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铰Φ20mm的孔(已粗铰过)应留()mm加工余量。
第1题:
铰孔直径为¢5~¢20mm,精铰余量应选用()mm。
第2题:
模具精加工时,对曲面、中心孔、铰孔的加工顺序一般为()。
第3题:
当孔径大于15—20mm,IT7,Ra=1.6—1.8时,最佳加工方案应为()。
第4题:
铰削不锈钢、粗铰余量一般为0.2~0.3mm,精铰余量为0.1~0.2mm。
第5题:
用标准铰刀铰削D<40mm、IT8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1.6的孔,其工艺过程是()。
第6题:
精铰mm的孔(已粗铰过)应留()mm加工余量。
第7题:
精铰¢20mm的孔(已粗铰过)应留()mm加工余量。
第8题:
IT7精度、直径>Φ12mm孔的加工,应选择的方案为()。
第9题:
铰削公称直径为¢20mm的孔应留()mm加工余量。
第10题:
一般铰削精度较高的孔时其工艺过程为()。
第11题:
(0.02-0.04)
(0.1-0.2)
(0.3-0.4)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预留铰孔的单面加工余量应小于0.4mm。()
第14题:
用标准铰刀铰削H7-H8、D﹤40mm、Ral1.25μm的孔,其工艺过程是()
第15题:
孔径小于20mm的精加工孔,,应尽量使用浮动夹头铰削加工。孔径大于等于20mm的精加工孔,必须使用浮动铰刀或装刀后经过“圆度”找正确认后的铰刀加工。精铰孔时,一般(),可获得良好的孔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精镗孔时,应先试镗,测量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
第16题:
加工锥度和直径较小的圆锥孔时,宜采用()的方法。
第17题:
精铰¢20mm的孔(已粗铰过)应留()加工余量。
第18题:
45#钢工件,加工¢8H7孔,采用钻、粗铰、精铰的加工方案,则铰孔前钻底孔的钻头直径约为()。
第19题:
铰孔按加工余量大小的不同和孔的精度及光洁度要求不同,可分为粗铰、细铰二种。
第20题:
φ60H6铝合金箱体孔的加工方案可以是()。
第21题:
用锥铰刀铰莫氏锥孔前,应()。
第22题:
精铰20mm的孔(已粗铰过)应留()mm加工余量。
第23题:
钻→扩(或镗)→粗铰→精铰
钻→扩(或镗)→铰
钻→粗铰→精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