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心肺复苏操作目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演示心肺复苏术中开放气道的操作。


    参考答案:1.使患者平卧于硬板或平地上,解开患者衣领及紧身内衣等。2.迅速清除患者口鼻内的污泥、杂草、痰、呕吐物等异物,患者如有活动的义齿(假牙),应将其摘除,使呼吸道通畅。3.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或双下颌上提法,打开气道。4.成人头部后仰程度为患者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5.开放气道,利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有无呼吸。

  • 第2题: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的目的


    答案:
    解析: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一旦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其主要措施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 第3题:

    复苏后治疗的最初目的有哪些?(心肺复苏)


    正确答案: 复苏后治疗的最初目的有:
    (1)进一步改善心肺功能和体循环灌注,特别是脑灌注;
    (2)将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及时转至医院的急诊室,再转至设备完善的ICU病房;
    (3)力求明确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
    (4)完善措施,预防复发;
    (5)采取措施,改善远期预后,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完全康复。

  • 第4题:

    心肺复苏术操作人员操作累了中间可以休息。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心肺复苏给药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⑴提高心脏按压效果,激发心脏复跳,增强肌收缩力;
    ⑵提高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血流量和脑血流量;
    ⑶降低除颤阈值,利于除颤或防止室颤的复发;
    ⑷纠正酸血症和电解质失衡。

  • 第6题:

    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要反复检查病人的心跳和呼吸。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是()。


    正确答案:迅速有效的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注和供氧

  • 第8题:

    请简述心肺复苏时用药的目的。


    正确答案:为了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率失常,调整急性酸碱失衡,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 第9题:

    单选题
    心搏骤停患者的年龄不同,心肺复苏的操作也有所不同,下列不属于按年龄划分的是()。
    A

    成年人心肺复苏

    B

    老年人心肺复苏

    C

    儿童心肺复苏

    D

    婴儿心肺复苏

    E

    新生儿心肺复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心肺复苏操作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不要随意搬动伤病员,注意保护脊柱。
    (2)要在坚硬的平面上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3)严禁在正常人身上进行CPR操作训练。
    (4)随时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单人和双人心肺复苏的操作

    正确答案: 两人进行复苏时,一人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作心脏挤压,每5次心脏挤压后,行人工呼吸一次(5:1)。单人进行复苏时,则在心脏挤压15次后,进行人工呼吸2次(15: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现场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


    答案:
    解析: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证实 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患者,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患者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 一般要去枕平卧,将患者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患者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患者。
    3.畅通呼吸道 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有假牙托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方法: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患者的鼻翼下端;
    (3)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4)深而快地向患者口内用力吹气,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为止;
    (5)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患者胸部,吸人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患者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患者从鼻孔通气,观察患者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患者口内排出;
    (6)吹气频率12~20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双人操作按5:1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
    (7)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目前比较公认以每次800~1 200ml,绝对不能超过每次1 200ml,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2)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传统惯用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3:2为恰当,按压与呼的比例同上述。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②患者面
    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s,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 第13题:

    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


    答案:
    解析:
    1.诊断要迅速、明确。
    2.立刻呼救、让附近的人协助抢救或给急救中心打电话。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配合,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反复进行直到协助抢救者到来。
    4.抢救1分钟后,检查1次颈动脉情况,如无搏动,继续进行复苏,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1次,每次不超过5秒。

  • 第14题:

    简述心肺复苏徒手操作法的目的?


    正确答案: 目的是提供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最低限度的血液供应,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动能,为进一步抢救创造基础条件。

  • 第15题:

    心肺复苏术操作只需要要做1个循环后就可以判断是否复苏成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何谓徒手心肺复苏术?它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在开放呼吸道的情况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一种操作技术。
    目的:使患者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恢复和保证全身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 第17题:

    简述单人和双人心肺复苏的操作


    正确答案:两人进行复苏时,一人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作心脏挤压,每5次心脏挤压后,行人工呼吸一次(5:1)。单人进行复苏时,则在心脏挤压15次后,进行人工呼吸2次(15:1)。

  • 第18题:

    心肺复苏的目的:利用人工()使()和()以维持生命。


    正确答案:吸及胸外心脏按压;血液可以携氧到脑部;心脏

  • 第19题:

    心肺复苏操作时哪些属有效指标?


    正确答案: ①、伤者瞳孔由大变小;
    ②、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晕;
    ③、伤者有眼球活动出现对光反射。

  • 第20题:

    判断题
    心肺复苏术操作人员操作累了中间可以休息。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复苏后治疗的最初目的有哪些?(心肺复苏)

    正确答案: 复苏后治疗的最初目的有:
    (1)进一步改善心肺功能和体循环灌注,特别是脑灌注;
    (2)将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及时转至医院的急诊室,再转至设备完善的ICU病房;
    (3)力求明确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
    (4)完善措施,预防复发;
    (5)采取措施,改善远期预后,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完全康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