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烘炒NaCl前,要尽量将NaCl抽干,其主要因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肾外髓部组织间液高渗梯度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近端小管NaCl重吸收
    B. 髓袢升支细段NaCl重吸收
    C. 髓袢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
    D. 远曲小管NaCl重吸收
    E. 集合管NaCl重吸收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

    A.0.65%NaCl、pH2~6、35℃
    B.0.85%NaCl、pH6~8、37℃
    C.0.85%NaCl、pH2~6、35℃
    D.0.85%NaCl、pH2~6、37℃
    E.0.65%NaCl、pH6~8、37℃

    答案:B
    解析: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电解质强度为等渗(0.85%NaCl);pH为中性;温度适中(37℃)。

  • 第3题:

    1.0mol/L的NaCl溶液500mL中含有NaCl多少克?已知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


    正确答案: 根据m=nM,n=cV得
    m=c•V•M=1.0×0.5×58.5=29.5(g)
    含29.25gNaCl。

  • 第4题:

    配制般土浆的上限矿化度大约是()。

    • A、1%NaCl;
    • B、5%NaCl;
    • C、2%NaCl;
    • D、10%NaCl。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用台秤称取了4.00克NaCl,用分析天平称取了0.4000克NaCl,把这2次称量的NaCl混合在一起,则总的NaCl的质量应该记作4.4000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L-1蔗糖溶液和0.02mol/L-1NaCl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 B、Na离子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 C、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 D、水分子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在NaCl晶体中不存在NaCl分子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HCl气体,下列现象最合理解释的是:()

    • A、无任何现象出现,因为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 B、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通入HCl降低了NaCl的溶度积;
    • C、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增加[Cl-]使固体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固体NaCl的方向移动;
    • D、有固体NaCl生成,因为根据溶度积规则,增加[Cl-]使得[Na+][Cl-]>K°sp(NaCl),所以有固体NaCl生成。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比较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的结果是()

    • A、x>y
    • B、x<y
    • C、x=y
    •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试判断下列各组物质熔点的高低(用">"或"<"符号表示):
NaCl()RbCl,CuCl()NaCl,MgO()BaO,NaCl()MgCl2


    正确答案:>;<;>;>

  • 第11题:

    单选题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  )。
    A

    0.65%NaCl、pH 2~6、35℃

    B

    0.85%NaCl、pH 6~8、37℃

    C

    0.85%NaCl、pH 2~6、35℃

    D

    0.85%NaCl、pH 2~6、37℃

    E

    0.65%NaCl、pH 6~8、37℃


    正确答案: E
    解析: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条件:①为了促成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Cl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②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为6~9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③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

  • 第12题:

    单选题
    变温动物的生理溶液为()
    A

    0.5%NaCl溶液

    B

    .0.65%NaCl溶液

    C

    .0.8%NaCl溶液

    D

    .0.9%NaCl溶液

    E

    .0.95%NaCl溶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

    A、0.65%NaCl、pH2~6、35℃
    B、0.85%NaCl、pH6~8、37℃
    C、0.85%NaCl、pH2~6、35℃
    D、0.85%NaCl、pH2~6、37℃
    E、0.65%NaCl、pH6~8、37℃

    答案:B
    解析: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电解质强度为等渗(0.85%NaCl);pH为中性;温度适中(37℃)。

  • 第14题:

    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使用什么溶液作抗原抗体稀释液

    A.0.60%NaCl溶液
    B.0.85%NaCl溶液
    C.0.75%NaCl溶液
    D.0.70%NaCl溶液
    E.0.95%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5.8克,即100克NaCl溶液,在20℃时,最多能溶解35.8克NaCl。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什么叫“中间控制检验”?在提纯NaCl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中间控制检验?


    正确答案:在提纯过程中,取少量清液,滴加适量试剂,以检查某种杂质是否除尽,这种做法称为中间控制检验。由于食盐中SO42-、Ca2+、Mg2+等杂质,随食盐来源不同而含量不同,为了节省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和时间,应通过中间控制检验确定这些试剂的最少用量。

  • 第17题:

    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比较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的结果是()

    • A、x>y
    • B、xC.x=y
    •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NaCl的熔点()于RuCl,CuCl的熔点()于NaCl,MgO的熔点()于BaO,MgCl2的熔点()于NaCl。


    正确答案:高;低;高;低

  • 第19题:

    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5.9,求在此温度下,1吨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公斤NaCl?


    正确答案: 设最多能溶解x公斤NaCl,则∶
    100∶35.9=1000:x      x=359
    1吨水中最多能溶解359公斤NaCl。

  • 第20题:

    判断下列物质熔点的高低(用>或<表示):NaCl()RbCl,CuCl()NaCl,MgO()BaO,NaCl()MgCl2


    正确答案:>;<;>;<

  • 第21题:

    离子选择电极-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氧化物时,电极在使用前必须先活化。活化方法为:在10-3mol/L()溶液中浸泡()h以上。

    • A、NaCl,0.5
    • B、NaNO3,1
    • C、Na2SO4
    • D、Nacl,1
    • E、Nacl,1

    正确答案:E

  • 第22题:

    单选题
    判断KCl、NaCl、CaO、BaO四种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低顺序(  )。
    A

    KCl>NaCl>BaO>CaO

    B

    NaCl>KCl>CaO>BaO

    C

    CaO>BaO>NaCl>KCl

    D

    CaO>BaO>KCl>NaCl


    正确答案: B
    解析:
    晶格能是在标准状态下将1mol离子型晶体拆散为1mol气态阳离子和1mol气态阴离子所需要的能量。晶格能是影响物质熔点的主要因素,而影响晶格能的主要因素是离子的电荷、半径和电子构型。离子的电荷对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很大,离子电荷越高,与相反电荷间的吸引力越大,晶格能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间引力越大,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BaO、CaO熔融后为二价离子,所以其熔点高于KCl、NaCl。而Ba2半径比Ca2大,K半径比Na大,所以CaO的熔点最高,BaO次之,然后是NaCl,KCl的熔点最低。

  • 第23题:

    单选题
    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被用作抗原抗体稀释液的溶液是()
    A

    0.70%NaCl溶液

    B

    0.60%NaCl溶液

    C

    0.75%NaCl溶液

    D

    0.85%NaCl溶液

    E

    0.95%NaCl溶液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