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所在地()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
第1题:
下列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表述错误的是( )。
A.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停止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水体,确保饮用水安全
C.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D.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第2题:
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采取( )的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A.特殊
B.强制性
C.非常性
D.命令式
第3题:
第4题:
下列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表述错误的是()
第5题:
()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6题:
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部门可报请哪个机关批准,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减少或停止排放污染物()
第7题:
()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
第8题:
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并向供水、卫生等有关部门通报。
第9题:
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第10题:
上级主管部门
上级人民政府
同级人民政府
下级人民政府
第11题:
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
第12题: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环境保护等部门,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的补给区及供水单位周边区域的环境状况和污染风险进行调查评估,筛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采取停止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并通报饮用水供水单位和供水、卫生、水行政等部门,跨行政区域的,还应当通报相关地方人民政府
单一水源供水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应急水源或者备用水源,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区域联网供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安排、布局农村饮用水水源,应当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者建设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发展规模集中供水
第13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统一或者指定的( ),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并免费提供慈善信息发布服务。 A.有关单位 B.社会机构 C.慈善组织 D.信息平台
第14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的慈善信息不包括()。
A.慈善组织登记事项
B.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的信息
C.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
D.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名单
第15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的慈善信息不包括()。
第16题:
发生废弃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并按照国家有关事故报告程序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17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水污染事故受理电话。
第18题: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或者避免污染事故,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报告,并通报水行政、建设等有关主管部门。
第19题:
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并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报告。
第20题:
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所在地()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
第21题:
环境保护
水利
城乡建设
发展和改革
第22题:
环境保护部门
水利部门
人民政府
民政部门
第23题:
环境保护
民政
水利
宣传
第24题:
环境保护部门
人民政府
最高人民政府
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