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积极适应大自然,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表现在()。
第1题:
下列不属于庄子”天子和天下“的含义的是?()
第2题:
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第3题: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的意思是:()
第4题: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即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
第5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第6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味伤形,气伤精”之气是指()。
第7题:
在阴阳的天地之象中,属阳的是()。
第8题:
解释下列各加“ ”的词的意义。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第9题:
不同于人类的等级秩序
超越于人类之外与自然变化相关的
天地之间
天地精神
第10题:
大自然产物
天地万物
人为贵
阴阳平衡
第11题:
你们这样的无知,浑浑噩噩地混迹在天地之间,所以充塞在天地之间,不过是我们的碌碌无为的躯体。天地之间的率真之志,才真正形成了我们的天然本性。
我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就是我们的身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之气的志,形成了我们的天然本性。
我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我们,不过是我们的躯壳而已,我们需要精气神的充盈;天地之间的统帅之气,滋养着我们的秉性。
你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所以应该珍惜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正气,提升我们外在躯体之中的学养;让天地之气的帅志,形成我们的天然本性。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管子“天出其精、地出其形,乃化为人”说明人体由来是()。
第14题: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即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
第15题:
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看,肝脏是阴中之阳,对应的是四季中的()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第16题: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属于()的观点。
第17题:
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乃是天地之间生长的灵物,它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
第18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
第19题:
《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指的是()
第20题:
向自然学习,与天地共阴阳、同节律
依赖天地,从天地获取能量
避免天之六气过激,地之五味偏嗜给人体造成的疾病
人类需要积极主动合拍于大自然
第21题:
规范
天地
阴阳之范围
五行之运化
第22题:
人体的正气
水谷之精气
药食之气
药物的四气
天地之精气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