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岱庙正阳门的建筑形制是()A、宋代形制B、明清形制C、唐代形制D、汉代形制”相关问题
  • 第1题:

    西安地区唐代墓葬形制的变化。


    参考答案:

    第一期(7世纪初期至7世纪晚期),沿袭北朝时期的传统,流行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和砖室墓,大墓盛行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的形制。初唐时期,一、二品官的天井最多5个,壁龛有的多达10个。
    第二期(从7世纪晚期至8世纪中),流行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和方形砖室墓。大型墓盛行刀型墓室,墓道考试缩短,天井和小龛逐渐减少,“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最多,7个天井,8个壁龛。一、二品官的墓,天井5个以上的只占少数,壁龛最多不超过6个。更加注重墓室构筑。
    第三期(8世纪中至10世纪初),以安史之乱为界,唐墓的形制变化十分明显,原有丧葬制度制度大多废弃。大型墓的斜坡墓道更短,流行竖井墓道。天井减少,小龛移至墓室四周,最终二者小时。厚葬之风盛行。


  • 第2题:

    简述唐代大明宫含元殿的形制特点。


    参考答案:含元殿为大朝,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之用。殿前左右有阙楼一对,相向而立,有飞廊与殿身相联,形成还报之势。宫阙形制:改变隋唐以前的一字型宫阙关系,阙和主体建筑自此相联而又各自分立,为半围合的曲尺形,后世沿用。

  • 第3题:

    中国古籍的形制先后经历了()、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形制。


    正确答案:卷轴装;线装

  • 第4题:

    以明十三陵为例说明明清陵园的形制。


    正确答案:明十三陵的十三座陵共一个陵园,四周围墙达40公里,南边为正门,由南向北有一条长达七公里的中轴线,正门前为大石牌坊(陵园起点)、大红门(陵园正门。围墙由此开始延伸左右)、牌楼(内立明成祖神功圣德碑)、石像生(在神道两侧,共18对,依次为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武臣、文臣、勋臣各两对)。狮子代表威严勇武,獬豸代表辟邪扶正,骆驼、大象表示疆域广大,麒麟表示吉庆祥瑞,马为皇帝坐骑,石人称为“翁仲”)、棂星门,然后一直通向明成祖的长陵,而长陵自立围墙,建有一套完整的地面建筑,如“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宝顶”等。其他各陵没有单独的神道,地面建筑基本相同,只是规模有所差异。

  • 第5题:

    热轧轧制规程的内容是()

    • A、速度制度、变形制度、温度制度
    • B、速度制度、变形制度、张力制度
    • C、速度制度、变形制度、冷却制度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转8A型转向架的制动梁采用()。

    • A、滑槽滚子式弓形制动梁
    • B、滑槽滑块式弓形制动梁
    • C、悬吊式弓形制动梁
    • D、滑槽式z字钢制动梁

    正确答案:A

  • 第7题:

    206型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形式是()。

    • A、单元盘形制动
    • B、单元盘形制动+踏面清扫器
    • C、单元盘形制动+单侧闸瓦制动
    • D、双片吊挂直接式闸瓦制动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中国传统建筑的四合院庭院布局形制出现于()

    • A、周代
    • B、汉代
    • C、唐代
    • D、明代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午门,属于阙门形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填空题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属于()门形制。

    正确答案: 午门,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与秦代陶俑相比,汉代陶俑形制变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宋代首服的种类与形制。

    正确答案: 帽: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这种帽式在隋唐即以出现,大业年令,五品以上通服朱紫,是以乌纱帽被废,贵贱通服这上巾。
    幞头:一是平脚幞头,方形,背后左右两侧伸出一角,用铁丝、琴弦为骨,初时较短,后逐渐伸展加长(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二是软脚幞头,圆顶,为非官方场合或不同阶层人戴用
    幅巾:在宋时重新流行。当官员幞头逐渐演变成帽子时,庶人已多不戴,一般文人、儒生以裹巾为雅因可随意裹成各式,于是形成以人物、景物等命名的各种幅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论唐代铜镜的形制特点及其演变。


    参考答案:

    唐代铜镜在造型、纹样、品种及铭文方面都突破了汉魏六朝规格化的程式,呈现出焕然一新、生动活泼、雍容华丽的艺术风格。较为突出的是,铜镜的图纹此时与其他物品的图纹一样,都开始大量采用生活气息浓厚的花草、鸟兽题材。这种把自然界中的美丽花鸟作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倾向,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思想意识的开放,这与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在对天、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基础上形成的,以现实和想象中的动物为纹饰主体的手法截然不同。唐代铜镜纹样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隋至唐初,图案多以四神、十二生肖、瑞兽、海兽、葡萄等为主。第二阶段是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鸟兽、葡萄纹样逐渐稀少,鹤衔瑞草等花鸟、花卉、盘龙、人物故事图案大为流行。如装饰精美的双鸾衔长绶、宝相花、缠枝花、狩猎、打马球等。第三阶段是唐德宗以后,铜镜制作开始衰退,流行的八卦镜、万字镜、素镜等,完全失去了盛唐铜镜的富丽堂皇、绚烂多彩的风格。从铜镜装饰发展的这一侧面,可以看出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变化。


  • 第14题: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在形制上与()时期的形制基本相同。


    正确答案:西周

  • 第15题:

    与秦代陶俑相比,汉代陶俑形制变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转8A型转向架的制动梁采用()。

    • A、滑槽滚子式弓形制动梁
    • B、滑槽滑块式弓形制动梁
    • C、悬吊式弓形制动梁
    • D、盘形制动装置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轧制工艺制度主要包括()

    • A、变形制度、速度制度、压下制度
    • B、变形制度、压下制度、温度制度
    • C、变形制度、速度制度、温度制度
    • D、温度制度、压下制度、速度制度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属于()门形制。


    正确答案:午门;阙

  • 第19题:

    什么叫盘形制动?盘形制动与闸瓦制动相比,它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正确答案: 盘形制动又称为摩擦式圆盘制动,是在车轴上或在车轮辐板侧面装设制动盘,用制动钳将合成材料制成的两个闸片紧压在制动盘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把列车动能转变成热能,耗散于大气之中。
    优点:
    (1)可以大大减轻车轮踏面的热负荷和机械磨耗。
    (2)可按制动要求选择最佳“摩擦副”,制动盘可以设计成带散热筋的,旋转时使其具有半强迫通风的作用,以改善散热性能,适用于高速、重载列车。
    (3)制动盘平稳,几乎没有燥声。
    不足:
    (1)车轮踏面没有闸瓦的磨刮,轮轨粘着将恶化。所以,为了防止高速滑行,既要考虑采用高质量的防滑装置,也要考虑加装踏面清扫器,同时采用以盘形为主、盘形+闸瓦的混合制动方式,来有效缩短制动距离。
    (2)制动盘使簧下重量及其引起的冲击振动增大;运行中还要消耗牵引功率,速度愈高,这种功率损失也越大。

  • 第20题:

    中国古籍的形制先后经历了();()、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制。


    正确答案:卷轴装、旋风装

  • 第21题:

    填空题
    中国古籍的形制先后经历了();()、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制。

    正确答案: 卷轴装、旋风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中国传统建筑的三合院庭院布局形制出现于()
    A

    周代

    B

    汉代

    C

    唐代

    D

    明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西安地区唐代墓葬形制的变化。

    正确答案: 第一期(7世纪初期至7世纪晚期),沿袭北朝时期的传统,流行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和砖室墓,大墓盛行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的形制。初唐时期,一、二品官的天井最多5个,壁龛有的多达10个。
    第二期(从7世纪晚期至8世纪中),流行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和方形砖室墓。大型墓盛行刀型墓室,墓道考试缩短,天井和小龛逐渐减少,“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最多,7个天井,8个壁龛。一、二品官的墓,天井5个以上的只占少数,壁龛最多不超过6个。更加注重墓室构筑。
    第三期(8世纪中至10世纪初),以安史之乱为界,唐墓的形制变化十分明显,原有丧葬制度制度大多废弃。大型墓的斜坡墓道更短,流行竖井墓道。天井减少,小龛移至墓室四周,最终二者小时。厚葬之风盛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