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水浇注后倒渣应注意安全,倒渣区地面不得有水或潮湿物品
第1题:
检查炉温、打渣、倒铁水及加料时人员必须戴上()。
第2题:
为了减少钢水的氧化物夹杂,应()。
第3题:
随着冶炼控制因素的变化,()纵剖面可形成倒V、W或V形等分布。
第4题:
单渣操作就是在整个冶炼过程中()。
第5题:
发现渣口有水流出,应先检查渣口附近风口、冷却壁、水管等有水部件是否有水流向渣口,然后才能确定渣口是否损坏。
第6题:
氧化性渣是指:()。
第7题:
单渣操作就是在整个冶炼过程中()。
第8题:
溅渣结束后,(),方可进入下步工作。不准在炉内留渣未烧结固化情况下兑铁。
第9题:
LF造白渣铝粒应撒在()上面。
第10题:
()的设计应当具有挡渣和溢渣能力,净化金属液体的能力。
第11题:
型壳未烧好、()打渣不干净等情况不准浇注。
第12题:
开裂
破损严重
钢水温度不够
脱氧不良
第13题:
下列不属于渣口破损象征的是()。
第14题:
溅渣结束后,倒净炉内液体渣后,方可进入下步工作。不准在炉内留渣()情况下兑铁。
第15题:
发现渣口有水流出,应先检查渣口附近风口、冷却壁、水管等有水部件(),然后才能确定渣口是否损坏。
第16题:
出钢时用档渣球或档渣帽档渣出钢,减少氧化性渣流入钢包,防止钢水()。
第17题:
发现渣口有水流出,应检查渣口附近风口、冷却壁、水管等有水部件是否有水流向渣口,然后才能确定渣口是否损坏。
第18题:
采用双渣操作,中途倒渣可以消除大渣量引起的喷溅。
第19题:
全留渣即为第一炉冶炼完毕后倒一定量渣,然后将溅完渣后的炉渣全部留在转炉内进行下炉冶炼,下炉减少()的加入量。
第20题:
钢包向中间包浇注钢水时,不得下渣。
第21题:
采用()操作,中途倒渣可以消除大渣量引起的喷溅。
第22题:
炉下钢水罐车、渣罐车运行区域,地面应()。
第23题: