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认为儒者修养身心之法和提高品德修养之术以及最终所要达到之境界的根本一点是遵循()。
第1题:
第2题:
医务人员在医学道德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医德境界,叫做()。
第3题:
境界是指人们在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
第4题:
在现实条件下,你认为对“个人修养”正确观点的选择是()。
第5题: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大量贤人被任用是大唐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德行,我们现在称为思想道德修养;学识,我们现在称为科学文化修养。下面对二者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水平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对立的、二者无法兼顾
第6题:
下列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第7题:
韩愈重视作家的个人修养,认为道德完善和勤学苦练是提高艺术水平的两个方面。他根据孟子的“养气”说,提出“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论。
第8题: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审美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通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达到完美的境界称为()
第9题:
你对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是()。
第10题:
德育属于品德修养范畴
品德修养与德育同义
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个人进行品德修养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
第11题: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品德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认同和践履的结果。
比起圣人,普通人的品德修养先天不足,一生都难以达到提升道德境界的目标。
“行道”是品德修养的途径和目的。
第12题:
为学
礼义
为政
第13题:
墨子认为为政之根本是()。
第14题: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的养成上。
第15题:
提高品德修养,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第16题: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名言反映的共同道理是()。
第17题: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启示我们()
第18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不符合以上叙述的是()
第19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是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要
第20题:
渊博的知识是导游人员立业之基。导游人员的知识修养包括()
第21题:
修养
品德
境界
理想
第22题: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积善成德
慎独自律
第23题:
道德修养
道德品质
道德境界
个人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