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到来前()天,应停止移动模架和挂蓝施工,防止梁体在张拉前遭受台风侵袭破坏。
第1题:
第2题:
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的主要工艺内容如下所述,正确的工艺流程为:()。 1)调整底、外模及梁底预拱度; 2)安装墩旁托架; 3)利用造桥机辅助门吊,倒换、安装前方墩旁托架; 4)进入前一孔梁的循环。待前孔梁底板钢筋扎好后,内模用小车移到前孔梁; 5)安装内模、吊放顶板钢筋骨架; 6)张拉,脱模,模架横移分开; 7)安装造桥机,上、下游移动模架同步横移合龙; 8)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 9)安装支座,吊放底板和腹板钢筋骨架; 10)造桥机纵移过墩到位,同步横移合龙模架。
第3题:
移动模架制梁在初张拉前脱模。
第4题:
关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粱模板拆除的说法,正确的有( )。
第5题:
组合式挂蓝的承重结构由主梁、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和()组成一体,承受和传递斜拉带及内、外滑梁的荷重。
第6题:
对
错
第7题:
梁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
梁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后拆除
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拆除侧模
梁底模应在预应jJ张拉前拆除
梁底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后拆除
第8题:
次梁
主上横梁
主上纵梁
主上次梁
第9题:
第10题:
②③④①
①③②④
①③②④
①②④③
第11题:
砼达到设计强度
砼弹模达到设计
张拉
张拉和压浆
第12题:
5m
7m
10m
15m
第13题:
移动模架造桥机梁体混凝土宜采用()连续浇筑,并应在初凝时间内一次浇筑完成。每次浇筑前应对所有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第14题:
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中,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是()。
第15题:
梁体规格和梁体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张拉/放张记录和对外观进行100%检查。
第16题: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流程为()。
第17题:
移动模架法施工过程,风力大于等于()级时,应停止任何施工作业,切断电源,并拉必要缆绳。
第18题:
第19题:
先张拉梁,后张拉板
先张拉板,后张拉梁
梁和板交替张拉
根据施工方便确定
第20题:
7
8
9
11
第21题:
已完成终张拉
混凝土达到设计张拉强度
初张拉结束
混凝土达到七天设计龄期
第22题:
移动模架组装→移动模架预压→预压结果评价→模板调整→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压浆→移动模板架过孔
移动模架组装→模板调整→绑扎钢筋→移动模架预压→预压结果评价→浇筑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压浆→移动模板架过孔
移动模架组装→绑扎钢筋→移动模架预压→预压结果评价→模板调整→浇筑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压浆→移动模板架过孔
移动模架组装→模板调整→移动模架预压→预压结果评价→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压浆→移动模板架过孔
第23题:
现场拼装移动模架→桥位预压→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安装箱梁支座→调整模板、设置上拱度→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布设预应力束→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松开内模,进行初张拉→移动模架整体落架、脱底侧模→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及龄期均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终张拉→孔道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过孔,进入下一个制梁循环
现场拼装移动模架→桥位预压→安装箱梁支座→调整模板、设置上拱度→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布设预应力束→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松开内模,进行初张拉→移动模架整体落架、脱底侧模→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及龄期均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终张拉→孔道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过孔,进入下一个制梁循环
现场拼装移动模架→桥位预压→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安装箱梁支座→调整模板、设置上拱度→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布设预应力束→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松开内模,进行初张拉→移动模架整体落架、脱底侧模→移动模架过孔,进入下一个制梁循环→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及龄期均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终张拉→孔道压浆、封端
现场拼装移动模架→桥位预压→安装箱梁支座→调整模板、设置上拱度→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布设预应力束→安装内摸→绑扎顶板钢筋→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及龄期均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终张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松开内模,进行初张拉→移动模架整体落架、脱底侧模→移动模架过孔,进入下一个制梁循环→孔道压浆、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