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传播买卖炸药的信息。这些信息属于()。
第1题:
单位和个人(),进行涉毒违法活动、传播涉毒违法有害信息,未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采取停止传输、保存记录等措施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A、发布、传播、转载、链接涉毒违法有害信息
B、制作、传播、转载、链接涉毒违法有害信息
C、制作、发布、传播、链接涉毒违法有害信息
D、制作、发布、传播、转载、链接涉毒违法有害信息
第2题:
在互联网发布的枪支制造工艺、图纸、改装方法等信息,属于互联网涉枪违法有害信息。
第3题:
在网络应用普及和违法有害信息实施行为低成本的今天,违法有害信息不仅危害政治稳定,对个人隐私也会造成损害。
第4题:
网络违法有害信息概念具有对未来可能产生的违法有害信息的预判性。
第5题:
李某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枪支制造工艺、图纸和改装方法等信息。这些信息属于()。
第6题:
网络雇凶信息属于()。
第7题: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投诉制度的设立是为了鼓励()举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
第8题:
老李在网上传播有害信息被过滤删除之后,他将信息制作成光碟在地铁站售卖,其中体现了违法有害信息形式多变性。
第9题:
2010年冯某用“但他”的网名分两次在百度文库中发布“恐怖分子手册”电子文档,文档中教授了各种炸药、炸弹、汽油弹、燃烧弹等爆炸物的配方及制作方法。这属于利用网络传播()。
第10题:
在互联网上发布关于炸药买卖的信息,属于互联网管制刀具违法有害信息。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淫秽色情
商业广告
新闻信息
第13题:
常见的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有()。
A.网上窃密
B.传播有害信息
C.非法入侵
D.其他答案都对
第14题:
目前,在我国互联网信息内容治理中,针对违法有害信息的监管和整治仍持续处于发展演变的状态。
第15题:
互联网违法有害信息的实施,包括制作、复制、发布、查阅(浏览)或传播等行为。
第16题:
钱某编写并在网站公开发布了一本关于黑客攻防的电子书。他的行为属于()。
第17题:
下列属于利用互联网传播的违法有害信息内容的有()。
第18题:
互联网信息内容治理中,违法有害信息的监管和整治应具有针对性,以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19题: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的信息过滤技术已能够达到()。
第20题:
违法有害信息概念的包容性体现在不仅涵盖了现有刑法体系下的多数违法行为,而且具有对未来可能产生的违法有害信息的预判性。
第21题:
孙某在贴吧、微博上扬言要实施放火、爆炸的行为,以扰乱公共秩序。他的行为属于()。
第22题: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网站)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迷信、赌博、暴力、恐怖等违法有害信息。()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