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分别施测相对水深()处的流速。
第1题:
用两点法测得相对水深0.2、0.8处的测点流速为3.16m/s、1.05m/s,又测得垂线流向角度为12°,则计算的垂线平均流速为()m/s。
第2题:
Ⅱ型误差是指因垂线上测点数不够,不能完全控制流速沿垂线的垂向分布,产生的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误差。
第3题:
用两点法测得相对水深0.2、0.8处的测点流速分别为3.16m/s、1.03m/s,又测得垂线流向偏角10°,则计算的垂线平均流速为()m/s。
第4题:
进行小浮标系数试验时,在每条测速垂线上,需要用流速仪和小浮标分别施测其垂线平均流速和浮标流速,重复施测10次。用流速仪和小浮标施测流速的顺序是()
第5题:
小浮标系数试验的施测时机选择要求是()
第6题:
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0.2h、0.6h、0.8h(h为水深)处的流速。
第7题:
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当采用三点法时,取相对水深()处的平均值。
第8题:
不能在同一条垂线上既测水深又测流速。
第9题:
垂线()水深处流速最能代表垂线平均流速。
第10题:
4
3
2
1
第11题:
3次
10次
20次
30次
第12题:
3.39
3.40
1.51
1.52
第13题:
进行小浮标系数试验时,在每条测速垂线上,同时用流速仪和小浮标分别施测其垂线平均流速和浮标流速,重复施测()
第14题:
畅流期三点法相对水深0.2、0.6、0.8的测点流速分别为1.78m/s、1.50m/s、1.03m/s,用相对水深0.6测点流速倍权公式计算的该垂线平均流速为()m/s。
第15题:
相对水深0.2的测点流速为4.02m/s,该垂线平均流速为2.77m/s,相对水深0.8的测点流速为()m/s。
第16题:
相对水深0.2、0.8的测点流速分别为0.13m/s、0.067m/s,则该垂线平均流速为()m/s。
第17题:
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处的流速。
第18题:
畅流期三点法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中,相对水深0.6测点流速倍权时的总权重为()。
第19题:
用三点法施测垂线流速的相对水深为0.0、0.6、1.0。
第20题:
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处的流速。
第21题:
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当采用一点法时,取相对水深()处的测量流速。
第22题:
二者同时进行
按流速仪、小浮标的顺序交替进行
按小浮标、流速仪的顺序交替进行
流速仪施测10次后再用小浮标施测
第23题:
0.27
0.275
0.28
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