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测汞和砷的沉积物样品消解完以后在冰箱里冷藏一个月后再测试不知道对结果影响大不大?硫脲-VC溴化钾-溴酸钾已经加入,用聚乙烯瓶子装消解液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用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样品用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为何加入硫脲和盐酸?
第3题:
消解的目的是用酸消解样品基体及待测的金属离子形成可溶盐。请问,什么是“待测的金属离子形成可溶盐”?
第4题:
蔬菜测砷,汞时用什么酸消解最好啊?温度控制多少合适?最后是要把酸赶尽吗?
第5题:
测定化妆品中汞时,消解液中加入盐酸羟胺的目的是()。
第6题:
测汞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造成测定值偏低的关键步骤是
第7题:
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汞时,水样用溴酸钾-溴化钾法消解,于1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水样、浓硫酸、溴化剂后,加塞、摇匀。在20度以上室温放置5min以上,样品中应有橙黄色溴释出,否则可以适当补加溴化剂,若仍无溴释出,则该方法不适用,应改用()消解法。
第8题:
用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消解液中的三价金离子、二价钴离子、二价镍离子、二价铜离子、Cr(Ⅵ)和二价汞离子对测定有干扰,加入硫脲-盐酸混合溶液可消除。
第9题:
硫酸
保存液
保存液和稀释液
重铬酸钾
第10题:
透明的清解液呈现橘红色,而不是蓝绿色,表明未消解完全
样品硝酸加入量不够,导致样品炭化
透明的消解液呈现蓝绿色,而不是橘红色,表明未消解完全
消解温度过低,导致消解时间过长
消解时间不够长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测汞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哪项关键步骤可造成测定值偏低( )。
A、透明的清解液呈现橘红色,而不是蓝绿色,表明未消解完全
B、样品硝酸加入量不够,导致样品炭化
C、透明的消解液呈现蓝绿色,而不是橘红色,表明未消解完全
D、消解温度过低,导致消解时间过长
E、消解时间不够长
第14题:
测汞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造成测定值偏低的关键步骤是()
第15题:
原子荧光测砷、硒、汞,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时,砷、硒、汞能不能一起加酸消化,方法文献推荐砷、汞可加王水,而硒加硝酸、高氯酸,,它为什么不能加王水处理?
第16题:
求助用HG-AFS测定食品中砷时,微波消解样品的操作过程?我室有两台微波消解,用同样的消解试剂和程序对食品样品进行消化后,用HG-AFS测砷含量,一台消解的样品加标非常好,另一台则没有回收,用两台仪器做汞加标试验都有很好的结果。
第17题:
用HNO3-H2SO4湿式消解法消解化妆品以测砷,下面的描述及注意事项中,属于原则性错误的有()
第18题:
进行微波消解时,影响消解进程和安全的因素有微波功率、微波的持续时间、样品量、消解液的组成、样品组成
第19题:
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汞时,样品消解完毕后,若不能立即分析,通常加入(),以防止汞的损失。
第20题:
样品硝酸加入量不够,导致样品炭化
消解温度过低,导致消解时间过长
透明的消解液呈现蓝绿色,而不是橘红色,表明未消解完全
透明的消解液呈现橘红色,而不是蓝绿色,表明未消解完全
消解时间不够长
第21题:
协同氯化亚锡对汞离子的还原作用,缩短汞的出峰时间,增加峰高以增加方法灵敏度
增加汞离子在消解液中的稳定性
消除消解液中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消除消解液中氧化性物质的干扰
缓和氯化亚锡对汞离子的还原作用,防止汞快速逸出影响测定值
第22题:
样品硝酸加入量不够,导致样品碳化
消解温度过低,导致消解时间过长
透明的消解液呈现蓝绿色,而不是桔红色,表明未消解完全
透明的消解液呈现桔红色,而不是蓝绿色,表明未消解完全
样品中有还原剂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