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中“服人”的含义是()。
第1题:
与乘客发生矛盾和纠纷时,要态度冷静,虚心听取乘客的意见和批评,做到()。
第2题:
学习先秦君子的道德风尚要求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注意()。
第3题:
翻译: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第4题:
一个人要让别人心悦诚服、没有怨念,应该要做到()
第5题: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第6题: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第7题:
出租车运营服务中处理纠纷的正确方式是()
第8题:
用武力使人屈服,并不是真的让别人真心服气,只是力量不足罢了
君子要以中庸之道,使人心服口服
用武力使人信服的人,别人不一定心服,是因为他打不过人缘故;用道德感化使人信服的人,别人内心服了嘴上也不服
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好像七十子归服孔子一样
第9题:
势服人
理服人
才大者
第10题:
第11题:
意义
含义
议论
第12题:
主张“以德服人”
主张“性恶论”
主张“施仁政于民”
主张“性善论”
第13题: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使学生改变态度,按要求行事,有三种办法:以力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力服人,系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以理服人,才是上策;以德服人,则是上上策。评论上列言论
第14题:
翻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第15题:
说理是进行思想协调的重要手段,要做到(),必须说理充分透彻,即把自己所讲的道理的含义要讲准,内容要讲清,实质要讲透。
第16题:
“君子常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中“义”的含义是()。
第17题: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第18题: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第19题:
第20题:
以财服人
以权服人
以德服人
以名服人
第21题: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
第22题:
第23题:
服务于人
服从于人
使人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