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通过征税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实物或货币即转变为国家所有,但部分会退还给纳税人。
第1题:
A、实物
B、货币
C、实物或者货币
D、二者皆非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形式是()。
第6题:
政府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指的是税收的()。
第7题:
税收征纳关系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由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向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征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第8题: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9题:
强制性
固定性
无偿性
约束性
第10题:
无偿性
固定性
强制性
稳定性
第11题:
税收不是由纳税主体按照个人意志自愿缴纳
税收不是按照征税主体随意征税
税收直接向具体纳税人返还或支付报酬
税收表现为个体的无偿性、整体的有偿性
第12题:
实物
货币
货币或实物
第13题: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包括货币、实物、行为。( )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职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调离单位后,个人已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可以退还给本人。
第18题:
待征税金是指纳税人已经申报或已核定但尚未缴纳的税金。
第19题:
关于税收基本特征的说法,不属于税收固定性特征的是()。
第20题:
现行税法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是在征税范围内从事工商经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任何单位或个人,缴纳了’三税’中的(),就必须同时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21题: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征税的依据;计税依据是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应纳税款的依据或标准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款时,应以税法规定的税率为依据,因此,税法规定的税率反映了纳税人的税收实际负担率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第22题:
国家通过颁布法令实施征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
纳税人取得了应税收入或发生了应税行为后,必须按预定标准如数缴纳税金
国家在征税时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所征税款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返还给原纳税人
第23题:
货币
实物
货币或实物
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