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答悬移质单样含沙量测验的误差来源?”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一次实测悬移质输沙率过程中同次测算的单样含沙量称为()单样含沙量。

    • A、相似
    • B、相应
    • C、断面
    • D、混合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单样含沙量测验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观测基本水尺水位;
    2、施测取样垂线的起点距;
    3、施测或推算垂线水深;
    4、按确定的方法取样;
    5、单样需作颗粒分析时,应加测水温。

  • 第3题:

    简述流量与悬移质泥沙测验误差评估的一般约定


    正确答案:①测量误差采用相对误差m描述;②同一条件下的源误差可组成一个误差系列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的样本容量不小于30;③认为源误差和目标函数误差系列符合高斯正态分布规律,可用高斯正态分布描述;④统计误差的评估用不确定度表述,置信区间和置信系数由需要和可能确定(通常分别取95%和2.0);⑤直接测量的各量看做相互独立,由其计算出的目标函数量或结果量的误差可用独立变量函数误差传递的方法推求;⑥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处理,总误差由两者合成,总不确定度用合成后的误差与置信系数的积表达。

  • 第4题:

    单样含沙量测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单样含沙量的测验误差,包括单次测验的综合误差和测次分布不足的误差,其控制方法为:
    (1)单次测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垂线布设位置、取样方法、仪器性能、操作技术及水样处理等方面。除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外,对取样垂线位置,应经常注意含沙量横向分布和单断沙关系的变化,发现有明显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垂线位置;断面上游附近有较大支流加入或有可能产生河道异重流时,应适当增加垂线数目或增加垂线上靠近底部的测点。
    (2)测次分布,在洪水组成复杂、水沙峰过程不一致的情况下,除根据水位转折变化加测外,还应用简易方法估测含沙量,掌握含沙量变化的转折点并适时取样。
    (3)因特殊困难必须在靠近水边取样时,应避开塌岸或其他非正常水流的影响,以保证水样具有一定代表性。当断面上游进行施工或挖沙、淘金等造成局部性泥沙现象时,应及时查清泥沙来源和影响河段范围,并将情况在记载簿及整编资料中说明。

  • 第5题:

    简答悬沙测验选点法含沙量Ⅱ型误差试验方法。


    正确答案:悬沙测验含沙量Ⅱ型误差试验,在水沙变化较平稳时,应收集各级水位,包括中泓、中泓边与近岸边的不少于30条垂线的试验资料。一、二类站试验应采用七点法(水面、0.2、0.4、0.6、0.8、0.9、近河底),三类站采用五点法(水面、0.2、0.6、0.8、近河底),各点取样两次取均值,同时测速。用七点法或五点法公式计算垂线平均含沙量作为近似真值,与三点法、二点法及各种垂线混合法比较,计算误差。

  • 第6题:

    流量与悬移质泥沙较严格的单次测验可以取得断面流量Q、断面输沙率Qs和断面平均含沙量C的客观真值。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流量及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记载计算表(畅流期流速仪法)”中,若是取样测验,测点含沙量(kg/m3)由泥沙实验室(),可从“悬移质水样处理记载表”转抄。

    • A、沉淀处理
    • B、烘干
    • C、称量
    • D、处理计算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悬移质输沙率资料应审查单沙()单沙测验是否控制了含沙量变化过程。
    A

    过程线

    B

    过渡线

    C

    渐变线

    D

    相贯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单样含沙量测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单样含沙量的测验误差,包括单次测验的综合误差和测次分布不足的误差,其控制方法为:
    (1)单次测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垂线布设位置、取样方法、仪器性能、操作技术及水样处理等方面。除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外,对取样垂线位置,应经常注意含沙量横向分布和单断沙关系的变化,发现有明显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垂线位置;断面上游附近有较大支流加入或有可能产生河道异重流时,应适当增加垂线数目或增加垂线上靠近底部的测点。
    (2)测次分布,在洪水组成复杂、水沙峰过程不一致的情况下,除根据水位转折变化加测外,还应用简易方法估测含沙量,掌握含沙量变化的转折点并适时取样。
    (3)因特殊困难必须在靠近水边取样时,应避开塌岸或其他非正常水流的影响,以保证水样具有一定代表性。当断面上游进行施工或挖沙、淘金等造成局部性泥沙现象时,应及时查清泥沙来源和影响河段范围,并将情况在记载簿及整编资料中说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一次实测悬移质输沙率过程中同次测算的单样含沙量称为()单样含沙量。
    A

    相似

    B

    相应

    C

    断面

    D

    混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较严格的流量与悬移质泥沙(),一般是在河流设定断面,根据当时观察或经验估计的水深、流速和含沙量的分布情况,布置若干测验“垂线”测量其水深,在垂线水深范围安排数个“测点”测量各点的流速和含沙量(或采取含沙浑水水样送实验室测定含沙量)。
    A

    一般测验

    B

    单次测验

    C

    年度测验

    D

    安排测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答悬沙测验含沙量Ⅲ型误差试验方法。

    正确答案: 悬沙测验含沙量Ⅲ型误差试验,在水沙变化较平稳时,应收集各级水位、各级含沙量的30次以上的二点法(宜为0.2、0.6)或一点法(宜为0.6)或积深法的多垂线资料,每条垂线同时测速。一类站各垂线应分别作颗粒分析,加测水温。按河宽适当布置垂线,由它计算的断面输沙率和平均含沙量作为近似真值。然后按等部分流量的原则精简垂线数目,重新计算断面平均含沙量和评估误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主要报表有流量及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记载计算表(分畅流期流速仪法和冰期流速仪法两种)、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记载表(全断面混合法)、单样含沙量测验记载表、悬移质水样处理记载表(分烘干法、置换法和过滤法三种)等。

    • A、悬移质泥沙测验
    • B、推移质泥沙测验
    • C、床沙测验
    • D、泥沙颗粒分析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简答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的误差来源?


    正确答案:测验方法、测验仪器、操作技术和水样处理。

  • 第15题:

    较严格的流量与悬移质泥沙(),一般是在河流设定断面,根据当时观察或经验估计的水深、流速和含沙量的分布情况,布置若干测验“垂线”测量其水深,在垂线水深范围安排数个“测点”测量各点的流速和含沙量(或采取含沙浑水水样送实验室测定含沙量)。

    • A、一般测验
    • B、单次测验
    • C、年度测验
    • D、安排测验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我国业务水文界对流量与悬移质泥沙单次测验获得的断面流量Q、断面输沙率Qs和断面平均含沙量C的误差衡量过去常用“精简对比法”,即以断面多线多点测算的成果作标准,评定各种删线简点后测算成果的()用来选择既能保证一定成果精度又能减少工作量和缩短测验历时的测验方法。

    • A、误差
    • B、错误
    • C、不符值
    • D、差值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简答悬沙测验含沙量Ⅲ型误差试验方法。


    正确答案: 悬沙测验含沙量Ⅲ型误差试验,在水沙变化较平稳时,应收集各级水位、各级含沙量的30次以上的二点法(宜为0.2、0.6)或一点法(宜为0.6)或积深法的多垂线资料,每条垂线同时测速。一类站各垂线应分别作颗粒分析,加测水温。按河宽适当布置垂线,由它计算的断面输沙率和平均含沙量作为近似真值。然后按等部分流量的原则精简垂线数目,重新计算断面平均含沙量和评估误差。

  • 第18题:

    简述流量与悬移质泥沙测验误差评估思路。


    正确答案:流量与悬移质泥沙测验误差评估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影响误差的各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多次试验测量,获得很多数据后用统计的办法计算评估各因素和各种情况的源误差,给出统计指标值。这样,当我们对某一被测对象作了一次测量后,便可从事先经试验统计确定的各种误差指标值中,选用与本次测量条件相近的数据,作为被测对象某因素的误差。对于由基本测量量推算的目标函数量的误差,可通过它们与基本测量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用误差传递的方法予以估计。概括地说,采用的基本路线是,单因素试验积累资料,统计推算源误差规律,应用时考虑条件选择适宜数值,按误差传递方法合成出目标函数量的误差。

  • 第19题:

    单选题
    悬移质测验作业可用悬移质测沙仪直接测定(),用悬移质在线粒度仪直接分析测点级配组成。
    A

    流速

    B

    流量

    C

    含沙量

    D

    输沙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答悬沙测验选点法含沙量Ⅱ型误差试验方法。

    正确答案: 悬沙测验含沙量Ⅱ型误差试验,在水沙变化较平稳时,应收集各级水位,包括中泓、中泓边与近岸边的不少于30条垂线的试验资料。一、二类站试验应采用七点法(水面、0.2、0.4、0.6、0.8、0.9、近河底),三类站采用五点法(水面、0.2、0.6、0.8、近河底),各点取样两次取均值,同时测速。用七点法或五点法公式计算垂线平均含沙量作为近似真值,与三点法、二点法及各种垂线混合法比较,计算误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主要报表有流量及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记载计算表(分畅流期流速仪法和冰期流速仪法两种)、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记载表(全断面混合法)、单样含沙量测验记载表、悬移质水样处理记载表(分烘干法、置换法和过滤法三种)等。
    A

    悬移质泥沙测验

    B

    推移质泥沙测验

    C

    床沙测验

    D

    泥沙颗粒分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流量与悬移质泥沙较严格的单次测验可以取得断面流量Q、断面输沙率Qs和断面平均含沙量C的客观真值。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流量与悬移质泥沙测验误差评估思路。

    正确答案: 流量与悬移质泥沙测验误差评估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影响误差的各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多次试验测量,获得很多数据后用统计的办法计算评估各因素和各种情况的源误差,给出统计指标值。这样,当我们对某一被测对象作了一次测量后,便可从事先经试验统计确定的各种误差指标值中,选用与本次测量条件相近的数据,作为被测对象某因素的误差。对于由基本测量量推算的目标函数量的误差,可通过它们与基本测量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用误差传递的方法予以估计。概括地说,采用的基本路线是,单因素试验积累资料,统计推算源误差规律,应用时考虑条件选择适宜数值,按误差传递方法合成出目标函数量的误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