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延安电影团
更多“在革命根据地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新中国电影史上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对此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武训传》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在这场持续将近半年、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中,发表的各种批判文章数以百计。批判的内容,除了指责《武训传》犯了“歪曲人民革命历史”的“严重政治错误”,是“反现实主义”的作品外,还给武训本人戴上了“大地主、大债主、大流氓”三顶帽子。
    影片的编导孙瑜、主演赵丹等主创人员遭受不公正的批评。孙瑜被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检讨文章。赵丹被停止工作多年,这场批判运动,还波及到私营厂出品的其他许多影片,其中被重点批判的有《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等。

  • 第2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中国左翼电影的开山之作是()。


    正确答案:1932;《狂流》

  • 第3题:

    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 ②《八月一日》 ③《战略决战》 ④《渡江战役》

    • A、②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④②①③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简述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各家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批评观点。


    正确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晋电影模式”的提出及其引起的广泛争议,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场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中,既有肯定性评价,也有否定性评价。
    (1)1986年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发表《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率先提出“谢晋电影模式”这一概念,对谢晋电影模式口诛笔伐,提出重新评估和扬弃谢晋电影模式:
    ①所谓谢晋电影模式指:谢晋电影中包含着各种表层和深部的文化密码,这些密码服从某些共同的结构、功能和特性。
    ②谢晋模式文化密码指“情感扩张主义”和“俗文化的既定模式”。“情感扩张主义”即通过影片中人物命运故事,用“道德激情”感化、激励观众,使观众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俗文化的既定模式”即通过“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体,向观众提供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道德神话。
    ③谢晋的“道德神话”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文化殖民主义下,训练养成的“标准的好莱坞式的审美眼光和习惯”。
    ④谢晋一味迎合的趣味,与现代意识无关,传统文化心态构成谢晋模式的种族基础。谢晋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文化的畸形产物”,爱国主义背后是“某种厮守古老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某种对家庭和土地的农民式的眷恋”。
    ⑤以文化的观点考察谢晋电影模式,可以发现“它现在是中国文化变革进程中的一个严重的不谐和音、一次从‘五四’精神的轰轰烈烈的大步后撤。”
    (2)邵牧君在《为谢晋电影一辩》中,对谢晋电影模式的“催泪技巧”及其与好莱坞的“亲缘关系”给子正面肯定,认为把谢晋电影斥为与现代意识相悖的做法是“危言耸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条件决定的“现代意识”,超越现实的“泛现代意识”是不存在的。
    (3)钟惦裴的《谢晋电影十思》将“谢晋电影模式”争议导向更加深入的探讨。他告诫批评者需用历史眼光考察对象是否对社会进步有益,同时,他对谢晋电影的突破和突破中的局限性进行了认真思考,并表示,“谢晋作为谢晋固然值得珍视;而促使谢晋臻于完善,所言或有不当也同样值得珍视”。朱大可文章的“闪光处”,除了作为理论的“概括”和“勇气”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电影作为“文化现象”,表现了对整个社会和文艺的“责任感”,因此,“不应以锋芒毕露和某些不当,忽视它的合理内核”。钟惦裴既希望从电影历史及电影本体出发,评判创作主体及其电影创作;同时又希望突破电影的视界,从思想和文化更人的空间里看待谢晋及其电影现象一一对创作主体艺术个性的评价和张扬,必须在电影本体批评与电影文化阐释之间寻找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其既具有电影本体批评所蕴含的电影特性,又具有电影文化阐释的深刻度和开放性。

  • 第5题:

    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结合欧洲先锋派电影你认为中国电影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正确答案: 欧洲先锋派电影对于电影影像本体的探索是具有相当的先锋性质的,该运动对于电影的视听语言、剪辑技巧等等方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纵观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首先,欧洲先锋派电影的“纯电影性”可以作为借鉴,中国电影中缺少这样的先锋探索;其次,中国目前的电影发展太过注重商业性,电影的影像艺术本体性在当今导演的作品中较少被提及和讨论,这一点上中国电影应向欧洲的先锋派电影借鉴和学习,提高电影的艺术性修养。

  • 第6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哪一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 A、1932
    • B、1949
    • C、1927
    • D、1937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中国电影史上,193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年”。为什么?


    正确答案:新兴电影运动在1933年迅速崛起,并改变了中国电影的面貌。制片业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影片公司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制片方针,从单纯追求商业利润转变为服从现实需要,注重维护民族利益、关心国家命运,表达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1933年,《三个摩登女性》、《狂流》等一大批表现新的思想、描写新的内容的影片陆续上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1933年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电影年”。

  • 第8题:

    在革命根据地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组成部分是?


    正确答案:延安电影团

  • 第9题:

    试论蔡楚生的电影成就及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蔡楚生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导演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
    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这两部影片都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他善于动用电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影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
    这是蔡楚生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表现技巧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特别是他吸收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对比相结合的形式,在同一时间下转换空间,使之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深为中国广大观众所喜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第10题:

    填空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正确答案: 193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中国电影史上,1949年是事业奠基的一年。与此同时,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拍摄电影故事片什么?()

    正确答案: 《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三个重要时期

    正确答案: 1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局面下,中国民族掀起了抗日就忙的爱国热潮。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1949—1966)。从见过初期的蓬勃发展,到1956年前后掀起高潮,再到1959年达到高峰,直到文革前未能形成的创新时期,中国电影经历了“四起四落”的曲折发展过程。
    3“新时期”中国电影(1976—1989)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黄飞鸿系列电影是《黄飞鸿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近年,中国电影产业飞跃发展,电影成为人们文化休闲消费的重要选择,《集结号》、《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吸引了众多观众。这是因为()

    • A、第三产业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 B、电影属于第三产业
    • C、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 D、发展文化产业就能扩大内需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正确答案:1932

  • 第16题:

    电影语言的层面,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上是最活跃的部分。所有电影语言的运用都是围绕()展开的,是直接为()服务的。


    正确答案:情节叙事、情节叙事

  • 第17题:

    1923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获得巨大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它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孤儿救祖记

  • 第18题:

    为什么说在“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上1979年是转折的一年、创新的一年?


    正确答案:在“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上,1979年是转折的一年、创新的一年,也是走向繁荣的一年在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推动下,1979年,以向建国30周年献礼为契机,中国影坛掀起了一次创作高潮,共生产故事片65部,出现了《从奴隶到将军》、《苦恼人的笑》、《泪痕》、《生活的颤音》、《小花》、《归心似箭》等。
    这些影片在题材、风格、样式上体现出一定的多样化趋势,突破了“三突出”原则的束缚,恢复和发扬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在电影表现形式方面也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学习和借鉴了新的表现手法。

  • 第19题:

    为什么说1959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难忘的1959年”?


    正确答案:1959年被公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峰。这个创作高峰的出现,首先是经过十年的发展,电影工作者在思想、业务、创作各方面都趋于成熟,而且同时又与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1959年是建国十周年,尽管此前经历了反右斗争和“拔白旗”的挫折,但在政府的号召下,电影工作者又一次将电影创作推向高潮,推出了一大批好的电影作品,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这些影片无论从政治上、艺术上、技术上,都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水平。它们的出现,使得一时间银幕上佳作纷呈,好评如潮。1959年也被称作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难忘的1959年”。

  • 第20题:

    193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光辉一页,当时在党的领导之下成立了?


    正确答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

  • 第21题: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问答题
    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是哪部?

    正确答案: 《定军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1933年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
    A

    中国电影协会

    B

    中国电影发展协会

    C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

    D

    电影创作协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在革命根据地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组成部分是?()

    正确答案: 延安电影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