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同一诽谤信息被转发次数超过500次的属于()的“情节严重”情形。
第1题:
第2题:
盗窃他人的QQ账号和密码可能构成()。
第3题: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构成“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情形。
第4题: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犯罪行为适用我国《刑法》关于侮辱罪、诽谤罪的规定。
第5题:
()行为属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中“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6题: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同一诽谤信息被转发次数超过500次的,属于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7题:
陈某是某单位内部人员,为获得一己私利,违反约定向他人提供该单位商业秘密。陈某的行为可能构成()。
第8题: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9题:
下列情形构成诽谤罪的是()。
第10题:
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通过在公共网站上发信息,凭空编造并借助互联网广泛地扩散传播与真实情况不符的虚伪事实,以达到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目的属于()。
第15题: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犯罪行为适用我国()关于侮辱罪、诽谤罪的规定。
第16题:
在互联网环境下,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犯罪的行为,构成()。
第17题:
在社交网络上,为捏造事实而编造的虚假信息被转发500次以上最可能构成()。
第18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到500次以上的,属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情形。
第19题:
以()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
第20题: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在于()
第21题: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的严重情节。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300
400
5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