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件注塑开模后,如果要求胶件留在型芯上,则该胶件内表面脱模斜度应比其外表面大。
第1题:
胶件类零件排模工艺文件的特点错误的是()
第2题:
型腔脱模斜度小,模具镶块处缝隙太大或模芯无进气孔会导致()。
第3题:
设计注塑模时,要求塑件留在动模上,但是由于塑件结构形式的关系,塑件留在定模或者留在动.定模上均有可能,就需设()机构。
第4题:
注塑模设计时,为了塑件的脱模,一般情况下,使塑件开模时留在()上。
第5题:
为使塑料件在开模时留在型芯上,塑件的内孔的脱模斜度应小于外圆的脱模斜度。
第6题:
塑件的留模措施一般包括()。
第7题:
在设计注塑模各成型零件公称尺寸和公差时,除了附加收缩量外,设计者还必须给出()。
第8题:
需提高成型零件的表面质量
适当调整脱模斜度
适当调整成型零件表面粗糙度
模具或塑件上设计滞留结构
主要采取型芯设在定模,型腔设在动模
第9题:
塑料收缩率大的脱模斜度取的大些。
塑件壁厚大的脱模斜度取的大些。
塑料收缩率大的脱模斜度取的小些。
塑件壁厚大的脱模斜度取的小些。
塑件内表面的脱模斜度一般应小于塑件外表面的脱模斜度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保证塑件开模后留在公模上----简化顶出机构
保证塑件不变形不损坏----顶出平衡,脱模力足够
保证塑件外观质量----顶出痕不能伤及塑件外观
结构可靠----即强度足够﹑不易破损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塑件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小于外表面的脱模斜度。
第14题:
一般塑件外表面应小于内表面的脱模斜度。
第15题:
塑件脱模斜度的取向原则是内孔以型芯为基准,符合图样要求,斜度由扩大方向得到;外形以型腔为准,符合图样要求,斜度由缩小方向得到。但塑件要求精度高的,脱模斜度应包括在()公差范围内。
第16题:
设计塑料产品时,脱模斜度的选择原则为()。
第17题:
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一般情况下,在开模时应使塑件留在()上。
第18题:
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在一般情况下,使塑件在开模时留在()或下模上。
第19题:
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在一般情况下,使塑件在开模时留在()上。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