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一生南巡北游,到处题诗作赋,留下了众多墨迹,但他最喜欢的还是临摹名家书法。独乐寺行宫现存乾隆书法碑刻共28块,107篇诗文,这组碑刻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也是古代著名书法大家的汇集。其中代表作品是“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请问这四句话出自四书五经的哪一部?

题目

乾隆皇帝一生南巡北游,到处题诗作赋,留下了众多墨迹,但他最喜欢的还是临摹名家书法。独乐寺行宫现存乾隆书法碑刻共28块,107篇诗文,这组碑刻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也是古代著名书法大家的汇集。其中代表作品是“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请问这四句话出自四书五经的哪一部?


相似考题
更多“乾隆皇帝一生南巡北游,到处题诗作赋,留下了众多墨迹,但他最喜欢的还是临摹名家书法。独乐寺行宫现存乾隆书法碑刻共28块,107篇诗文,这组碑刻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也是古代著名书法大家的汇集。其中代表作品是“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请问这四句话出自四书五经的哪一部?”相关问题
  • 第1题:

    乾隆皇帝在蓟县境内建造了五处行宫,盘山的静寄山庄、白涧行宫、桃花寺行宫、隆福寺行宫这四处行宫均被毁坏,仅存遗址,只有独乐寺行宫保存完好。请问独乐寺行宫建于哪年?


    正确答案: 乾隆十八年(1753年)

  • 第2题:

    唐代的著名书法家们留下了哪些有名碑刻?它们表现了怎样的独特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唐碑中除了少部分篆书和隶书碑刻,主要就是楷书碑刻,习惯上说的唐碑,就是指唐代楷书碑刻而言的。它和魏碑成为楷书的两大体系。唐代楷书继隋代书风的余绪,又追求创造,深究于笔法,精研于形貌,能各自成家。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他们都各创一体,成为后世的楷模。其余的如欧阳通、薛稷、徐浩、苏灵芝、柳公绰、魏栖梧、张旭等,均是一代写楷书的名手,但由于他们的楷书在艺术风格上不如上述的数家那么强烈突出,因此影响也就要小一些。
    唐碑存世很多,现仅介绍一些著名书法家留下的有名碑刻:欧阳询的楷书主要取法于六朝碑版,又兼受二王(羲之、献之)书法的影响,书风劲险刻厉,《书断》称之为“森森焉若武库矛戟”,在险绝中又见平正,自成一家,世称“欧体”。存世的碑刻有一二十种,著名的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四月刻。楷法严谨峭劲,为欧阳询的代表作。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陈继儒评其书“如深山圣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学欧书者,多学此碑;《皇甫诞碑》,无年月,书法如《九成宫》、《化度寺》,而险劲过之,腴润气息稍乏。此碑翻刻多次,善本难得;《虞恭碑》,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月刻,此碑书法平正清穆,可与《九成宫》并美,杨守敬称此碑“最为晚年之作,而平正婉和,其结体不似醴泉之开张,亦不似皇甫之峻拔,惟原石损失太甚,海内无全拓本”;《化度寺碑》,贞观五年(631年)刻。原石久佚,在宋时已多翻本。翁方纲认为此碑书法胜于《九成宫》,杨守敬亦认为“欧书之最醇古者,以化度寺为最煜赫”。此碑书法确是劲健悦泽,称楷书极则,惜泐甚。
    虞世南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得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书法传统,因此受到唐太宗的赏识。书风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书后品》赞之如“罗绮娇春,鹓鸿戏沼”。书法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但二人风格迥异。存世碑刻有《孔子庙堂碑》,此碑为唐武德九年(629年)刻,刻成之后,车马填集碑下,捶拓无虚日,可见影响之大,其书锋芒内敛,风神凝远,惜碑早毁。现存《孔子庙堂碑》,均系后世重刻。目前所存精品古拓,仅清人李宗瀚所藏一本,现有影印本传世,但原拓已流入日本,藏三井家。

  • 第3题:

    隋人书法出现了什么趋势?试分析其代表碑刻。


    正确答案: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书法艺术出现了综合南北的趋势,北方雄强的书风逐渐被南方柔美的书风所同化。其主要原因是在北朝后期的社会审美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后周书》中记载:“周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关,贵游等翕然学褒书。(赵)文渊之书,遂被遐弃,文渊惭恨,形于言色。后知好尚难返,亦改习褒书。”王褒的书法被梁武帝评为“凄断风流,势不称貌,意深工浅,犹未当妙”。可见,他的书法在南方并不是最高明的,而赵文渊的书法在北方却是推为能手,当王褒一入关,赵文渊的书法即被遗弃,这就是北方社会书法审美观发生重大转变的史实。由齐亡入周,后又入隋的颜之推,在他所作的《颜氏家训》中说:“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这代表了审美观转变后的北朝人对书法美的新认识。所以,北方书法就急剧向南方书法靠近,到了隋代,书风就表现出南北综合的趋势。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作品有《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启法寺碑》、《苏孝慈墓志》等,它们熔南北于一炉,开唐楷的先导。现分别介绍如下:
    《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586年)刻,在河北正定县龙兴寺。楷书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阴及侧有题名,额有“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十五字。此碑书风平正冲和,婉丽遒媚,笔划瘦劲,结体宽博,历来称为隋碑第一。
    《董美人墓志》,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此碑出土时几无剥落,视之如新,有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书法工整遒劲,秀丽端庄,为隋碑中的上品。原石已佚,初拓本藏上海博物馆。
    《启法寺碑》,隋仁寿二年(602年)十二月刻。为书家丁道护所书。原石在湖北襄阳,宋时已失,仅有拓本一种传世,为清人李宗瀚所藏,后归吴荣光,又归罗振玉,后流入日本。此碑清劲古朴,与《龙藏寺碑》相仲伯,宋蔡襄说:“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丁)道护所得最多。”清陆恭题跋:“审其用笔淬厉,仍归浑朴,洗六朝之余习,开欧褚之先声。”此碑应为隋代书法的代表。
    《苏孝慈墓志》又称《苏慈墓志》,隋仁寿三年(603年)三月刻。清光绪年间在陕西蒲城出土。楷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一字不泐,如同新刻。书法工整秀雅,洞达疏朗,字体似唐代欧阳询书,为隋代楷书范本。

  • 第4题:

    一句古文“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 就话论话 这句古语道出的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做人、做事的准则,更加揭示了在面对成就时的态度。
    就话论理 在工作中取得些成绩是很正常的,如果因此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话,将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欲望,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它会催人奋进,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它会成为推人坠落的黑手。
    志向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为目标坚持奋斗,关系到我们的奋斗是否能取得成果。
    乐不可极,因为乐极生悲。在我们纵情欢乐的时候,会因为放松戒备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就话论人 我们应当以这句话为诫,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永远保持谦虚、低调、谨慎的态度,胜利不骄傲,成功不自满,使自己快速成长。

  • 第5题:

    河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碑刻遍布各地,()堪称国内现存楷书碑刻的鼻祖,被书法界评为“上承南北朝之遗风,下开唐楷之先声”,是研究魏碑向楷书过渡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碑刻。

    • A、《杨宣碑》
    • B、《马君起造像碑》
    • C、《大观圣作之碑》
    • D、《龙藏寺碑》

    正确答案:D

  • 第6题:

    问答题
    一句古文“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 就话论话 这句古语道出的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做人、做事的准则,更加揭示了在面对成就时的态度。
    就话论理 在工作中取得些成绩是很正常的,如果因此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话,将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欲望,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它会催人奋进,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它会成为推人坠落的黑手。
    志向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为目标坚持奋斗,关系到我们的奋斗是否能取得成果。
    乐不可极,因为乐极生悲。在我们纵情欢乐的时候,会因为放松戒备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就话论人 我们应当以这句话为诫,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永远保持谦虚、低调、谨慎的态度,胜利不骄傲,成功不自满,使自己快速成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张飞庙珍藏有大量汉唐以来的诗文、碑刻、书画,素有“三绝”盛誉,其中“三绝”是指(  )。
    A

    绘画绝世

    B

    诗文绝世

    C

    镌刻绝世

    D

    书法绝世

    E

    文章绝世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张飞庙,又称张桓侯庙,位于飞凤山麓,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张飞庙内塑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文物数百件,多为稀世珍品,素有“三绝”(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镌刻绝世)之盛誉,号称“文藻胜地”。

  • 第8题:

    问答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书法真迹是?

    正确答案: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书法真迹是公元三世纪后期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光辉时代,出现不少著名书法家。东晋()的楷书和行草书完全摆脱了隶书的影响而趋于成熟完美。传世著名作品《》点画遒美,行笔流畅,书风清秀,卷中重复字在写法上都有变化,作品《》曾为北宋宫廷收藏,清代藏于内府,乾隆皇帝称誉备至,与王献之《》及王珣《》合称“三希”,宫中书斋因置此三帖故命名为“三希堂”;北碑也叫()产生于民间书法,为楷书分支,代表作有《》、《》、《》、《》、《》、《》、《》等。

    正确答案: 王羲之,《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魏碑,《石门铭》,《郑文公碑》,《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张黑女墓志》,《瘞鹤铭》,《爨龙颜碑》,《爨宝子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天津著名的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西门内,位于独乐寺主体之一的观音阁的西北侧,立有(  )块乾隆皇帝书法壁碑。
    A

    16

    B

    21

    C

    28

    D

    32


    正确答案: C
    解析:
    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内,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后辽代重建,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独乐寺观音阁的西北侧,立有乾隆书壁碑,共28块,均为清乾隆皇帝手书名家诗。

  • 第11题:

    判断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东晋世族书法名家的作品大多以真迹传世,流传至今,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魏朝的书法以()书体为主,有名的碑刻有()。

    正确答案: 汉隶为主,转变为真行、隶并行了,黄初残碑、胶东令王君断碑、庐江太守范式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书法真迹是?


    正确答案: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书法真迹是公元三世纪后期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 第14题:

    汉代的书法以()书体为主,有名的碑刻有()等。


    正确答案:隶书;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张迁碑、封龙山刻石

  • 第15题: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哪部文献?()

    • A、尚书
    • B、礼记
    • C、论语
    • D、诗经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光辉时代,出现不少著名书法家。东晋()的楷书和行草书完全摆脱了隶书的影响而趋于成熟完美。传世著名作品《》点画遒美,行笔流畅,书风清秀,卷中重复字在写法上都有变化,作品《》曾为北宋宫廷收藏,清代藏于内府,乾隆皇帝称誉备至,与王献之《》及王珣《》合称“三希”,宫中书斋因置此三帖故命名为“三希堂”;北碑也叫()产生于民间书法,为楷书分支,代表作有《》、《》、《》、《》、《》、《》、《》等。


    正确答案:王羲之;《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魏碑;《石门铭》;《郑文公碑》;《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张黑女墓志》;《瘞鹤铭》;《爨龙颜碑》;《爨宝子碑》

  • 第18题:

    填空题
    书法史上第一块行书碑刻是唐太宗()

    正确答案: 《晋祠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唐代的著名书法家们留下了哪些有名碑刻?它们表现了怎样的独特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唐碑中除了少部分篆书和隶书碑刻,主要就是楷书碑刻,习惯上说的唐碑,就是指唐代楷书碑刻而言的。它和魏碑成为楷书的两大体系。唐代楷书继隋代书风的余绪,又追求创造,深究于笔法,精研于形貌,能各自成家。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他们都各创一体,成为后世的楷模。其余的如欧阳通、薛稷、徐浩、苏灵芝、柳公绰、魏栖梧、张旭等,均是一代写楷书的名手,但由于他们的楷书在艺术风格上不如上述的数家那么强烈突出,因此影响也就要小一些。
    唐碑存世很多,现仅介绍一些著名书法家留下的有名碑刻:欧阳询的楷书主要取法于六朝碑版,又兼受二王(羲之、献之)书法的影响,书风劲险刻厉,《书断》称之为“森森焉若武库矛戟”,在险绝中又见平正,自成一家,世称“欧体”。存世的碑刻有一二十种,著名的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四月刻。楷法严谨峭劲,为欧阳询的代表作。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陈继儒评其书“如深山圣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学欧书者,多学此碑;《皇甫诞碑》,无年月,书法如《九成宫》、《化度寺》,而险劲过之,腴润气息稍乏。此碑翻刻多次,善本难得;《虞恭碑》,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月刻,此碑书法平正清穆,可与《九成宫》并美,杨守敬称此碑“最为晚年之作,而平正婉和,其结体不似醴泉之开张,亦不似皇甫之峻拔,惟原石损失太甚,海内无全拓本”;《化度寺碑》,贞观五年(631年)刻。原石久佚,在宋时已多翻本。翁方纲认为此碑书法胜于《九成宫》,杨守敬亦认为“欧书之最醇古者,以化度寺为最煜赫”。此碑书法确是劲健悦泽,称楷书极则,惜泐甚。
    虞世南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得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书法传统,因此受到唐太宗的赏识。书风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书后品》赞之如“罗绮娇春,鹓鸿戏沼”。书法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但二人风格迥异。存世碑刻有《孔子庙堂碑》,此碑为唐武德九年(629年)刻,刻成之后,车马填集碑下,捶拓无虚日,可见影响之大,其书锋芒内敛,风神凝远,惜碑早毁。现存《孔子庙堂碑》,均系后世重刻。目前所存精品古拓,仅清人李宗瀚所藏一本,现有影印本传世,但原拓已流入日本,藏三井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隋人书法出现了什么趋势?试分析其代表碑刻。

    正确答案: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书法艺术出现了综合南北的趋势,北方雄强的书风逐渐被南方柔美的书风所同化。其主要原因是在北朝后期的社会审美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后周书》中记载:“周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关,贵游等翕然学褒书。(赵)文渊之书,遂被遐弃,文渊惭恨,形于言色。后知好尚难返,亦改习褒书。”王褒的书法被梁武帝评为“凄断风流,势不称貌,意深工浅,犹未当妙”。可见,他的书法在南方并不是最高明的,而赵文渊的书法在北方却是推为能手,当王褒一入关,赵文渊的书法即被遗弃,这就是北方社会书法审美观发生重大转变的史实。由齐亡入周,后又入隋的颜之推,在他所作的《颜氏家训》中说:“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这代表了审美观转变后的北朝人对书法美的新认识。所以,北方书法就急剧向南方书法靠近,到了隋代,书风就表现出南北综合的趋势。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作品有《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启法寺碑》、《苏孝慈墓志》等,它们熔南北于一炉,开唐楷的先导。现分别介绍如下:
    《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586年)刻,在河北正定县龙兴寺。楷书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阴及侧有题名,额有“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十五字。此碑书风平正冲和,婉丽遒媚,笔划瘦劲,结体宽博,历来称为隋碑第一。
    《董美人墓志》,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此碑出土时几无剥落,视之如新,有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书法工整遒劲,秀丽端庄,为隋碑中的上品。原石已佚,初拓本藏上海博物馆。
    《启法寺碑》,隋仁寿二年(602年)十二月刻。为书家丁道护所书。原石在湖北襄阳,宋时已失,仅有拓本一种传世,为清人李宗瀚所藏,后归吴荣光,又归罗振玉,后流入日本。此碑清劲古朴,与《龙藏寺碑》相仲伯,宋蔡襄说:“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丁)道护所得最多。”清陆恭题跋:“审其用笔淬厉,仍归浑朴,洗六朝之余习,开欧褚之先声。”此碑应为隋代书法的代表。
    《苏孝慈墓志》又称《苏慈墓志》,隋仁寿三年(603年)三月刻。清光绪年间在陕西蒲城出土。楷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一字不泐,如同新刻。书法工整秀雅,洞达疏朗,字体似唐代欧阳询书,为隋代楷书范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乾隆皇帝将三幅珍贵的书法作品藏在故宫养心殿,取名“三希贴”,下列属于“三希帖”的书法作品是()
    A

    《快雪时晴帖》

    B

    《松风阁诗帖》

    C

    《中秋帖》

    D

    《伯远帖》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哪部文献?()
    A

    尚书

    B

    礼记

    C

    论语

    D

    诗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