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印模材料时应注意()。
第1题:
取印模时放置棉障,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
取印模的正确顺序是() ①包装好耳印模、填写耳模定制单、清洁工作场所 ②备好印模工具和材料 ③取出耳印模 ④清洁耳甲和外耳道 ⑤再次检查外耳道 ⑥检查耳廓、外耳道 ⑦检查耳印模质量 ⑧外耳道中放置带有细线的棉障 ⑨注入耳印材料 ⑩混合耳印材料
第3题:
制取印模步骤正确的是()。
第4题:
下列关于耵聍腺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5题:
外耳道骨部有耵聍腺;
耵聍腺分泌物能保护外耳道;
耵聍压迫鼓膜会引起眩晕和耳鸣;
耵聍压迫外耳道会引起反射性咳嗽;
取耳印模时,需先取出堵塞的耵聍。
第6题:
按正常顺序制取;
填棉障时多填些;
请上一级助听器验配师制取;
先清除耵聍,再注入印模材料;
制取印模时不用填棉障。
第7题:
从上部的三角窝部位开始,然后再取耳甲艇部分
先将印模膏轻轻拉离耳廓皮肤,使空气进入耳内,以缓解耳道内负压吸引
取出耳甲艇部分后,捏住耳甲腔部分向后转动印模,向外将耳甲腔和耳道部分旋出
耳模折断后,存留在耳道内的部分自行取出即可
取出印模后,应重新检查外耳道是否有棉障或印模材料存留,是否皮肤受损等
第8题:
外耳道红肿;
外耳道渗出;
外耳道耵聍;
外耳道栓塞;
外耳道手术后空腔。
第9题:
棉障位置应视具体佩戴的助听器类型而定
棉障的大小要根据患者外耳道的横截面积确定
棉障的四周要能接触到外耳道周壁的皮肤
棉障越大越好,这样就能保证印模膏不会越过棉障伤及鼓膜
若棉障四周不能接触到外耳道周壁的皮肤,印模就容易越过棉障伤及鼓膜
第10题:
混合材料→检查外耳道→放置棉障→注入材料;
混合材料→放置棉障→检查外耳道→注入材料;
检查外耳道→混合材料→放置棉障→注入材料;
检查外耳道→放置棉障→混合材料→注入材料;
放置棉障→检查外耳道→混合材料→注入材料。
第11题:
清洁耳甲和外耳道后,外耳道中放置带有细线的棉障;
对于耳背式助听器,放置深度要达到第二弯;
对于耳内式和耳道式助听器,放置深度要达到第二弯以上2~3mm;
对于深耳道式助听器,放置深度要达到第二弯以上1~2mm;
棉障细线要足够长,其自有端露于耳外并绕过耳廓上端搭在耳后。
第12题:
按正常顺序制取;
等病理变化消失后再取;
请上一级助听器验配师制取;
耳道内在红肿的地方铺好棉花;
制取印模时不填棉障。
第13题:
如发现外耳道有耵聍,取印模时应()。
第14题:
棉障四周要能接触到外耳道周壁的皮肤,否则()。
第15题:
发现外耳道有红肿、渗出,制取耳模时应()。
第16题:
藻酸盐印模材料从口内取出后应及时灌注模型是因为()。
第17题:
棉障四周没有接触到外耳道周壁的皮肤;
棉障太大;
棉障过浅;
耵聍栓塞;
棉障不超过第二道弯。
第18题:
发现外耳道红肿、渗出,应等病理变化消失后再取印模
发现外耳道有耵聍,应先清除,再注入印模材料
外耳道红肿、渗出时,制取耳印模可能会引起患者疼痛
鼓膜有穿孔或缺失,取印模时应特别小心
若外耳有红肿、渗出等情况,应由上一级助听器验配师来制取
第19题:
②①④③⑥⑤⑩⑨⑦⑧
⑤⑩⑨⑦⑧②①④③⑥
⑨③⑦⑤①②⑥④⑧⑩
②④⑧③⑦⑤①⑥⑩⑨
②⑥④⑧⑩⑨③⑦⑤①
第20题:
放置的位置过浅或引起疼痛;
印模取不出;
材料易越过棉障伤及鼓膜或造成取出困难;
印模不完整;
印模超过第二道弯。
第21题:
外耳道有耵聍时,应先清除,再注入印模材料
外耳道有手术后空腔,应特别小心,请上一级助听器验配师指导处理
棉障大小要根据患者外耳道横截面积确定
棉障四周要能接触到外耳道周围的皮肤
无论什么客户,棉障越大越好
第22题:
观察外耳道和鼓膜;
正确放置棉障;
取出手法轻柔勿折断;
取出印模后再次检查外耳道;
判定耳印模是否凝固。
第23题:
放置的位置过浅;
引起疼痛;
材料易越过棉障伤及鼓膜或造成取出困难;
印模不完整;
印模不超过第二道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