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明确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与公安机关建立7×12小时违法有害信息快速处置工作机制。

题目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明确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与公安机关建立7×12小时违法有害信息快速处置工作机制。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明确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与公安机关建立7×12小时违法有害信息快速处置工作机制。”相关问题
  • 第1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落实()信息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置违法有害信息。

    A.7x24小时

    B.7x8小时

    C.3x24小时

    D.3x8小时


    参考答案:A

  • 第2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规定了用户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3题:

    2016年1月1日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标准明确定义了个人电子信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4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异常情况报告、安全提示和案件调查配合制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要求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制度和新服务、新功能安全评估制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为实现信息发布审核的目标,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需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管理队伍和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自行培训上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与公安机关建立()违法有害信息快速处置工作机制。

    • A、5×24小时
    • B、7×24小时
    • C、7×12小时
    • D、5×12小时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小范围修改个人电子信息处理规则时,不用告知用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要求,当发现个人电子信息泄露事件后,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信息继续泄露,并在12小时内告知用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落实5×24小时信息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置违法有害信息。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旨在强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内容管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


    正确答案:主体责任;规范指导

  • 第12题:

    填空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旨在强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内容管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

    正确答案: 主体责任,规范指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服务安全评估基本程序及要求》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开展互联网应用服务安全评估后,应当在互联网应用服务正式上线提供服务之日起()内将书面安全评估报告向其所在地级市以上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备案。

    A.1个工作日

    B.3个工作日

    C.5个工作日

    D.7个工作日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和《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服务安全评估基本程序及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15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对于已下线的系统()留存用户日志信息。

    • A、需要
    • B、不用
    • C、可能需要
    • D、执法机关决定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过滤违法有害信息技术措施,包括且不限于:基于关键词的文字信息屏蔽过滤、基于样本数据特征值的文件屏蔽过滤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服务安全评估基本程序及要求》均为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属性。一经颁布,相关主体必须贯彻执行。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过滤违法有害信息的技术措施,包括()。

    • A、基于关键词的文字信息屏蔽过滤
    • B、基于样本数据特征值的文件屏蔽过滤
    • C、基于URL的屏蔽过滤
    • D、封号罚款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明确规定,有明确URL的单条违法有害信息和特定文本、图片、视频、链接等信息的源头以及分享中相关的屏蔽过滤措施应在10分钟内生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为落实公共信息巡查制度,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采取技术措施对违法有害信息的来源实施控制,防止继续传播。控制特定发布来源、控制特定地区或指定IP账号登录都是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规定,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对用户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有效核验,有效核验方法可追溯到用户登记的真实身份,如()。

    • A、身份证与姓名实名验证服务
    • B、已经注销的银行卡
    • C、已确认真实身份的网络服务的注册用户
    • D、经电信运营商接入实名认证的用户
    • E、某网站采用已实名认证的第三方账号

    正确答案:A,C,D,E

  • 第22题: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服务安全评估基本程序及要求》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开展互联网应用服务安全评估后,应当形成书面安全评估报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管理职责范围。

    • A、监督、检查、指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保护
    • B、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的审核工作
    • C、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发生的计算机及网上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
    • D、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工作
    • E、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 F、履行当地公安机关制定的安全保护工作的其他监督职能

    正确答案: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