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及暴发疫情监测包括哪些?

题目

简答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及暴发疫情监测包括哪些?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报告。
2、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调查与核实诊断
①个案调查。
②收集临床资料采集病人的急性期血清进行血清学核实诊断和病原学检测。
③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3、媒介伊蚊分布本底调查。
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调查
①自然因素:自然地理资料(包括人口、地形、地貌、河流、植被、海拔、气温、降雨量、土壤等)、既往登革热流行情况;
②社会因素:人员流动情况、供水及储藏情况。
5、流行病学分析:重点统计罹患率,分析“三间”分布,提出可能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分析暴发或流行原因。
6、疫情控制措施:根据“三间”分布、流行特征、可能的传播因素实施疫情控制措施,包括现患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开展主动疫情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蚊灭蚊意识;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及其他消毒、灭蚊的工作。
7、分析总结:最后应对暴发或流行的原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流行趋势、措施评价及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
更多“简答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及暴发疫情监测包括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不包括().

    • A、病例监测
    • B、暴发监测
    • C、主动监测
    • D、风险监测

    正确答案:D

  • 第2题:

    2006年以来,中国部分省份陆续发生多起登革热疫情,广东省部分地区8月份以来发生本地登革热多点暴发疫情。根据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统计,截至8月28日,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89例。作为CDC工作人员,若派你调查广东的疫情,你应先做哪些准备工作?


    正确答案: 除一般传染病现场处理常备的物资及交通工具外,还要进行如下准备:
    (1)防蚊、灭蚊的设备及药物:喷雾器、烟雾机等设备和敌敌畏、溴氰菊酯、马拉硫磷等杀虫剂及有关生物、微生物灭蚊的制剂。
    (2)与当地医院密切联系,准备治疗登革热中、西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药物、设备等物资。准备分离登革病毒和血清学检查的试剂、器材等。
    (3)登革热调查、登记等各类表格。包括《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中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登革热病例调查一览表/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孳生地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调查表、媒介伊蚊登革病毒分离送检登记表、疑似登革热病人检材送检一览表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览表等表格。

  • 第3题:

    在一起输入型基孔肯雅热疫情处置中,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

    • A、隔离救治病例
    • B、疫情监测
    • C、捕杀活禽
    • D、爱国卫生运动

    正确答案:A,B,D

  • 第4题:

    简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定义?


    正确答案:发病前15天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有蚊虫叮咬史;或登革热病人急性期血清的阳性PCR产物或分离到的病毒经序列测定,其preM/E序列与到过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同序列高度同源。

  • 第5题:

    简述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报告标准。


    正确答案:简述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报告标准。答:(1)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及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疫情事件的相关信息(附件1)。(2)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 第6题:

    多选题
    输入性疟疾常规的监测内容包括()
    A

    输入性疟疾发病情况

    B

    输入性疟疾个案病例调查

    C

    输入性疟疾国境口岸监测

    D

    输入性疟疾疫点处理

    E

    传疟媒介监测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麻疹暴发疫情控制的一般措施有()
    A

    病例管理

    B

    接触者管理

    C

    感染控制

    D

    加强监测和风险沟通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6月13日县疾控中心判定此事件为疑似麻疹暴发疫情,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评估疫情暴发结束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暴发结束的判断依据是:最后一例麻疹病例发病后21天内无新的麻疹病例出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6月13日县疾控中心判定此事件为疑似麻疹暴发疫情,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如果对该乡开展应急接种,应考虑哪方面内容,请简要回答。

    正确答案: 如果开展应急接种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开展时间;覆盖年龄;开展范围;疫苗种类;应急接种形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登革热暴发疫情定义?

    正确答案: 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学校、村庄等),发生3例或以上登革热病例的。暴发疫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输入性病例所引起的暴发疫情;另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本地感染病例,或不能明确其感染来源的病例引起的暴发疫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6月13日县疾控中心判定此事件为疑似麻疹暴发疫情,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暴发控制过程中应如何判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正确答案: 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是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和、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的步骤包括:()
    A

    核实疫情

    B

    病例搜索

    C

    病例个案调查

    D

    流行病学特征描述

    E

    传播风险评估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后,经过疫情检索,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后,()内无新发病例,可经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核定,转入常规监测防治。

    • A、1周
    • B、2周
    • C、3周
    • D、4周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输入性疟疾常规的监测内容包括()  

    • A、输入性疟疾发病情况
    • B、输入性疟疾个案病例调查
    • C、输入性疟疾国境口岸监测
    • D、输入性疟疾疫点处理
    • E、传疟媒介监测

    正确答案:A,B,D

  • 第15题:

    2006年以来,中国部分省份陆续发生多起登革热疫情,广东省部分地区8月份以来发生本地登革热多点暴发疫情。根据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统计,截至8月28日,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89例。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采取的措施:
    (1)应划定疫点、疫区,为采取处理措施的实施范围划定界线。
    (2)对传染源的确认与管理。对急性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对登革热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15天防蚊医学观察。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原因发热者做好病家访视,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
    (3)切断传播途径。登革热传播途径是通过蚊虫叮咬吸血传播,为防止登革热发生和传播必须进行灭蚊。
    (4)保护易感人群。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确保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治能力。
    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纱门、纱窗等防蚊用品,防止蚊媒白天叮咬传染。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减少人群流动。要特别注意从登革热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人群的防护。

  • 第16题:

    简述登革热暴发疫情定义?


    正确答案: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学校、村庄等),发生3例或以上登革热病例的。暴发疫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输入性病例所引起的暴发疫情;另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本地感染病例,或不能明确其感染来源的病例引起的暴发疫情。 

  • 第17题:

    按照《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关于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B、暴发调查中、要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10天至调查之日
    • C、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 D、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暴发疫情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E、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正确答案:A,C,E

  • 第18题:

    多选题
    麻疹监测特异性指标包括()。
    A

    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

    B

    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

    C

    疑似麻疹排除报告发病率;

    D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起数占暴发疫情总起数的比例。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麻疹暴发疫情搜索的病例定义包括()等要素。
    A

    时间段

    B

    地域范围

    C

    人群范围

    D

    病例症状体征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6月13日县疾控中心判定此事件为疑似麻疹暴发疫情,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暴发疫情的调查步骤有哪些?

    正确答案: 发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疾控机构应成立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组,24小时内启动现场调查工作,对暴发疫情涉及的每一例疑似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血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等,暴发疫情调查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核实疫情、病例搜索、病例个案调查、流行病学特征描述、传播风险评估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哪种情况可判断麻疹暴发疫情结束。()
    A

    最后一例麻疹病人发病后21天内无新的麻疹病例出现可判断为暴发结束

    B

    最后一例麻疹病人发病后14天内无新的麻疹病例出现可判断为暴发结束

    C

    麻疹实验室网络连续3个月未监测到输入性病毒基因型,可判断为输入性疫情结束

    D

    麻疹实验室网络连续2个月未监测到输入性病毒基因型,可判断为输入性疫情结束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6月13日县疾控中心判定此事件为疑似麻疹暴发疫情,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疾控中心判定此事件为疑似麻疹暴发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麻疹暴发的判定依据是: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视为麻疹暴发定义为:
    ⑴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⑵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发病水平1倍以上;
    ⑶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答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及暴发疫情监测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1、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报告。
    2、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调查与核实诊断
    ①个案调查。
    ②收集临床资料采集病人的急性期血清进行血清学核实诊断和病原学检测。
    ③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3、媒介伊蚊分布本底调查。
    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调查
    ①自然因素:自然地理资料(包括人口、地形、地貌、河流、植被、海拔、气温、降雨量、土壤等)、既往登革热流行情况;
    ②社会因素:人员流动情况、供水及储藏情况。
    5、流行病学分析:重点统计罹患率,分析“三间”分布,提出可能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分析暴发或流行原因。
    6、疫情控制措施:根据“三间”分布、流行特征、可能的传播因素实施疫情控制措施,包括现患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开展主动疫情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蚊灭蚊意识;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及其他消毒、灭蚊的工作。
    7、分析总结:最后应对暴发或流行的原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流行趋势、措施评价及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