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自强不息,坚定必胜信念
艰苦奋斗,保持创业激情
令行禁止,建立严明纪律
学习创新,持续追求卓越
更多“简述新红军精神。”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 第2题:

    请简述红军长征的过程?


    正确答案: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 第3题:

    通过对长征的学习,请谈谈和长征的精神,并体会一下是什么支持着红军走完了艰难的历程,红军为什么能从失败走向胜利呢?


    正确答案: 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反映了红军顽强的生命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及至整个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
    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原因是由于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饱尝了饥寒伤病的折磨,仍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另外也是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 第4题:

    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后,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在又在()布置了新的口袋阵,集结了20万军队,坐等红军自投罗网。


    正确答案:湘西

  • 第5题:

    宁化客家山歌以比兴为主,旋律悠扬,曲调丰富,其中表现客家人立志参加红军闹革命题材的山歌是()。

    • A、《韭菜开花》
    • B、《送郎当红军》
    • C、《农工商学都要勤》
    • D、《新打梭标两面光》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在革命根据地里和长征中产生了许多反映红军战斗生活和歌颂共产党革命领袖以及反映根据地群众精神面貌的歌曲,即()(旧曲调新歌词)。如《八一起义》《盼红军》《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红军纪律歌》(即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


    正确答案:新民歌

  • 第7题:

    神舟十号,再会天宫;太空课堂,天地对话。我国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简述我国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 第8题: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对此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 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 C、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场景
    • 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属于新红军精神的是()
    A

    自强不息,坚定必胜信念

    B

    艰苦奋斗,保持创业激情

    C

    令行禁止,建立严明纪律

    D

    学习创新,持续追求卓越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对此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A

    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

    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C

    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场景

    D

    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通过对长征的学习,请谈谈和长征的精神,并体会一下是什么支持着红军走完了艰难的历程,红军为什么能从失败走向胜利呢?

    正确答案: 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反映了红军顽强的生命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及至整个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
    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原因是由于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饱尝了饥寒伤病的折磨,仍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另外也是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


    正确答案:一、长征胜利的政治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通过长征确立了毛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5、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二、长征精神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

  • 第14题:

    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

  • 第15题: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你认为我们“在新长征的征途上”,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红军的长征精神()

    • A、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乐观向上
    • B、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 C、航天精神
    • D、科学的研究精神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简述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及胜利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经过:长征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长征的开始阶段(1933年10月——1934年10月),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以50万军队重点进攻中央苏区;而此时博古、李德等中央领导人错误估计形势,摒弃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的战略主张,而是采取“冒险主义”的方针进行错误的抵御。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1934年临时中央被迫决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长征的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935年1月),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此时,追缴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中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这极有利于红军,但是博古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934年11月27日,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国民党军南北对进,向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经过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接着进至西延地域。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
    3)长征的胜利阶段(1935年1月1936年10月),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并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2)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的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 第17题:

    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何明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保存下来的,是灵力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诠释节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现,是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1、保留了革命力量——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组建的八路军其主干就是长征北上的红一、二、四方面军.
    2、传播革命思想,撒播革命火种——解放大西南时期得到了地方群众的积极配合,这些群众实际上很多就是长征时期保留下来的党组织、红军伤病员组织起来的,势力虽不大,但是却在关键时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这些地区的解放进程.
    3、推动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长征适应了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潮流,它以北上抗日为鲜明旗号,以大无畏的革命气势推动了中国新一轮革命高潮的到来

  • 第18题:

    下列属于新红军精神的是()

    • A、自强不息,坚定必胜信念
    • B、艰苦奋斗,保持创业激情
    • C、令行禁止,建立严明纪律
    • D、学习创新,持续追求卓越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以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斗争生活见长,表现和赞颂老红军战士的崇高的精神世界的短篇小说作者是()。

    • A、杜鹏程
    • B、峻青
    • C、吴强
    • D、王愿坚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及胜利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经过:长征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长征的开始阶段(1933年10月——1934年10月),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以50万军队重点进攻中央苏区;而此时博古、李德等中央领导人错误估计形势,摒弃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的战略主张,而是采取“冒险主义”的方针进行错误的抵御。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1934年临时中央被迫决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长征的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935年1月),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此时,追缴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中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这极有利于红军,但是博古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934年11月27日,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国民党军南北对进,向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经过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接着进至西延地域。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
    3)长征的胜利阶段(1935年1月1936年10月),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并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2)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的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以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斗争生活见长,表现和赞颂老红军战士的崇高的精神世界的短篇小说作者是()。
    A

    杜鹏程

    B

    峻青

    C

    吴强

    D

    王愿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后,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在又在()布置了新的口袋阵,集结了20万军队,坐等红军自投罗网。

    正确答案: 湘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