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血小板切忌猛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相关问题
  • 第1题:

    血小板保存期内,摇动速度为

    A、10~20次/分钟

    B、20~30次/分钟

    C、30~40次/分钟

    D、40~50次/分钟

    E、50~60次/分钟


    参考答案:E

  • 第2题:

    有关血小板输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血小板自血库取回后要立即输注

    B、如果病人必须在输注血小板的同时还要输注其它液体,则要另外开放静脉

    C、血小板输注前要缓慢摇动血袋,注意检查血袋有无聚集的颗粒

    D、血小板放于室温下不能超过3小时


    正确答案:ABC

  • 第3题:

    血栓形成必须具备

    A.心血管内膜损伤

    B.血液黏稠度增加

    C.血小板数减少

    D.血小板数增加


    正确答案:ABD
    解析:血栓形成的条件有:(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有利于活化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2)血流状态的改变,当血流缓慢或血流产生漩涡时,血小板得以进入边流,增加了和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血小板粘连于内膜的可能性增大。血液黏滞性增加是血流缓慢的原因之一;(3)血液凝固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多是血液凝固性增加的一个原因。A、B、D三项是要求的答案。

  • 第4题: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是通过其释放的血管收缩物质、血小板粘聚成团堵塞损伤的血管和促进凝血实现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血小板如需放置,需每隔()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

    • A、5分钟
    • B、10分钟
    • C、15分钟
    • D、20分钟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 A、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 
    • B、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 
    • C、形成止血血栓 
    • D、促进血液凝血 
    • E、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 

    正确答案:A,B,C,D,E

  • 第7题:

    人体血管损伤出血时,起止血、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关于DIC的发病机制,不正确的是()

    • A、血管内皮损伤
    • B、血小板损伤
    • C、纤溶系统激活
    • D、血小板数量增加
    • E、组织损伤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多选题
    生理型止血过程包括:()
    A

    血小板粘着于受损伤血管

    B

    血液凝固,血块回缩

    C

    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使小血管收缩

    D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

    E

    纤溶系统激活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
    A

    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

    B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

    C

    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D

    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E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血小板抗体可导致()
    A

    血小板输注无效

    B

    发热反应

    C

    输血后紫癜

    D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血小板如需放置,需每隔()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
    A

    5分钟

    B

    10分钟

    C

    15分钟

    D

    20分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特制血小板的种类()。

    A、洗涤血小板、辐照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B、少白细胞血小板、冰冻血小板、手工血小板。

    C、洗涤血小板、辐照血小板、冰冻血小板。

    D、机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生理型止血过程包括:

    A、血小板粘着于受损伤血管

    B、血液凝固,血块回缩

    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使小血管收缩

    D、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

    E、纤溶系统激活


    参考答案:ABCDE

  • 第15题:

    在生理止血过程中,与识别损伤部位有关的血小板生理特征是

    A.血小板粘附
    B.血小板聚集
    C.血小板释放
    D.血小板吸附

    答案:A
    解析:
    (1)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内皮下胶原暴露,vWF首先与胶原纤维结合,引起vWF变构,然后血小板膜上的GPⅠb与变构的vWF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上。(2)血小板释放是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血小板释放的TXA2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和缩血管作用。血小板吸附是指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

  • 第16题:

    雪松栽植后,应设(),以防风吹摇动,影响成活。


    正确答案:支架

  • 第17题: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 A、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
    • 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
    • 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 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 E、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 A、心、血管内膜损伤
    • B、血液黏稠度增加
    • C、血小板数目减少
    • D、血小板数目增加
    • E、血液黏稠度降低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雷德法测定发动机燃料饱和蒸气压时,要将装好试样的测定器(),用力猛烈摇动。


    正确答案:颠倒

  • 第20题:

    血小板抗体可导致()

    • A、血小板输注无效
    • B、发热反应
    • C、输血后紫癜
    • D、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E、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正确答案:A,B,C,D,E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DIC的发病机制,不正确的是()
    A

    血管内皮损伤

    B

    血小板损伤

    C

    纤溶系统激活

    D

    血小板数量增加

    E

    组织损伤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
    A

    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

    B

    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

    C

    形成止血血栓

    D

    促进血液凝血

    E

    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血小板切忌猛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