子荧光难做,有条件建议使用原子吸收检测。

  • 第15题:

    测定砷和汞时,无荧光值或很小,甚至负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这个原因就多了,如有无点火,灯是否正确对应,灯有无正常起辉,三液有无吸入,PTM是否工作正常,载气是否过大!

  • 第16题:

    我用AFS-930做砷的标准曲线时,1微克每升的荧光强度为负值,空白是200多,以前空白都是60左右,请问是怎么回事?


    正确答案:1.我认为是空白的问题,你看看空白有没有污染。
    2.也许你的标样放的时间太长,也许是你的标样没有还原,还有就是你的原子化器的位置是不是调好,看看原子化器是不是和那个陶瓷的东西基本平行!
    3.应该是污染了,试剂全部重配吧,我也是同样的机子,一般就在60左右,试剂最好现用现陪,浓度低特容易受污染
    4.应该是还原不好。

  • 第17题:

    原子荧光电炉丝为何总是烧坏?是什么原因导致炉丝烧断呢。一般灯电流最大采用80mA。


    正确答案:1.灯电流和炉丝没有关系啊。是不是样品酸度太高了?
    2.电源问题?换个原子化器试一下,是不是它里面的电路有问题了?
    3.一个可能是炉丝抻的太开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酸度太大了(环境的酸度)。和灯电流没有关系。检查一下玻璃丝棉。
    4.时间长了,酸腐蚀造成的吧
    5.调整炉丝,不要探到石英管中间。
    6.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个易耗品,是很容易坏的,一般我们半年换一次,就是没有坏也回换掉。如果你看到你的炉丝的某一部分特别的亮了,就说明你的炉丝要坏了,建议赶快更换。
    7.有可如果室检测时溶液冲入原子化器内而未及时处理的话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炉丝在受热时勿然遇水或稀酸是会引起脆化的。
    8.点火炉丝与灯电流最大采用80mA无关,是线路老化和接点接触不好等原因吧
    9.(1)原子荧光用的加热炉丝如果是自己找的电炉丝改制的,一定注意阻值、功率和质量;如果阻值过小功率不够极易常常烧断;
    (2)炉体周围的排风很重要,硼氢化钠是强氧化剂,极易腐蚀炉丝造成断丝;
    (3)炉体周围的保温材料硅酸铝在缠绕回去时,注意松紧均匀;
    10.现在炉丝露置于空气中,在潮湿、腐蚀、高温的氧化脱层的作用下是易坏的主要原因;并且现在炉丝的加热方式大多采用石英炉口单圈加热,阻丝受长度的限制使阻值过小而经常在过载情况下工作是易坏的另一个原因

  • 第18题:

    所测元素:砷、铅;样品种类:矿物类;前处理方法:微波消解;室内温度:20左右;湿度:30左右;载气:氩气。同一个样品多次检测,重复性很差,通常都是逐渐降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1.怀疑空心阴极灯的问题,是否存在老化或是光路对准的问题;
    2.尾气排放的问题,不能及时的排出记忆干扰也会有数据波动的现象;
    3.进样的问题,泵管是否老化、压块压力设置的问题,这可能是主要原因。

  • 第19题:

    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消解过程中应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温度高于()℃时,试样中待测元素可能挥发损失,影响结果测定。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在用原子荧光测定化妆品中汞时,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微波消解法,空白的荧光强度很大,测定样品时也经常出现信号溢出的情况,不知是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一、空白的荧光强度很大有可能是试剂污染,或者是灯电流和负高压设定值太高。测定样品时出现信号溢出说明你的样品中汞含量相当的高,管路被污染了。
    建议
    1.用盐酸或硝酸多多清洗管路。
    2.化妆品特别是杂牌的化妆品汞含量一般都很高,在上仪器前最好增大稀释倍数,防止管路的污染。
    二、可能是样品本身浓度就高。或者是取样消解时取太多了。

  • 第21题:

    我在做砷时前面的标准曲线是0.9992,当我做样品时测得第一个值是50左右,再测同一个样品时值是25,我又换了个样品测出值为40左右,到再测时就只有20了,我也不知道该调节哪里,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1.就是不稳定了,那么你试一下标准呢,也是一样的吗?如果一样,那么一定是仪器问题了,好好调整~~~,样品处理后上仪器前时间需要控制一样,每过半个小时都会有不同荧光强度的。
    2.水蒸汽的影响:载气通过反应器中试液时,往往易把水蒸汽(有时甚至带有试液中盐类的气溶胶)混合于汞蒸汽中一起进入管道或原子化器,易造成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4-6]:
    1)水分子可吸收荧光,使荧光值降低,甚至淬灭;
    2)水分子可使激发光发生散射;
    3)可能改变Hg的传输过程。
    3.很有可能是仪器负高压部分不稳定。

  • 第22题:

    原子荧光的载流管和还原剂管更换后出现了峰形变宽和出峰提前的问题,根本不能读取完整的峰形,是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1.如果换了的话,两个泵管的粗细是不一样的,一定会影响氢化物的发生的。
    2.如果是断续流动是的,一定与管的内径有关,影响到液体的量了。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变泵速来纠正。如果现在的峰形宽度可以接受,这可以通过改变读数延时时间和读数时间来实现。
    3.载流和样品泵管的直径是1.52的,还原剂是1.14的.还有你是不是把载流管放到还原剂里了,而把还原剂管放到样品和载流里了。
    4.两管的吸液速率不一样,载流管比还原剂管大(根本是仪器设置)。另外,还原剂管远远短于载流管。
    5.用的还原剂管太粗了。

  • 第23题:

    判断题
    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原奶中砷含量时试样中砷被硼氢化钾还原成原子态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等元素时,样品溶液必须处于()介质中。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