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贾让“()”、王景“河汴分流”、潘季训“()”,到近代李仪祉的“上中游蓄水拦沙、下游固定中水河槽、整治河口”,人们围绕黄河展开了持续的治理,“河工千余年来历史,唯有防洪一事”。
第1题:
嘉靖14年秋,黄河洪水泛滥,时任南京刑部尚书的万安人朱衡,专门负责()。
第2题: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主持了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
第3题:
()在论证治理黄河规划方案时首次提出经济补偿的概念,主张筹划治河工费用于安置因改道所需的移民。
第4题:
《汉书·沟洫志》载:周“定王五年河徒”,该年发生罕见特大洪水。一般认为这是自大禹治水之后一千余年来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
第5题:
“调水调沙”理论可追溯到明代的()提出的“以清释浑”、“蓄清刷黄”的治河理论。
第6题:
西汉末年的治黄战略家(),针对汉代黄河河患频发的原因,提出了以“宽河行洪”思想为主的全面治理黄河的上、中、下三种不同对策,上策主张滞洪改河,中策提出筑渠分流,下策则为缮完故堤。
第7题:
河长指从河源到河口沿河槽中各断面上最大水深点的连线(航线)所量的长度。
第8题:
()市历史上曾有过水源富足的骄傲。黄河、贾鲁河、熊耳河和金水河皆从城市周边和市内蜿蜒而过。但随着自然环境、气候的变化,70年代后,城市用水基本上只靠黄河过境水。
第9题: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远期目标,到()年,基本形成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体系,防止河床抬高,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稳定,局部河段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雏形,基本控制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
第10题:
贾让
李冰
郑国
郦道元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14题:
近代水利学者李仪祉提出了()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张在上中游广修水利,植树造林,建拦洪水库;在下游整治河槽,淤滩冲槽和开辟减河排洪。
第15题:
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历代各地区的治水方略各有侧重,明代潘季驯治理黄河主要采用了()。
第16题:
东汉初,()组织进行了规模宏大的黄河治理工程,除采取常规的疏河、筑堤措施外,还在黄河上建闸,人为控制水流(“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流”),为减轻黄河水患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17题:
(),明朝治河专家。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
第18题:
在保障防洪安全方面。黄河下游近期防洪治理、()、河南河口村水库3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东北“三江”治理、天津永定新河治理二期、河北双峰寺水库、()等工程基本建成,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第19题:
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
第20题:
当前,我委确立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是()。
第21题: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