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何谓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何谓产品生产过程?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成品的全部过程。组织产品生产过程必须努力实现以下要求:
    ①连续性
    ②比例性
    ③均衡性
    ④平行性
    ⑤准时性
    ⑥适应性
    上述要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满足这些要求,可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第2题:

    何谓项目管理?其基本管理过程有哪些?


    正确答案: 项目管理是把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各项活动之中,以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要求和期望。其基本管理过程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与收尾5个过程。

  • 第3题:

    何谓绝热过程?


    正确答案: 在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是绝热过程。例如在凝结泵、给水泵、汽轮机中,工质经过时停留的时间很短,如果忽略向外界的散热和摩擦等产生的热量,就是绝热过程。

  • 第4题:

    何谓电路的过渡过程?包含有哪些元件的电路存在过渡过程?


    正确答案: 电路由一种稳态过渡到另一种稳态所经历的过程称过渡过程,也叫“暂态”。含有动态元件的电路在发生“换路”时一般存在过渡过程。

  • 第5题:

    何谓货物列车技术作业过程?


    正确答案: 货物列车技术作业过程是指各种货物列车在车站到发线上所进行的技术作业及其时间标准。

  • 第6题:

    何谓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的进行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正确答案:热力系经过一个热力过程后,如果能使它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到初始状态,同时外界也不留下任何影响,则此过程称为可逆过程。要实现可逆过程,首先应是准平衡过程,应满足热和力的平衡条件,同时在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耗散效应。

  • 第7题:

    何谓准平衡过程?何谓可逆过程?


    正确答案:由一系列连续的平衡态或无限接近平衡状态的点组成的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也称为准静态过程。理想中由某一状态变化为另一状态时为方便研究,可以将弛豫时间较短的连续变化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
    可逆过程是指热力学系统在状态变化时经历的一种理想过程。热力学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到达另一状态后,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即使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又完全消除原来过程对外界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反之,如果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不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

  • 第8题:

    问答题
    何谓工艺过程尺寸链?何谓装配尺寸链?

    正确答案: 研究机械加工、检测过程中各相关尺寸的关系的尺寸链叫工艺过程尺寸链。研究机器装配过程中各相关零部件尺寸的关系的尺寸链叫装配尺寸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何谓DNA的半不连续复制,何谓冈崎片断,试述冈崎片断合成的过程?

    正确答案: 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当复制开始解链时,亲代DNA分子中一条母链的方向为5′~3′,另一条母链的方向为3′~5′。DNA聚合酶只能催化5′~3′合成方向。在以3′~5′方向的母链为模板时,复制合成出一条5′~3′方向的前导链,前导链的前进方向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一致,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而另一条母链仍以3′~5′方向作为模板,复制合成一条5′~3′方向的随从链,因此随从链会成方向是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相反的。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先合成许多片段,即冈崎片段。最后各段再连接成为一条长链。由于前导链的合成连续进行的,而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所以从总体上看DNA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 DNA复制时,在滞后链上,较短的DNA片段(大约1000-2000个核苷酸)是在分段合成引物的基础上,非连续合成的,这些不连续的DNA片段最先由日本科学家冈崎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故称为冈崎片断(Okazaki fragment)。 引发体在滞后链上沿5’→3’方向不停的移动(这是一种相对移动,也可能是滞后链模板在移动),在一定距离上反复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Ⅲ从RNA引物的3,-OH 端合成冈崎片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何谓电路的过渡过程?


    正确答案: 电路由一种稳态过渡到另一种稳态所经历的过程称过渡过程,也叫“暂态”

  • 第11题:

    何谓土的固结?土固结过程的特征如何?


    正确答案: 土的变形随时间增加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土固结过程的特征是孔隙水压力不断减小有效应力不断增大

  • 第12题:

    何谓等熵过程?


    正确答案: 在过程进行中熵不变的过程这等熵过程。可逆的绝热过程,即没有能量损失的绝热过程为等熵过程。在有能量损耗的不可逆过程中,虽然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但由于摩擦等产生的热使工质的熵增加,这时的绝热过程不是等熵过程。

  • 第13题:

    离子交换设备再生过程中何谓顶压?


    正确答案: 逆流再生固定床再生过程中,在下部通入再生液的同时,在树脂层上部通以少量水或空气,使它与自下而上的再生液一起由中间配水装置排出。这种在上部空间产生一个自上而下的压力降以阻止液流向上的措施称为顶压。

  • 第14题:

    何谓准平衡过程?实现准平衡过程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热力系在无限小势差的作用下所进行的过程中,任一时刻所处的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这种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要实现准平衡过程,要求工质与外界压差和温差均为无限小,如果在过程中还有其他作用存在,实现准平衡过程还必须加上其他相应的条件。

  • 第15题:

    何谓DNA的半不连续复制,何谓冈崎片断,试述冈崎片断合成的过程? 


    正确答案: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当复制开始解链时,亲代DNA分子中一条母链的方向为5′~3′,另一条母链的方向为3′~5′。DNA聚合酶只能催化5′~3′合成方向。在以3′~5′方向的母链为模板时,复制合成出一条5′~3′方向的前导链,前导链的前进方向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一致,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而另一条母链仍以3′~5′方向作为模板,复制合成一条5′~3′方向的随从链,因此随从链会成方向是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相反的。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先合成许多片段,即冈崎片段。最后各段再连接成为一条长链。由于前导链的合成连续进行的,而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所以从总体上看DNA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 DNA复制时,在滞后链上,较短的DNA片段(大约1000-2000个核苷酸)是在分段合成引物的基础上,非连续合成的,这些不连续的DNA片段最先由日本科学家冈崎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故称为冈崎片断(Okazaki fragment)。 引发体在滞后链上沿5’→3’方向不停的移动(这是一种相对移动,也可能是滞后链模板在移动),在一定距离上反复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Ⅲ从RNA引物的3,-OH 端合成冈崎片段。

  • 第16题:

    何谓变形?变形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起的大小和形状的变化称为变形。
    变形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弹性变形阶段:在应力不大的情况下,变形量随应力值正比增加;当应力去除后,变形完全消失。
    (2)弹—塑性变形阶段: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在应力去除后变形不能完全消失,而有残留的变形存在,这部分残留变形为塑性变形。
    (3)断裂:当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继续增大,金属在大量的塑性变形之后而发生断裂。

  • 第17题:

    问答题
    何谓烧成过程?烧成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水泥生料在煅烧过程中,首先进行原料脱水和分解。随着温度不断提高,在1300℃以前原料中各氧化物通过固相反应形成C2S、C3A、C4AF等矿物,熟料中的的主要矿物C3S依靠固相反应形式的量极少,它主要通过液相形成,即C2S与CaO在液相中反应生成C3S,并析出晶体。当温度降低,液相凝固时,将固体组成部分粘结紧密而牢固的熟料,我们称这些过程为烧成过程。
    烧成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出现液相。并使C2S+CaO=C3S的反应顺利进行。因此熟料烧成过程的液相生成温度、液相量。液相的性质及物料的反应时间对C3S形成有很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