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的人民防空知识教育要分层次展开,大中专院校、高级中学的教学目标是重点提高,小学、初级中学的教学目标是()。A、普及教育B、素质教育C、安全教育

题目

在校学生的人民防空知识教育要分层次展开,大中专院校、高级中学的教学目标是重点提高,小学、初级中学的教学目标是()。

  • A、普及教育
  • B、素质教育
  • C、安全教育

相似考题
更多“在校学生的人民防空知识教育要分层次展开,大中专院校、高级中学的教学目标是重点提高,小学、初级中学的教学目标是()。A、普及教育B、素质教育C、安全教育”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以上一题为例:
    问题(一):这篇课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风光和物产。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收集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问题(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本: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鸟、鸟蛋、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
    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
    (教师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教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巳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潜人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人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用下划线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 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同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设计理由](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具体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物产的图片,使学生在观赏中感受和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语言具体准确,形象生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反复熟读,引领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 第2题: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这篇课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风光和物产。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收集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问题(三):

      第一课时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通文顺句,深刻感悟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鸟、鸟蛋、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深情朗读,感情升华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

      (教师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教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乌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用下划线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设计理由】(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具体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物产的图片,使学生在观赏中感受和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语言具体准确,形象生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反复熟读,引领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 第3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C

  • 第4题:

    对小学和初级中学学生开展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

    • A、课堂教学与义务劳动相结合
    • B、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 C、环境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实行“学衔制”是在()

    • A、高级中学
    • B、初级中学
    • C、小学
    • D、高等院校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按层次划分,可以分为()

    • A、学科教学目标
    • B、单元教学目标
    • C、章节教学目标
    • D、课堂教学目标
    • E、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A,B,C,D,E

  • 第7题:

    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 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国防教育专职教员主要承担()的国防教育教学和军事训练。

    • A、高级中学
    • B、小学和初级中学
    • C、高等学校
    • D、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
    A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

    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

    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

    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

    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

    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正确答案: C
    解析: 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 第11题:

    多选题
    国防教育专职教员主要承担()的国防教育教学和军事训练。
    A

    高级中学

    B

    小学和初级中学

    C

    高等学校

    D

    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校学生的人民防空知识教育要分层次展开,大中专院校、高级中学的教学目标是重点提高,小学、初级中学的教学目标是()。
    A

    普及教育

    B

    素质教育

    C

    安全教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例1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②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二):

      一、复习准备

      1.学生独立计算:

      224÷41236÷12

      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l236÷12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强调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

      2.同时提问: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填一填:

      0.32里面含有32个( )。

      1.2里面含有12个( )。

      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l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2.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坚持晨练?晨练对身体有什么益处?

      3.请看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4.思考: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2.4÷4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含义。

      三、自主探索

      1.独立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流一下。

      3.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可以随学生的回答做以下板书)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4.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22.4÷47商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

      (重点突出:余下的2与o.4合起来,表示24个0.1,商6是表示6个0.1,应在商的个位与十分位之间点上小数点。在整数商完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接着往下商)

      5.想一想: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有什么发现?

      6.比一比:和我们前面准备题中的224÷4相比,你发现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7.小结。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完成书上“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已是怎么计算的)

      四、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42÷3

      4.2÷3

      2.用竖式计算。

      38.7÷9

      7.26÷6

      16.5÷15

      43.5÷29

      3.《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8.6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设计理由】在教授计算方法时,先抛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寻找解决例题的方法,并比较方法之间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7问题(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 第14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6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4分)


    答案:
    解析:
    问题(~):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听、说、认读单词和词组:friends,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
    ②能听懂会说Myfriendisstrong.Hehasshorthair…
    ③会用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等词简要描述一个人的模样和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如何描述并表达一个人,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
    (1)句型:Who’dhe/she?Who’dyourbestfriend?
    (2)词汇:hair,thin,strong,quiet
    问题(二):
    一、热身/复习(Warmin9—up/Revision)
    1.猜谜语。(教师说,学生猜)It’ssobig.Ithasalongnoseandashorttail.Whatisit?(Anelephant)It’ssmall.Ithastwolongears.Whatisit?(Arabbit)
    2.教师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说:Themonkeyhasalongtail.Therabbithasashorttail.教师再出示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It’stall.It’sshort.
    3.复习单词big,small,long,short,tall,并说出中文意思。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ChenJie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回答:ChenJie.教师出示Amy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回答:Amy.教师说:Shehasshorthair.(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面具,说:ChenJieandAmyarefriends.Theyarefriends.
    2.让学生看着面具在教师的提示下学说: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They arefriends.
    3.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说:Shehaslonghair.Hehasshorthair.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longhair,shorthair和friends。(把单词卡贴在黑板上)
    4.教师出示Sarah和MissWhite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答:Sarah,MissWhite.教师把面具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鼓励学生说出: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
    5.教师指着班里很瘦和长得很健壮的同学说:Sheisthin.Heisstrong.并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学说这两句话。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thin和strong。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thin时,注意咬舌尖儿。
    6.教师出示ZhangPeng和Mr.Black的面具,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让学生说出:Heisstrong.Heisthin.
    7.教师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上,做出让学生安静的动作,让学生说出单词quiet。并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quiet。(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再把ChenJie的面具贴到这个单词前,让学生说出:Sheisquiet.让学生翻译中文。
    8.教师导入课文对话:Johnhasafriend.你能根据他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让学生观看课件,教师问:Whoishe?(板书)
    9.听录音带,跟读对话。
    10.教师:你能根据我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Myfriendisthin.Shehaslonghair.Whoisshe?(板书)
    11.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来描述黑板上所贴出的人物,让大家猜。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Let’Sfindout教师出示第一组单词:hair,eyes,ears,nose,mouth教师出示第二组单词:long,short,big,small教师出示第三组单词:thin,strong,quiet,cute,tall,short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然后让大家看着画像,由自己来描述爸爸或妈妈的模样,看看谁画的画像与自己的描述是一致的。

  • 第15题:

    以下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 B、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
    • C、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容易形成模式内化、拒绝内化等偏差
    • D、“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

    正确答案:A,B,D

  • 第16题:

    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 A、表现性目标
    • B、行为目标
    • C、生成性目标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不同专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学校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

    • A、培养目标
    • B、教育目的
    • C、教学目标
    • D、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

    • 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正确答案:A,C,D,E

  • 第19题:

    案例教学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

    • A、案例选择→目标确定→案例展开→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 B、目标确定→案例选择→案例展开→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 C、案例选择→案例展开→目标确定→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 D、目标确定→案例展开→案例选择→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 A、小学和初级中学
    • B、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
    • C、高级中学
    • D、高等中学

    正确答案:B,C,D

  • 第21题:

    单选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

    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

    改进课堂教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A

    小学和初级中学

    B

    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

    C

    高级中学

    D

    高等中学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按层次划分,可以分为()
    A

    学科教学目标

    B

    单元教学目标

    C

    章节教学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E

    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