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雨天进行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发明避雷针的是美国科学家()。
第1题:
雷电过电压是由大气中的雷云对地面放电而引起的,分雷电反击过电压和()。
A直接雷击过电压
B操作过电压
C感应雷击过电压
D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第2题: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天进行著名的(),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发明了避雷针。
第3题:
1749年,科学家在雷雨天进行著名的(),揭开了雷电的神秘面纱,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
第4题:
关于避雷针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第5题:
1752年,()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第6题:
避雷针是由针的尖端放电作用,中和雷云中的电荷而不致遭雷击。()
第7题:
雷电是由大气中带有大量()的雷云放电形成的。
第8题: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最常见的雷电是()。
第9题:
自由落体实验
马德保半球实验
风筝实验
扭称实验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直接雷击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感应雷击过电压
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第13题:
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著名的()证明了雷电是电。
第14题:
在雷雨天进行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发明避雷针的是美国科学家()。
第15题:
以下哪位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雷电是大气的放电现象()
第16题:
预防直接雷击的措施是设置防雷装置,主动引发()放电,消除雷云中的电荷,保护设备免遭雷击。
第17题:
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
第18题:
避雷针较周围建筑物(),它距雷云较()且尖端易于放电的特性,故雷击时,就是雷云向避雷针放电,于是雷电流经过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入()。
第19题:
避雷针实际是引雷针,将高压云层的雷电引入大地,使建筑物、配电设备避免雷击。
第20题:
第21题:
风筝实验
铁笼实验
磁棒实验
尖塔实验
第22题:
第23题:
风筝实验
圆筒实验
半球实验
铁笼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