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下面这首怀念大陆故乡的“古体诗”的片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止,有国殇。”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第1题: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汉高祖刘邦酒酣时创作的《大风歌》,请问,刘邦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通过打击什么乐器来传达豪情的?
第2题: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第3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是台湾著名书法家、诗人()在临终前留下的诗文。
第4题:
“葬我于高山之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读了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反攻大陆
葬于大陆
祖国统一
台湾独立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出自()的()篇诗作。
第14题: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汉高祖刘邦酒酣创作的《大风歌》,请问这首诗引用了什么典故?
第15题:
无论身在何处,中华儿女总是血脉相连。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留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诗深切体现了()。
第16题:
材料一: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峡两岸都流传着关于这两座山被迫分开的传说,仅台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对于这个传说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李登辉在讲授如何对付国民党和亲民党。——原载台《联合报》) 材料四:“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哪些侵略,结果如何?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鸦片战争和香港被英国攻占
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领
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第21题:
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