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切忌猛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
第1题:
血小板保存期内,摇动速度为
A、10~20次/分钟
B、20~30次/分钟
C、30~40次/分钟
D、40~50次/分钟
E、50~60次/分钟
第2题:
A、血小板自血库取回后要立即输注
B、如果病人必须在输注血小板的同时还要输注其它液体,则要另外开放静脉
C、血小板输注前要缓慢摇动血袋,注意检查血袋有无聚集的颗粒
D、血小板放于室温下不能超过3小时
第3题:
血栓形成必须具备
A.心血管内膜损伤
B.血液黏稠度增加
C.血小板数减少
D.血小板数增加
第4题: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是通过其释放的血管收缩物质、血小板粘聚成团堵塞损伤的血管和促进凝血实现的。
第5题:
血小板如需放置,需每隔()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
第6题: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第7题:
人体血管损伤出血时,起止血、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第8题:
关于DIC的发病机制,不正确的是()
第9题:
血小板粘着于受损伤血管
血液凝固,血块回缩
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使小血管收缩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
纤溶系统激活
第10题:
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
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第11题:
血小板输注无效
发热反应
输血后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第12题: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第13题:
A、洗涤血小板、辐照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B、少白细胞血小板、冰冻血小板、手工血小板。
C、洗涤血小板、辐照血小板、冰冻血小板。
D、机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第14题:
生理型止血过程包括:
A、血小板粘着于受损伤血管
B、血液凝固,血块回缩
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使小血管收缩
D、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
E、纤溶系统激活
第15题:
第16题:
雪松栽植后,应设(),以防风吹摇动,影响成活。
第17题: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第18题: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第19题:
雷德法测定发动机燃料饱和蒸气压时,要将装好试样的测定器(),用力猛烈摇动。
第20题:
血小板抗体可导致()
第21题:
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损伤
纤溶系统激活
血小板数量增加
组织损伤
第22题:
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
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
形成止血血栓
促进血液凝血
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