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振荡?”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电力系统的振荡?引起振荡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正确答案: 并列运行的两个系统或发电厂失去同步的现象称为振荡。引起振荡的原因较多,大多数是由于切除故障时时间过长而引起系统动态稳定的破坏,在联系薄弱的系统中也可能由于误操作、发电机失磁或故障闸、断开某一线路或设备而造成振荡。

  • 第2题:

    振荡器发生振荡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振荡必须有正反馈;
    ②足够的反馈量。

  • 第3题:

    什么是电磁振荡和振荡电路?


    正确答案:①电能和磁能不断转换的现象就称为电磁振荡。
    ②产生电磁振荡的电路就称为振荡电路。

  • 第4题:

    什么叫油膜振荡现象?油膜振荡对运行的危害?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油膜振荡?


    正确答案:旋转的轴颈在滑动轴承中带动润滑油高速旋转,在一定条件下,高速油流反过来激励轴颈,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激振动现象,这种现象就称为油膜振荡现象。

  • 第5题:

    什么是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


    正确答案:自激振荡: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在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产生了具有一定幅值和一定频率的信号。产生的原因是低频时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产生超前相移,高频时极间电容产生滞后相移所致。可以通过在电路中适当的位置加补偿电容、电阻来消除。

  • 第6题:

    什么是油膜振荡?有什么后果?


    正确答案: 一个柱形内孔的轴承,再轴转速上升时,轴逐渐浮起,油膜逐渐增厚,到一定转速时,油膜太厚不能支持轴,反而下沉,下沉后油膜又变薄,浮力增大,周而复始。这样由于轴两边润滑油流量的差异,使轴中心以近于轴转速一般的频率涡动(称半速涡动),半速涡动振幅不大,一经出现也不消失。
    随着转速升高半速涡动频率为当时转速的一半,振幅不再增大。转速再增加,又呈现半涡动,频率为轴当时的转速的一半,振幅减少。直到轴的转速为第一临界转速的两倍时,便产生所谓的“油膜振荡”(自激振动),振荡频率为轴的第一临界转速,振幅急剧增大。转速再升高也不消失,振荡频率也保持不变。
    油膜振荡的出现将产生剧烈振动,可能造成轴承和轴系的损坏,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 第7题:

    什么是系统振荡?


    正确答案: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中的发电机都处于同步运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发电机运行参数具有接近不变的数值。当系统受到某一扰动后,系统中的发电机失去稳定运行,各发电机之间失去同步,各发电机的电流、电压、功率等运行参数在某一数值来回剧烈摆动,这种现象称为系统振荡。

  • 第8题:

    油膜振荡有什么危害?防止和消除油膜振荡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产生油膜振荡的危害:产生油膜振荡时,使轴颈强烈振动,从而:
    1.引起轴承油膜破坏,轴颈和轴瓦碰撞甚至损毁
    2.使转子发生共振,可能导致转子损坏。
    防止和消除:提高转子的第一临界转速和失稳转速。提高转子的失稳转速也就是提高轴颈工作的稳定性,轴颈在轴瓦中平衡位置的偏心距越大,转子工作越稳定,失稳转速越高。
    降低轴心位置以防止和消除油膜振荡的具体措施为:
    1.增加轴承比压。方法:缩短轴瓦长度和调整轴瓦中心。
    2.降低润滑油粘度。方法:提高油温,更换粘度较小的润滑油。
    3.调整轴承间隙。方法:调整轴承间隙以改变油膜的分布和厚度等,使轴颈的位置降低,周静的稳定性提高。

  • 第9题:

    什么是振荡解列装置?


    正确答案: 振荡解列装置就是当电力系统受到较大的干扰而发生非同步振荡时,为防止整个系统的稳定被破坏,经过一段时间或超过规定的振荡周期数后,在预定地点将电网解列的安全自动装置。

  • 第10题:

    什么是振荡电路?振荡器由哪些部分组成?正弦波振荡器有哪几类?


    正确答案: 振荡电路是一种可以在没有外界输入信号的条件下,把直流电能转换为具有所需幅度、所需频率的交流信号输出的电子电路。
    振荡器由下述四部分组成:①放大器;②反馈网络;③选频网络;④稳幅环节(它常由非线性的有源器件兼任)。
    根据组成选频电路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滑动轴承的油膜振荡?油膜振荡的振动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转轴的转速在失稳转速以前转动是平稳的。当达到失稳转速后即发生半速涡动。随着转速升高、涡动角速度也将随之增加,但总保持着约等于转动速度之半的比例。
    关系,半速涡动一般并不剧烈。当转轴转速升到比第一阶临界转速的2倍稍高以后,由于此时半速涡动的涡动速度与转轴的第一阶临界转速相重合即产生共振,表现为强烈的振动现象,称为油膜振荡。
    油膜振荡的特征主要有:
    1,油膜振荡在一阶临界转速的二倍以上时发生。一旦发生振荡,振幅急剧变大,即使再提高转速,振幅也不会下降。
    2,油膜共振时,轴颈中心的涡动频率为转子一阶固有频率,即使转速再升高,其频率基本不变。
    3,油膜振荡具有突然性和惯性效应,升速时产生油膜振荡的转速和降速时油膜振荡消失的转速不同。
    4,油膜振荡时轴心涡动的方向和转子旋转方向相同,轴心轨迹呈花瓣形,正进动。
    5,油膜振荡时,转子的挠曲呈一阶振型。
    6,油膜振荡剧烈时,随着油膜的破坏,振荡停止,油膜恢复后,振荡再次发生,这样持下去,轴颈与轴承不断碰摩,产生撞击声,轴瓦内油膜压力有较大波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距离保护为什么要装振荡闭锁装置?对振荡闭锁装置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①系统振荡时由于电压、电流随功角δ而变,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也随δ角而变。
    ②当测量阻抗大于整定阻抗时,阻抗继电器就会动作,这种动作属于误动。
    ③为了防止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误动,所以距离保护要装振荡闭锁装置。
    要求:
    ①系统不存在故障而发生振荡时,应可靠将保护闭锁且振荡不停息,闭锁不解除。
    ②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时,不论系统是否发生振荡(包括先故障后振荡和先振荡后故障),保护都应正确动作,切除故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距离保护为什么要装振荡闭锁装置?对振荡闭锁装置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①系统振荡时由于电压、电流随功角δ而变,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也随δ角而变。
    ②当测量阻抗大于整定阻抗时,阻抗继电器就会动作,这种动作属于误动。
    ③为了防止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误动,所以距离保护要装振荡闭锁装置。
    要求:
    ①系统不存在故障而发生振荡时,应可靠将保护闭锁且振荡不停息,闭锁不解除。
    ②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时,不论系统是否发生振荡(包括先故障后振荡和先振荡后故障),保护都应正确动作,切除故障。

  • 第14题:

    什么是热化学解堵技术?什么是水力振荡解堵技术?


    正确答案: ①热化学解堵技术,就是利用放热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体对油层进行处理,达到解堵增产或增注目的。
    ②水力振荡解堵技术就是利用流体流经井下振荡器时产生的周期性剧烈振动,使堵塞物在疲劳应力下从孔通壁上松动脱落。

  • 第15题:

    三点式振荡器电路中振荡回路的三个电抗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使电路产生自激振荡?为什么?


    正确答案: 相位条件: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同,必须正反馈。
    幅值条件: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幅值相等,必须有足够的反馈电压。

  • 第16题:

    什么是发电机的同步振荡?


    正确答案: 由于振荡中的能量消耗,振幅愈来愈小,逐渐衰减下来,在经过一定的往复振荡后,发电机转子将处于新的平衡位置,进入稳定持续运行状态,称为同步振荡。

  • 第17题:

    什么是发电机的非同步振荡?


    正确答案: 在振荡过程中,如果振幅越来越大出现自摆脱同步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发电机转子将被拖出同步转速而无法进入新的稳定持续运行状态,称为非同步振荡。

  • 第18题:

    振荡闭锁可利用什么原理来区分故障和振荡?


    正确答案: (1)利用短路故障出现的电气量不对称来区分故障和振荡
    (2)利用短路故障和振荡电气量变化速度不同来区分故障和振荡
    (3)利用负序、零序电流增量有无来区分故障和振荡

  • 第19题:

    什么是油膜振荡现象,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油膜振荡,对轴承油膜的形成和转子运动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旋转的轴颈在滑动轴承中,带动润滑油高速流动,在一定条件下,高速油流反过来激励轴颈,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激振动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油膜振荡。油膜振荡的振幅很大,会使轴承油膜破裂。轴颈与轴瓦碰撞以致损坏轴承。此外,因其振动频率刚好等于转子的第一临界转速,成为转子共振的激发力,使转轴发生象第一临界转速一样的共振现象导致转轴损坏。
    油膜振荡只有在转速高于第一临界转速的两倍才能发生。所以转子的第一临界转速越低,其支持轴承发生油膜振荡的可参性越大。对于刚性转子和第一临界转速大于1500转/分(指工作转速为3000转/分的机组)的挠性转子,在工作转速范围之内,不会产生油膜振荡,只可能发生半速涡动。

  • 第20题:

    什么是同步发电机的同步振荡和异步振荡?


    正确答案: 当发电机输入或输出功率变化时,功角δ将随之变化,但由于机组转动部分的惯性,δ不能立即达到新的稳态值,需要经过若干次在新的δ值附近振荡后,才能稳定在新的δ下运行。这一过程即发电机仍保持在同步运行状态下的振荡,即为同步振荡。
    同步发电机的异步振荡是指当发电机因某种原因受到较大的扰动,其功角δ在0到360度之间周期性变化,发电机与电网失去同步运行的状态。在异步振荡时,发电机一会工作在发电机状态,一会工作在电动机状态。

  • 第21题:

    什么是自激振荡?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个放大电路通常在输入端接上信号源的情况下才有信号输出。如果在它的输入端不外接信号的情况下,在输出端仍有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输出,这种现象就是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的条件:
    ①相位条件:反馈必须是正反馈;(ΦA+φF=±2nπn=0、1、2……)
    ②振幅平衡条件:AF=1,即正反馈量要足够大,才能输出等幅振荡。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电力系统的振荡?引起振荡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正确答案: 并列运行的两个系统或发电厂失去同步的现象称为振荡。
    引起振荡的原因较多,大多数是由于故障切除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系统动态稳定的破坏。在联系薄弱的系统中,也可能由于误操作,发电机失磁或故障跳闸、断开某一线路或设备造成振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形成机理是什么?油膜振荡的故障特征有哪些?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涡动就是转子轴颈在轴承内作高速旋转的同时,还环绕某一平衡中心作公转运动。
    轴颈在轴承中作偏心旋转时,形成进口断面大于出口断面的油楔。油液进入油楔后压力升高,如果轴颈表面线速度很高而载荷又很小,则轴颈高速旋转,使油楔中间隙大的地方带入的油量大于从间隙小的地方带出的油量,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多余的油就要把轴颈推向前进,形成了与轴旋转方向相同的涡动运动,涡动速度就是油楔本身的前进速度。如果转子轴颈主要是油膜力的激励作用引起涡动,则轴颈的涡动角速度近似为转速的1/2,所以称为半速涡动。油膜激励引起的半速涡动是正向涡动运动。
    在半速涡动刚出现的初期阶段,由于油膜具有非线性特性(即轴颈涡动幅度增加时,油膜的刚度和阻尼较线性关系增加得更快),抑制了转子的涡动幅度,使轴心轨迹为一稳定的封闭图形,转子仍能平稳地工作。随着转速的升高,半速涡动成分的幅值逐渐增大。直至转速升高到第一临界转速的两倍附近时,涡动频率与转子一阶自振频率相重合,转子轴承系统将发生激烈的油膜共振,这种共振涡动就称为油膜振荡,振荡频率为转子系统的一阶自振频率。如果继续升高转速,振动并不减弱,而且振动频率基本上不再随转速而升高。
    轴承发生油膜振荡的故障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1、油膜振荡是一种自激振动,维持振动的能量是由轴本身在旋转中产生的,它不受外部激励力的影响。所以,一旦发生大振幅的油膜振荡后,如果继续升高转速,振幅也不会下降,而且振动频率始终为转子的一阶自振频率,转子的挠曲振型也为一阶振型,与升高后的转速不发生关系。
    2、高速轻载转子,发生油膜振荡的转速总是高于转子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2倍以上。发生油膜振荡以后的转子主振动频率也就固定不变。
    3、油膜振荡是一种非线性的油膜共振,激烈的振动会激发起油膜振荡频率Ω和转速频率ω的多倍频成分以及这两个主振频率Ω和ω的和差组合频率成分,即mω±nΩ(m、n为正整数)。
    4、发生油膜振荡时,轴心轨迹形状紊乱、发散,很多不规则的轨迹线叠加成花瓣形状。
    5、发生油膜振荡时,由于转子发生激烈的自激振动,引起轴承油膜破裂,因而会同时发生轴颈和轴瓦的碰撞摩擦,时而发生巨大的吼叫声。轴承中的油膜共振与摩擦涡动联合作用引起的转子大振动,会给轴承和迷宫密封带来严重损伤。
    6、转子转速一旦进入油膜共振区,升高转速,振荡频率不变,振幅并不下降。但是降低转速,振动也并不马上消失,油膜振荡消失的转速要低于它的起始转速,具有惯性效应。
    7、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在全息谱上的故障特征是在分倍频区内偏心率很小的椭圆。
    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区别如下:
    1、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发生条件
    ①只发生在使用压力油润滑的滑动轴承上,在半润滑轴承上不发生。
    ②油膜振荡只发生在转速高于临界转速的设备上。
    2、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信号特征
    ①油膜涡动的振动频率随转速变化,与转速频率的关系为f=(0.43~0.48)fn
    ②油膜振荡的振动频率在临界转速所对应的固有频率附近,不随转速变化。
    ③两者的振动随油温变化明显。
    3、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振动特点
    ①油膜涡动的轴心轨迹是由基频与半速涡动频率叠加成的双椭圆,较稳定。
    ②油膜振荡是自激振荡,维持振动的能量是转轴在旋转中供应的,具有惯性效应。由于有失稳趋势,导致摩擦与碰撞,因此轴心轨迹不规则,波形幅度不稳定,相位突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